长沙163自行车俱乐部

标题: 临安指南村——半山烟雨半山炊烟 [打印本页]

作者: 苦行僧    时间: 2020-3-10 21:53
标题: 临安指南村——半山烟雨半山炊烟
乍一听“指南村”,是否就觉得是个可以给你指点迷津之处?其实不然,这地名单纯是因为该村落处于临安天目山系的“指南山”腹地。



不同于其他古镇村落,这个盘踞在山岗上的指南村,是个没有任何神话传说包装的地方,也不像“新叶村”虽同属千年古村,却无缘热门综艺,它的出名得益的是一批批摄影爱好者的口碑传播。
承蒙南苑党组织部的安排,我们在十月中旬亲自到访了指南村,虽没有见识到摄影圈疯传的“杏黄枫红”的秋景,但由于避开了十一月的赏金高峰期,恰恰得以“慢享”了一番。



当天烟雨朦胧,我们盘山而上,脚步刚踏出大巴,一缕深山特有的鲜活气息便扑鼻而来,顿时神清气爽,倦意全无。



而当我们看到一大片泛着青黄色的梯田就横亘在面前时,所有人都仿佛跌进了地理课的插画一般,能够清晰望到梯田植被的纹理稀疏,也能够真切看到无边色系的过渡与渐变,那一旁有序排列的草垛带我们重温着深处记忆的童年,矗立在烟雨朦胧中的的远山,则又将那沉溺在旧时光的记忆抽回,继而飘向远方……
此刻,如烟似雾的雨丝轻抚过我们的面庞,脑海中浮现的便是王维的那首《山居秋暝》,虽不是“空山新雨后”,却也得以拥有“随意春芳歇”的境界。



拾阶而上,我们离开了梯田观景台,循着住宅区的夹道开始深入指南村,两边就是普通的家宅和小商铺,庭前窗口都会种着鲜花。有些农家乐也许是在外旅游取了经,还会再额外挂些牌匾或是放个小水车,当配着外面的老水缸、旧拖把和一些葱蒜盆,这有些蹩脚的融合,却更衬了当地居民的淳朴和简单。





(看龟丞相倒攀在树上,是否有“功夫熊猫3”中龟大师的风范)
沿着小亭曲径直上而行,偶有几片宅前的菜地会引起大家的骚动,再或者突然冒出几棵果子树和野灵芝,让人啧啧一番,中途会经过一口常年不会干涸的水井,由于来自于地下水,即使在旱灾时,这口古井依然有取之不竭的水源,养活了整个村落。





现在政府为保护这个古迹,已规定不准投入使用只供参观。
当透过镜头的聚焦,看到了水井面投影出的枝貌树影,仿佛能感到他盛满的不只是水、风景,还有我们的岁月年华。遥想小时,伙伴们若彼此闹了脾性,就会扔碎叶杂枝进对方水井,少年时,家中要吃西瓜解暑纳凉,就会将其冰镇其中,长大后,两三好友会坐在水井沿边畅聊未来和理想……这往外一直汩汩冒出去的井水,就像此刻的思绪源源不断。







继续往上,就是另一个大型的梯田观景台。千回百转的绕行中,若不介意雨后的石块有些湿滑,你可紧贴那些从石缝中探头绽放的野花行走,让擦肩而过都弥漫着清新的芬芳,将彼此的气息作为每一个回眸相逢的信物。





千年之前,或许途径的这几株竹笋正是考生们制作雨具遮物的原材料,也许这些野花最大用途就是某一位娘子磨研胭脂的原材料,更有甚,我们现在踏足的石径,可能是某一位隐士也曾踏足眺望之处,也同此刻的你一样,会唏嘘着半山烟雨半山炊烟的恬淡。



离开时,能看到还有老者边织着毛线边和邻居攀谈,也会经过几个开着房门借着夕阳余晖吃饭的家庭,指南村虽没有完全保留千年古建筑,但古朴纯粹的民风却依然还在。
现的给人的印象,恰更像是小时居住的平常村落,就是那一座给你一把藤椅,便从早瘫到晚的平常村落;塞你一包瓜子,便够你从这踱到那的平常村落;闲来无事,打上几颗枣,尝上几口烤番薯的平常村落。






欢迎光临 长沙163自行车俱乐部 (http://www.bike163.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