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切换风格
登录
立即注册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connect_header_login_tip!
!header_login_tip!
登录
QQ登陆
微信登录
搜索
搜索
热搜:
川藏线
骑行北京
骑行攻略
骑行西藏
装备
新手
山地车
公路车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163自行车俱乐部
骑行论坛
骑行论坛
骑行装备
骑行装备
骑行知识
骑行知识
骑行路线
骑行路线与攻略
自行车库
户外品牌
户外品牌
户外保险
户外保险
快捷导航
自行车装备
人身装备
自行车配件
山地车保养
骑行经验
骑行技巧
骑行健康
骑行安全
美利达
捷安特
喜德盛
ucc
大行
闪电
死飞
请
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长沙163自行车俱乐部
»
骑行论坛
›
骑友交流
›
旅途故事
›
去那么远看哈尼梯田,它的前世今生你一定要了解
推荐主题
快手账号交易网-当日注册快手白号(微博跳
囐!抖音号自助购买平台-抖音号自助购买平
羼!淘宝白号小号交易平台在线转让--淘宝直
锛!dy小号批发自动发货网站(抖音账号出售1
蠼!淘宝账号购买平台--tb小号如何购买?淘
燀鼩!抖音号怎么买卖交易?
返回列表
查看:
108
|
回复:
0
去那么远看哈尼梯田,它的前世今生你一定要了解
[复制链接]
[view_bdseo_push]
苦行僧
当前离线
积分
238428
窥视卡
雷达卡
苦行僧
楼主
电梯直达
发表于 2020-3-9 08:40:14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阅读模式
一、哈尼梯田
相信第一次云南的驴友,在做旅行计划的时候,总会搜索到“元阳梯田”(哈尼梯田)。
那时候,一张张梯田美景在电脑上打开,云雾缭绕,水墨丹青;那种仙境般的感觉,会让人一眼就爱上。
哈尼梯田的海拔,在800至2000米之间,面积总共70万亩,坡度最大可达惊人的75度。
在这样陡峭的山坡上,哈尼人开凿出近2000级的梯田,不由感叹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哈尼人的开拓精神。
景区门票:一日票100元,周票180元。(建议周票,浏览3-5天)
景点特色:多依树梯田的日出,老虎嘴梯田的日落,坝达梯田最多3000级,箐口梯田离村子近,近距离感受民风民俗。
二、哈尼族祖先从北方来
我们甚至以为,与世无争的哈尼人,是自古以来沿袭着祖先的传统,维持着世代耕作的习惯,但其实不然。
几千年前,哈尼的祖先居然是羌人。
是因为什么样的原因,让这个策马奔腾的游牧民族性情大变,从事起与世无争的农耕生活呢?
三、哈尼族祖先的第一次迁徙
曾经的历史书籍告诉我们,游牧民族对于资源是侵略性的;由于天气的变化、资源的匮乏、频繁的战乱,让羌族在历史上进行了大大小小的迁徙。
其中一部分迁徙至青海、西藏,寻找更广袤的草原;另一部分一路向南,走向四川地区。
受到刀耕火种的影响,南迁的羌人,也就是哈尼族的祖先,聚集在了“黑水”一带(现四川的大渡河附近),开始了农耕生活。
这是哈尼族祖先第一次大规模迁徙。
三、哈尼族祖先的第二次迁徙
黑水土地肥沃、气候适宜,这里开垦出来的田地盛产粮食,这让族群在黑水河畔,悠闲地生存了200多年。
这也来自东方的其他民族,垂涎起他们的幸福生活,便向他们发起了进攻。
200多年的农耕生活,让哈尼祖先渐渐厌倦了战争,于是他们不出意外地被掠夺了家园。
经过几代的迁徙,一路向南,抵达了当时宁静平和的昆明。这便是哈尼祖先第二次大规模迁徙。
四、哈尼族祖先的第三次迁徙
到达了昆明的哈尼人,城里住不下,城外还住了800多户。可见族群规模庞大。
在族长的带领下,哈尼人将兵器永远的埋在了昆明郊外的地下,并发誓远离战争。
直到现在,哈尼人都称昆明为“埋藏兵器的地方”。
可惜好景不长,当时昆明的主人浦尼人也看上了哈尼几代的劳动果实,将土地占为己有。
悲愤的哈尼人,只能舍弃屋檐下的生活,寻找新的家园。进行了第三次大规模迁徙。
继续往南,就是大山深处,这没有道路的深山,只能靠双脚踩出来。这一走,就是一千年。
五、哈尼族祖先的第四次迁徙
一千年不断重筑家园,又不断流离失所。一直走进哀牢山深处,红河岸边,水流湍急,如同世界的尽头。
渡过红河,便是一片安然之地,不渡,这里可能就是族群的终点。
族长站在一块石头上望着族群的子民,从他们坚定的眼神里他得到了答案。经过几个昼夜的渡河,很多人被水流、乱石击倒、冲走。
到达对岸的时候,不知道多少的尸骨沉于河中。哈尼的史书里还有关于当时渡江遇到“水怪”的记载,可见当时的状况凄惨。
但正是因为这样,哈尼人停下流浪的脚步,真正的开始拥有了自己的家园。
六、哀牢山深处
蜿蜒的红河水分割了云南的地理,哀牢山云雾缭绕,森林密布。山泉水和雨水被很好地被植被储存起来,给开垦梯田带来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哈尼人开始开山路,凿石头,搭田埂,养牲口。又是一千多年,经过肩背人扛,开创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人文景观奇迹。
同样是世界遗产的印加梯田,已经早已无人耕种,成为了历史遗迹供人观赏;菲律宾梯田也因为地震的问题大多残败废弃。
只有哈尼梯田还依然世世代代记载着哈尼人的辛勤劳动,也是哈尼人唯一的生活方式,哈尼人也因此习惯了劳作的艰辛。
雨水与山泉水汇集成的水源,是水田灌溉的源头,贯穿村子。再通过分水石和木刻分水的方法,分成百股娟娟细流灌入每片梯田。
他们在稻田里放置鱼苗,鱼为稻田防治虫害,活络水源,稻田给予鱼儿天然的栖息所,提供稻花和其他生物供鱼食用,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七、哈尼梯田走向世界
20世纪90年代初,一位法国
摄影
师偶然来到了哀牢山深处,为了他的独立电影寻找更多的素材。当他看到哈尼族壮美的梯田景观时,被深深的吸引。
于是在一年多以后,携他的新婚妻子再度来到哈尼梯田,并在这里度过了半年的蜜月时光。
勤劳热情的哈尼人,以最高的礼节款待了这对年轻的夫妇,让他住在最好的蘑菇房内,但他们并不知道在半年之后,他们世代耕作的地方,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
半年后,杨拉马带着他拍摄的照片和电影《山岭的雕塑家》回到法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哈尼梯田被法国人文地理刊物,评选为年度七大震惊世界的人文自然景观。
1999年,经过几年中外摄影爱好者的探索,哈尼梯田终于引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注意。
在2013年的6月22日,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审议,将中国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哈尼人对社会的贡献可不止于此,每年通过秋收的粮食,向内陆地区供给近百万斤的粮食,可谓名副其实的粮仓。
同时,哈尼人为了防止水灾而创造的,几百斤重的石头放置在竹条编成的防洪笼,也被秦朝时期负责水利的李冰父子,使用于都江堰的防洪工程。
都江堰旁,李冰父子的二王庙内,还摆放着“和夷厎绩”的红底金字牌匾。而“和夷”指的正是两千多年前的哈尼人。
勤劳善良的哈尼人,但愿世上永无战乱,他们可以在这片永远的家园中,祥和宁静,生生不息。
哈尼
,
梯田
,
迁徙
,
哈尼族
,
祖先
生活圈制作
转载请说明出处,本文地址:
http://www.bike163.net/thread-8588-1-1.html
分享到: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
收藏
0
相关帖子
•
堂安梯田-黔东南州黎平县堂安梯田旅游指南
•
多依树梯田-红河州元阳县多依树梯田旅游指南
•
紫鹊界梯田-娄底市新化紫鹊界梯田旅游指南
•
红河州金平县十大旅游景点
•
加榜梯田-黔东南州从江县加榜梯田旅游指南
•
石硖梯田-茂名市信宜市石硖梯田旅游指南
•
甲寅乡他撒十二龙泉-红河州红河县甲寅乡他撒十二龙泉旅游指南
•
梅州市大埔县十大旅游景点
•
覆卮山梯田-绍兴市上虞区覆卮山梯田旅游指南
•
楚雄州双柏县十大旅游景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显身卡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骑行知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