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天
2013-09-21
![]()
第2天
2013-09-22
尺八是中國的一種傳統木管樂器,由中國唐朝時開始傳入日本,後來在日本逐漸興旺,成為普遍的傳統樂器之一。尺八是豎吹的樂器,以其長度一尺八寸(約55公分)得名。中國古代民族樂曲中曾使用「尺八」這種樂器,但如今已較為罕見。而閩南的南音,使用的則是一種外形與尺八頗為相似的樂器。尺八,竹制,外切口,五孔(前四後一),屬邊棱振動氣鳴吹管樂器,以管長一尺八寸而得名,其音色蒼涼遼闊,又能表現空靈、恬靜的意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音高和記譜]
音域略寬於2個八度。
常用的樂譜採用日語片假名和漢字夾雜表示音高,加以各種演奏記號,採用傳統的直寫,而非橫寫。對於常用的一尺八寸管,西洋音階的 D,F,G,A 分別用日語片假名記為「ロ、ツ、レ、チ」。「都山流」用「ハ」,「琴古流」用「リ」記 C音。
上海夢清園
[傳承歷史]
隋代和唐,尺八成為宮廷中的主要樂器。《新唐書?呂才傳》:“貞觀(627—649)時,祖孝孫增損樂律,與音家王長通、白明達更質難,不能決。太宗詔侍臣舉善音者……侍中王珪、魏微盛稱才制尺八,凡十二枚,長短不同,與律諧契”。
在日本奈良東大寺的正倉院裡,還保存著我國唐代傳去的八支唐式尺八。其中一隻竹制刻雕尺八,長43.7釐米,管上端開口,管身前面五孔後面一孔。每一按音孔邊緣有圓形花紋。製作十分精美,通體雕花紋和仕女像。第一孔上刻有二女,一者俯而摘花,一者立其後作張袖狀。後面一孔下有一女立而手執扇,另一女坐彈琵琶。其餘部分均飾以花鳥紋。此外還有玉尺八、牙尺八、雕石尺八和樺卷尺八等。
尺八發展到宋代形成五孔尺八,並經由當時日本的遣唐僧東傳日本,保留至今,其技巧複雜,音色獨特而有古味。沈括《夢溪筆談》載:“後漢馬融所賦長笛,空洞無底,剡其上孔,五孔,一孔出其背,正似今之尺八”。宋代以後,隨著漢文化的斷層,來自民間的簫、笛等樂器逐漸取代了用於宮廷雅樂的尺八的地位,以致在我國已不見這種古代的樂器了。中國流傳的豎制竹吹管樂器有簫、南音洞簫(南簫)、廣東洞簫等。其與尺八主要區別為簫和廣東洞簫等為內挖u型吹口,常封頂蓋;南音洞簫(南簫)為內挖v型吹口,不封頂蓋。而尺八的吹口是半月型外切吹口。簫與南簫,吹口都與尺八有明顯的區別。尺八與簫的開孔也不同,以一尺八寸管尺八為例,其筒音為D,各孔音高為F、G、A、C、D。另外尺八與簫在內徑、音色方面也有顯著的差別。隨著國際上尺八的流行,以及日本尺八界到中國的尋根,各式尺八逐漸傳回中國。
![]()
上海夢清園
![]()
上海夢清園
[起源]
尺八是笛子的一種,而笛子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九千年前的骨笛,在賈湖文化遺址出土的七孔骨笛是世界上最早的管樂器。最初笛子的名稱叫滌;到唐代才出現尺八,後來傳到日本,成為日本古典音樂的代表樂器之一。在當今中國,尺八已經極為罕見。但由於尺八造型和南音中的一些管樂器非常相似,致使一些人誤認為南音仍在使用尺八。
尺八在日本的成型時間為江戶時代,最初是日本佛教普化宗為演奏佛教音樂的樂器,演奏者均為普化宗的虛無僧。明治時代以後開始廣泛普及,如今仍被運用在民謠演奏或創作之中。
[流派和作品]
主要流派有「都山流」和「琴古流」。兩個流派的記譜方式略有不同。在中世時期,主要是箏曲和地歌的曲目改編而來,多與箏和地歌的三味線合奏,成為三曲合奏。 之後產生了專門為尺八創作的曲目,成為"本曲"。除了獨奏,還有二重奏等多種形式。明治時代之後,吸收西洋音樂的元素後,大量的現代曲目被創作演奏。尺八的名曲有《六段之調》(與箏合奏,八橋檢校作曲),《千鳥之曲》(與箏合奏,吉澤檢校作曲),《春之海》(現代曲,宮城道雄作曲)等等。
[構造]
由於長度多為一尺八寸,故名「尺八」,但實際上由於種類繁多,長度並非統一。除了最常用的一尺八寸的以外,其次常用的是一尺六寸(著名作品《春之海》就使用這種)。由竹子的根部製成。演奏時,通過上部的「歌口」的孔吹氣,雙手按孔發出各種樂音。正面4個,背面1個指孔。
第708天
2015-08-29
![]()
游记来自蝉游记网站-杜铭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