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黄山归来,我郑重地向朋友们宣布,我将封山一年。也就是说,在一年内,我不再从事登山活动了。有的朋友听了表示不信,仍旧认为我在某一天还会“贼心不死”地跑到某个山窝窝里面玩耍。(好吧,其实我也不太敢相信自己这句话~~o(>_)有人会问:你在黄山受啥刺激了?而熟知内情的朋友可能会问:摔跤摔舒坦了吧?哈哈!(囧)
从中午13点左右开始上山,到第二天中午11点到达山脚,本姑凉总计摔跤7次。暴雪之后的黄山之路,伤不起。几乎每一个台阶上面都是厚厚的雪,一些很陡的台阶已经结了冰。从第一次摔跤的惊呼和手掌出血,到后来淡定地直接滚着下坡,我发现自己的心态又成熟了,呵呵。有的驴友被自己卡在了斜坡的中央,台阶又窄又滑,扶栏也够不到,真是上也上不去,下又不好下。当时,我一手扶着老腰,站在一旁窃笑不已。俗话说:三人成虎。摔的人数多了,也就不足为奇、不必尴尬了(额,不要乱用成语啊!)。
欲知详情,且听从头道来。
话说我在南京地铁里kill time,准点上了火车。此次买票人品一直不错,最后一张从南京到黄山夕发朝至的下铺票被我买到了。在列车熄灯之前,我们同一个小车厢里面的乘客随意地聊着天。对面上下铺的两个GG与我一样,都是去黄山跨年的。其中一个GG已经辞职数月,单骑南下,自由地骑行在景点中,可见体力非凡。我们分享了很多关于驴友旅行的见闻和常识,真是开阔了视野。他二人在下车后本想邀我同爬,但是我已有约,最后在凌晨漆黑的黄山站作别。
临睡前,我服了药,一边收拾东西,一边用电小二充电。车厢内木有呼噜、木有脚臭,远远胜过了从北京到南京的环境。这趟车似乎是五点多就到达屯溪,因而在车上休息的时间并不长,所以我已经预料到睡不踏实。于是就挂在网上和朋友们聊聊天,睡上一觉,有什么无聊或者不开心的事情都能一笑而过了。
一夜无话。
我提早爬起来,梳妆洗漱,和两个GG一起下了火车。他们本也不想这么早就去汤口,问我的意见。我推荐他们一起去屯溪老街吃好吃的,结果当地人告诉我们,老街最早也要九点营业。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我独自抱着背包,坐在空荡荡的候车厅里面,与烤着电暖气的安检大叔作伴。渴了,就喝口水。饿了,就翻出稻香村啃两口。两眼无神,坐等九点半。(没辙,约的旅伴要在九点多才能抵达屯溪)
黄山站(屯溪)好小,也比较旧。外面一片漆黑,只要你一出门,就有附近小吃店的当地大姐过来拉客。一直等到7点半,我跑到其中一家早点摊去吃早饭。就在吃早点的数十分钟之内,也发生了一段小插曲。同桌的一个男僧盛了两小碟免费的咸菜(不同种类)。等到我去盛咸菜时,摊主瞪着大眼反复质问我“你不是已经有咸菜了吗?”。我无比诧异又非常耐心地反复向他解释,我与同桌之人毫不相识。摊主仍旧不信。眼见摊主装傻充愣,那个男僧无奈地把未动的咸菜推到我这边,请我吃。我也无奈地对着摊主挥挥手“您退下吧!”。嘴里咬着铿锵如子弹的油条,我的内心对摊主这种非常二的省钱方式竖起了小拇指。
吃饭过程中,店里又来了一个导游和他带的团。团员们挤在这个破店里面打发早饭。看来,报团吃饭,果然吃不到什么。
打听到屯溪老街最早是九点营业,我想起了网上说,老街被称为“移动着的清明上河图”,想必非常具有摄影价值。灵光一闪,我立马找到去老街的公交车,八点整就到了老街入口。(公交站牌就在屯溪车站外面的马路边上,距离老街只有六、七站)
天亮了,很冷,有一点雪花在飘(我是散雪童子)。街上罕有人迹。店铺都还是关闭的。喜欢摄影的朋友们一定会喜欢这种环境。我轻轻松松地从老街的入口开始,沿着主路缓缓地走着,时不时停下来拍一下店铺的木板啊石雕啊福字啊瓦当啊诗词绘画啊。老街的前半段主要是服饰店和美食店,有名的老街第一楼就在入口处。后半段主要是笔墨纸砚、木雕浮刻的店面。之间掺杂着黄山毛峰等茶叶店。如果单纯地把它看做是旅游购物街,可是它却有着徽派的典型建筑,你感受不到明显的现代商业气息。如果把它单纯地看做是一条古色古香的街道,它却用美味的豆干和茶香招徕着你。
走完了主路,我一看表,时间还够,就开始穿街走巷,专门找狭窄的、有神秘韵味的胡同,希望能够挖掘出一些亮点。有的墙壁上面长满了苔藓类植物,有的可能是受潮过多,原本是灰白墙壁的,沾染上了一片片草绿色,墙壁上方又是黑色或深灰的屋檐。整个色调显得十分冷清,但又透露出一股矜持的高雅。在某条小巷中,我偶遇了一只小狗。它从远处跑来,与我狭路相逢。见到生人,它猛然停下了脚步,歪着脑袋盯着我看个不停。那副模样别提有多么cute了。我赶紧拿起相机抓拍之。可惜,小狗聪明得很,一见我举起相机,撒丫子就颠儿了,只给反应迟钝的我留下了一个潇洒的背影。不要迷恋我,我是个传说啊~~~
继续“无耻”地在空无一人的小巷中卖萌拍照了一阵,我被王爷的夺命连环call唤走了。不知不觉,我竟然在这条不长的街上走了一个小时。此时,各个店家都已准备开门营业。他们纷纷卸下门板,把一块块木板叠加摆在门口一侧,笑面迎客了。(就跟白蛇传里面演的一样哈,门是用一块块木板拼起来的)
我火速坐车回到火车站,与刚下火车的王爷碰面。王爷者,从网上认识的黄山同行之人。此人笑面如花却又毒舌无比,典型的一副风流倜傥不务正业的王爷德行。
从屯溪到汤口(黄山风景区)的小巴士很火爆,25元一位,先到先得。赶上人多的时候,亲们出门可都得麻溜着。当地的大妈拿着冰爪、雨衣、手套等物不停地在车上推销。吾等不为所动,后来却追悔莫及。谁能料想到黄山的台阶是那么地滑,扶栏的数量是那么地少呢?自此之后,吾等落下了一个毛病,走路爬山都盯着地面,争取捡到其它驴友丢掉的冰爪(大笑)。因此,强烈建议雪天登山的童鞋们一定要准备一双防滑的登山鞋,冰爪以及登山杖。
一路上说说笑笑闲扯胡侃,我们随车抵达风景区山脚下。此时正是午饭时分,我先是陪着王爷去他预订的山下酒店取了条子,并在酒店里面买了一盒传说中的自热米饭。我的是咖喱鸡肉味。走着走着,就忘记吃午饭这码事儿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黄山景区禁止私家车上山,所以要在山脚下的售票点购买19元一位的景区大巴。因为商定了是后山上、前山下,所以从云谷寺到白鹅岭这一段乏味的登山路,我们就托付给了新建的索道。云谷索道据说是新建的,看上去也不错,坐在里面很稳当,这一点让我好生失望(好怀念在石景山游乐园坐过山车的赶脚~)。
雪后的黄山有着明朗干净的天空,天空很蓝很蓝,白云很白很白((⊙o⊙)…),如同水洗之后泛白的牛仔画布。阳光也很好,各处的山峰披着雪衣,松树婀娜多姿。与华山相比,黄山完全称得上“秀丽多姿”。
到了白鹅岭,驴友们三五一群地开始爬山。我摸一摸瘪瘪的肚子,企图用厚重镜片后面的渴求的双眼打动王爷,先停下来吃点东西。由于前一天黄山刚刚迎来了大到暴雪,所以路边的石凳也是湿的。我们垫着塑胶袋,翻出各种粮食啃啃啃。身边走过了无数个驴友,我全然不顾忌他们的目光,只是埋头啃啃啃。我这回准备的不如去华山时充分,也不晓得当时在想什么。我的是:稻香村的牛舌饼、龙福饼和黑芝麻椒盐饼,南京狮子桥的鸡汁汤包,夫子庙的团糕。王爷带的是从类似711的店里买来的三角饭团和速食粥。哎!我实在吃不惯甜的饭菜!(除了宫保鸡丁和稻香村)
水足饭饱之后,我开始了悲催的摔跤之旅。一开始我并不累,真的。我有过华山的经历嘛。但是我很快就感到脚累了,因为穿的鞋子不够防滑,每走一步,我都要多费一些力气,企图用微薄的摩擦力与地心引力、重力加速度、斜波率等各种因数作斗争。很明显,我的斗争以失败告终……
我的第一跤是在黄山不高处的一个观景点。黄山的景点不管是有名的还是没名的,好多好多。它每隔一段路就会在一处视野非常好的地方建造一个平台,以供游人远眺群山。那个平台的角度很好,站在上面能够看到很远的地方,也能尽情地欣赏蔚蓝天空。从下面走上平台,是一个大约45度角的斜坡,台阶狭窄,冰雪交加,扶栏在远处。于是,没有登山杖没有冰爪的我就华丽丽地卡在半路了。上去吧,够不着任何可以扶一把的物质。下来吧,又不太甘心。原地不动?我感到脚底在滑呀滑。就在我无比囧然的时候,前方一位MM伸出了援手。她右手抓着扶栏,左手将登山杖递了过来。我抓紧登山杖,一步三晃地登上了平台(这位MM真的是好银啊好银!)从平台走下去三四个台阶,又是一个突兀的小平台。平台的扶栏很矮,在那里可以与身后的群山翠秀合影。但凡景色好角度好的地方,都是狭窄之地。这一点是黄山的万能真理!还没等我抒发一番感慨,脚底一滑,我的整个身子沿着台阶一路滑了下去。我当时心中大惊,连忙挥动双手各种扒拉,还是未能缓住下降趋势。幸好,走在前面的王爷挡了一下,使我不至于一路飘出。在众人担忧的目光中,我红着脸站起来,手心刺疼,原来是掌心与地面摩擦时破了口子。先把跳出来的心脏放回肚子里,我用口水给掌心消了毒。当时那副不畏伤痛、云淡风轻的样子,也给自己搏来了一番美名(吹牛ing)。
这一跤,对我的心态影响很大。走到后面,有的路段更是难走。我无一不是小心翼翼地埋头看路,路上的风景反而看得不多。观景不走路,走路不观景。后来之人,切记!
爬呀爬,爬呀爬。我又摔了一跤。刚要爬起来,我们就发现不远处有别人遗落下来的冰爪。身旁经过的驴友们善意地提醒我们,赶紧捡起来看一看能不能用。王爷挑起那副冰爪,就要让我套上。我仰天长啸:为神马这是一副大码!!根本套不住啊有木有!!于是,王爷有了冰爪,而我继续扮演摔跤选手。最最搞笑的是,自那以后,我们的双眼都紧紧地盯着地面,余光不停地扫射着各处的垃圾桶。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想买一副新的都木有。不久的之后,只听得王爷一声惊喜的呼喊,竟然真的在某个垃圾桶里面翻出了一副冰爪……我犹如范进中举一般,攥之,套之,合适之!吾等抚掌大笑,商量着要不要多捡几副带下山去兜售。
走着走着,我们顺着指示牌一路向上。想看日落,就一定要在五点之前赶到看日落的地方。不过在此之前,我对有名的飞来石很感兴趣。幼时熟读红楼时,也许就预见到了将来的某一天,我能够亲手摸一摸这块天外飞石。据说加上传说,如果你在石头上摸十下,就能求得好姻缘。还等什么?跟着我去摸石头吧!
黄山摔跤之旅,未完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