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切换风格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connect_header_login!

!connect_header_login_tip!

!header_login!

!header_login_tip!

查看: 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

[复制链接] [view_bdseo_push]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0-4-14 15:44: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平遥县内,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 山西平遥被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市之一。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汉族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平遥旧称古陶,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始建城墙,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在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修,并全面包砖。以后景泰、正德、嘉靖、隆庆和万历各代进行过十次的补修和修葺,更新城楼,增设敌台。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3年)因皇帝西巡路经平遥,而筑了四面大城楼,使城池更加壮观。




平遥城墙总周长6163米,墙高约12米,把面积约2.25平方公里的平遥县城一隔为两个风格迥异的世界。



城墙以内街道、铺面、市楼保留明清形制,城墙以外称新城。这是一座古代与现代建筑各成一体、交相辉映、令人遐思不已的佳地。2009年,平遥古城被世界纪录协会评为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县城。2015年7月13日,平遥古城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点。


我们到了平遥古城,就坐小交通到南门(南薰门)


明朝初年,平遥始建城墙,在土筑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修,并全面包砖。之后进行过多次的修葺,并更新城楼,增设敌台。康熙43年,修筑四面大城楼,使城池更加壮观。平遥古城呈方形,城墙总周长6163米,墙高12米,现存有6座城门瓮城、4座角楼和72座敌楼。



平遥古城城墙辟门六道,东西各二,南北各一,墙外有护城河深、广各4米。城墙上有3000个垛口、72座敌楼。城墙每隔60米--100米即有马面一个。“ 马面 ”是城墙中向外突出的附着墩台,瞭望敌情的“敌楼”筑于马面上。平遥古城民间有“龟城”之说,“龟”头南尾北,东西四门比拟为龟之四足,寓意“长寿吉祥,长治久安”。



南门是平遥古城正门,迎纳着东南方的和薰之风,故名“迎熏门”。熏,有暖热的意思,隐含迎来祥和美好,喜庆大吉。造型古朴、典雅,结构端庄稳健。


南门里兴国寺旧基址



城墙底宽8米--12米,顶宽3米-6米,墙体用素土夯筑,外包城砖。城楼高16.14米,宽五间13.72米,进深四间 10.04米,为三重檐二层七檩歇山回廊式。


上城墙选择从南门上,南门既可以上也可以下。南门城楼是高大巍峨的古楼阁,不能登临,可以从瓮城一侧远观,也可以在城墙远处取景。




南门瓮城, 瓮城内保留的古车辙痕道



从南门走上城墙,平遥的城墙比居民房略高,从这里可远眺整个平遥城:密密麻麻的歇山式屋顶,屋角上翘的飞檐









青瓦将房顶刻出麦拢一样深刻的线条,屋檩瘦削;房檐下一排排大红灯笼,给灰白色的城添上一抹喜气。



这些屋顶一直延伸,与天际相连。房屋之间的空地,或者巷与巷的连接处,则栽种着几株高大的树木,多脱了树叶,枝丫间藏着深黑色鸟窝。偶然有还未落叶的树,绿得也寡淡,泛着黄。



烟囱飘着轻薄的烟雾。城墙上看平遥古城,开阔平坦。靠墙的民居,从高处俯视,一览无遗





四合院中雕花的门窗、挂满玉米的柱子,这就是平遥城墙保护的平遥人家。站在城墙上还可以看见城墙下匆匆而过的骑车的路人,楼上楼下,两两相望,距离很近。



我们走到云路老街下了城墙



云路老街(酒吧一条街)南城墙脚下,得趣在山林之外,养心于庐舍之间;闹中取静,是难得的休闲好去处。




云路风情街一头连着文庙街,亦可通往古城各大街巷,喜欢个性、小资、艺术的人们,这里,便是你们的天堂.这里更是你们寄情寻梦的圣地。



这里学生在写生





南大街是平遥城的龙脊,是这里最主要的商业街,漫步在至少有200年历史的石板街道上,看着两边鳞次栉比的明清古建筑,偶尔蹦出的外国游客会把拉会现实。



南大街是古时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 这条不长的古街上还完整地保存着明清时期的店铺遗迹,紧密连缀着包括票号、钱庄、当铺、药铺、肉铺、绸缎庄等当时各种行当的店铺,而现今游客可以在这里买到平遥土特产,也有特色小吃店和纪念品店。




南大街上最大的标志就是这个“市楼”,市楼昔日也是古城的中心,贯穿南大街南北,有“早、午、夕”三市,所以得名。市楼东南脚下有水井一眼,世传“井内水色如金”,故又名“金井楼”。古市楼为三重檐木构架楼阁,楼高18米,结构精巧,富丽堂皇。它横跨南大街,下为通道,东西连接民宅,在楼东南侧有砖阶术梯可登上第二层楼面,中有菩萨像,两墙有彩画,是关公故事。


南大街称为明清街又称中国华尔街,自古以来就是平遥县最繁华的商业中心,街道两侧的店铺都是具有明清风格的建筑。


山西产醋,在平遥的这条商业街上,你随处可以见出售陈醋的店家,门口会有展示这些醋的酿造过程,我看很多游客带了十桶八桶的回去。


在明清两朝,山西老陈醋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在清徐当地先后涌现出了"宝源坊"、"顺泰号"、"同泰庆"、"美和居"、等一大批酿醋老醋坊,加之伴随晋商走南闯北的脚步,山西老陈醋也随之传遍了大江南北,成为人们所喜爱的调味品,被誉为"天下第一醋"。



山西刀削面



协同庆票号在咸丰六年(1856)创立于平遥南大街。该号财东是榆次聂店王家和平遥县王智村米家。票号旧址于2000年10月开始全面复修整理,现已开辟为“协同庆博物馆”。协同庆钱庄博物馆内设有30个展室,依托大量翔实史料,运用光、电等现代手段充分展示协同庆耐人寻味的兴衰历史。



协同庆作为平遥规模最大的钱庄院落,前后共有相互独立又联系的七进院落。建筑之宏伟、规模之庞大,讲究之豪华,功能之齐全,在平遥商铺院落中实属典范。



协同庆商馆,是平遥古城唯一用商馆命名的晋商驿馆,由于协同庆票号当年业务在广州做的最大,因此,采用广州外国洋行的名称,将其在平遥的驿馆称为商馆。这里至今仍保持着古色古香的建筑格局。平遥古城南大街188号



从大门出来,便进入第一进院落,有南北各两间帐房。帐房是钱庄核算管理重地,如同今日会计科室,要完成全号财务核算任务,承担全年一个账期,以及四年一个大帐期,决算分红任务。




请出了大掌柜——讲解员




进入二院,为营业厅大院,这里与邻街柜台房业务有别。营业房人员以跑街营业为主,也有客户人员上门洽谈业务者。营业人员负责吸收街面商号及大户人家存款,考察放款对象经济业务实情,为钱庄放款决策提供依据。其中对是否放款,放长期款还是短期款、放款数量多少,营业人员具有重要评价权利。如对放款收取何种利息,也多由营业人员提出。



在本院北屋以布景墙形式展示了协同庆钱庄从产生发展到鼎盛的历史事件。



“栖蠡处”:蠡为春秋越灭吴后离勾践而去经商致富的范蠡



现在已进入钱庄第三院。到这里为止,平遥当地民居习惯的“三进两院过道厅”建筑已经全部可以目睹,三院作为上房位置,按传统应为长辈或主人居住或办公的地方,这里也正是钱庄总经理、协理、襄理办公的场所。



从侧门进来,到了协同庆钱庄第四院落。这里亭台楼阁,过桥驾建,别具风采,有如花园一般。



说实在,这在商铺院落是绝无仅有的。协同庆如此重视环境建筑,也是和企业文化—以人为本密切相关的。据老人们讲,这里原是协同庆在外人员回籍临时居住的地方。过甩厦厅对门正房为全号议事大厅。



四院包厦厅:“寄怀楚水吴山外 得意唐诗晋贴间”




金井协同庆票号特有传送银两的设备,由于协同庆票号有着0平遥最大的地下金库,为了快速传递银两,当年特地在地下金库的上方设立这金井,来吊运金库的银两。



协同庆的这个地下金库,光是天井中堆放银子的窑洞房就有四间,加上下了通道两旁各有一间,整个建筑面积总有200多平方米。此外它不光是大,还能让游人下到金库去参观,去开怀大笑地抱着一大抱银元宝体味一下有钱的感觉。




第五个院落,实际为金库院落。协同庆钱庄鼎盛期,银钱日进斗进,日出斗出,白银和制钱流量极大(大额流量有时为黄金)。因此,金库建立在当时是颇费了一番脑筋。安全、隐蔽,运输便利,面面俱到,只好选此地下做为金库。通往前柜,有曲径窑道,通往后街,有两处大门出入,库有专人看管,上有铁丝网罩顶,不若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也有如固若金汤。这金库也别具特色。










金库神龙宝柱,



这根柱子是【神龙宝柱】。“平遥城,六道门,市楼坐在当当中”,说的是平遥城墙有六道门,市楼在当中,南门代表龟头,门外的两眼水井象征着龟的双目。北门为龟尾,东西各两门为龟的四只脚。而协同庆神龙宝柱恰好位于平遥古城的心脏位置。相传是当年朱元璋所赠刘伯温,刘伯温将宝柱设立于龟城的龙脉所在,取意根基永固。



晋商事业蒸蒸日上,据传协同庆内之人常常自发地用左手从下往上抚摸神龙宝柱,期盼沾上灵气、时来运转。奇怪的是,协同庆的事业果然迅速发展兴盛起来,金库银钱滚滚而来,这个摸龙柱的习惯逐渐被人们争相效仿。 导游说摸到龙须即可,不要摸到龙头,由于人实在是太多了,楼主也只能把龙柱照成这样了



在这里可以穿越一下,亲身体会当年票号钱行兑换行市。






出了金库院,到了六院护卫院落。若大的钱庄,柜上伙计安全保卫自不待言。到了社会动荡,-严重之时,钱庄不得不雇用武术家看庄护院。这段时间一直持续了几十年。六院成为护卫们晨暮练习腿脚的重要场地。这里要说及的是,协同庆从掌柜到伙友,不少人也有一两手好功夫,除护身防卫自己外,更多出于锻练身体。



六院设中国历代钱币博物馆



平遥县衙坐落于平遥古城中心,始建于北魏,定型于元明清,保存下来最早的建筑建于元至正六年(1346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整座衙署坐北朝南,呈轴对称布局,南北轴线长二百余米,东西宽一百余米,占地26000余平方米。平遥县衙作为中国现有保存完整的四大古衙之一,也是全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县衙。县衙整个建筑群主从有序,错落有致,结构合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2004年5月19日,第十一世班禅莅临县衙考察时欣然提词:“平遥县衙 古衙之最”。



仪门即礼仪之门,建于明万历四十七(1619)年,是一座强化封建礼制的建筑物。按照封建社会儒教伦理,人的一切行为举止,都必须上下有别,贵*有等,不可乱礼逾制。在衙署中出入门庭也须遵循礼制。中门平时关闭,只在县太爷出巡、回衙、恭迎上宾、重大庆典时方才开启。平时走两侧便门,两侧便门东为“人门”,西为“鬼门”。一般人两门皆可出入,惟提审、押解犯人,必须走鬼门。



进入大堂,可看到正中屏风绘有山水朝阳图(又叫海水朝日图),屏前高出地面一尺的地方称作“台”,台上四根柱子围成的空间,叫“官阁”,也叫“暖阁”,“暖阁”是知县发号施令的法堂,因大堂四面通风,冬天在此工作肯定寒冷,故在案下放一火炉,用以取暖。公案上的令签有两种颜色,一种是黑色,一种是红色,黑色用于较轻的刑罚,如打板子,而红色一般不动用,只有在判处死刑的时候才使用,不过,知县没有判决权的,只有执行权,当时,只有皇帝一个人有判决死刑的权利。暖阁顶篷上绘有三十六仙鹤朝日图,据说三十六仙鹤代表秦灭六国分为三十六郡,太阳象征着皇权,后引申为:皇权统一,四海为一。在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地位不平等,原告和被告进入大堂必须下跪于堂前东西两块跪石上,原告在东,被告在西,由于东尊西卑的缘故,古代案件在审理之前,被告的地位是低于原告的,无形之中,部分肯定了被告有罪的事实。




到二堂之前,首先看到“宅门”,宅门是通往内宅的咽喉之地,旁边设有“门子房”,相当于的保卫科。有人想见知县首先得通过门子,人们图方便,给门子好处,行贿赂,塞红包,这就是现代人所讲的“走门子”的历史渊源。
二堂是保存下来的明万历十九年的建筑。这个二堂就是原来的政府办公室。正中屏风绘有“松鹤延年图”,比大堂的“山水朝阳图”,多了几分生活气息,公案上的令签也只有黑色令签,没有红色令签,说明在这儿是不能判死刑的。屏风上方悬有匾额“思补堂”,原称“退思堂”,均为退思补过之意。



在县衙大堂,也叫公堂上。悬着匾额“亲民堂”三个流金大字。两侧楹联是:“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堂内正中屏风是一幅“山水朝阳图”,升堂时,县太爷正好坐在图内朝阳升起的地方,寓意如日中天、如沐圣光。”一切就像我们在戏剧中看到的一样。



平遥县衙天理国法人情大门



听雨楼:从县衙里面可以登上去,在楼上可以俯瞰平遥全景。



平遥古城较大,由于时间不够就游了这些。
生活圈制作

转载请说明出处,本文地址:http://www.bike163.net/thread-12274-1-1.html
分享到: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