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切换风格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connect_header_login!

!connect_header_login_tip!

!header_login!

!header_login_tip!

查看: 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今天我想出门吹吹风

[复制链接] [view_bdseo_push]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0-4-16 06:37: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据说在投资界“风大了,猪都能吹上天!”。说句实话,在信风带就算来台风,我也没见过猪被吹上天的。但是大风过后的投资界和盛夏台风过后的庄稼地却是有些类似,倒伏的农作物绿油油的一大片。今年的江南,盛夏要来不来,梅雨欲走不走,闷热潮湿的令人有点想念不能把猪吹上天的台风了。


读书时年轻英俊的地理老师说风是分级别的,我在大体的理解后以为,1级风大约是“门仍悄然关着,烟囱里一片寂静;窗户没有震颤,尘土躺在大地”;2级风是“你的名字是树叶呢喃,在没有野兔的树林的边缘”,3、4级风是“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或者“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5级风大约就可以“轻轻吹冷却了野火堆”了,而6、7、8级风应该是“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再往上级别的风力,已经超越了有在台风天出门迎风散步爱好的我的认知范围了,直到后来去过了一些地方。


吐鲁番达坂的夜行是第一次认知风的威力。在暗夜里赶路的几十公里,车被一阵阵过来的狂风摆弄的飘摇不定,风中夹带的沙石叮当叮当的敲击着车子,声音密集而急促。当时最大的期盼就是但愿这风别把车吹翻了,唯有怀着恐惧勉力前行。据说这是中国的三大风口之一,果然是令人心惊的名不虚传。除了这达坂,新疆起大风的地方还是不少,记得在五彩城刚下车立脚未定,突然一阵狂风,我便倒在了地上,只能无耐的看着自己一身的肥膘,心头暗念,平素好生养着你们,原来也是无用的废物。





在阿里的新藏公路上是第一次见到风的形状。阿里的气候也是晴雨不定,在从如外星球一样的札达土林前往狮泉河的途中先是一阵阴雨而后便是晴空万里,接着便遇见了几个小型的龙卷风,开车的师傅告诉说这路段小龙卷风还是比较常见。看着它们从地面旋转的升腾而起,有的原地打转,而有的却移动迅速,还是挺有新鲜感的。有两个龙卷风跑到了公路的两边,在高空连接了起来差不多形成了一座风的拱门,我们从下面经过,可以看见丝丝缕缕的风,风力却是出乎我意料的平和,简直就是一个可以静静的等待一场龙卷风再起的地方。










新西兰西海岸


再一次刷新对暴风的认识,是因为狂暴西风带。西风带的成型源于赤道热气流与极地寒冷气流的交汇以及地球的自转。风力常年西来东去,在从南北半球大约40维度起,到60维度附近最为强烈,因此在此纬度内的各大陆的西海岸往往是滚滚巨浪。而南半球因为海洋宽阔,障碍更少因此西海岸的风力较北半球更为强劲。曾经在新西兰西海岸去往它最南端亚南极圈的路上来回,不时会见到成排成排的被常年的西风吹的歪向一边生长的大树,经过的海滩总是有着近1米高的海浪,我一路感叹着南半球西风带的狂暴,一边想着当年那些淘金客驾船前来安全靠岸的不可思议,直到在格雷茅斯知道了一个悲惨的故事。







风镐、矿车、CHINA TOWN, - 格雷茅斯记录历史的方式


新西兰的格雷茅斯应该是随着淘金和开矿而一起兴衰的城镇,如今早已不是它最繁华的时候了。刚到格雷茅斯镇上便觉得这里的小孩对我有着奇怪的热情,走在人迹空空的街上,对街的一个小女孩一手被她妈牵着走着,突然看向我微笑了起来,努力的向我挥手招呼;到了街心的广场,几个玩着滑板的小孩见到我就停止了游戏,三个人聚在一起开始好像商量了起来,看上去年龄最大的女孩跑到了我的身边,喘着气有点胆怯的轻声问:“CAN YOU GIVE ME A FIVE”, 我和她轻轻的击了几下掌,她在道谢后就快乐的飞奔回去,和其余的两个小孩大约算是分享的依次击掌后又快乐的玩起了滑板。


格雷茅斯的这些孩子们的对我的奇怪热情在我发现这里有个荒废的China town以后才大体有所明白,我想或许孩子们的热情是源于一些本地留下的关于华人的传奇。格雷茅斯的China town虽然有些废弃,但依然保存了不少的房屋,还做了些标牌文字说明。因为地处西风带的边缘,这里是当时新西兰也是全世界自然条件最恶劣的港口,在此附近海难频发,有过众多的华人漂洋过海来此淘金,在积攒了一些财富后,他们有些衣锦还乡,但在1902年载有500具客死西海岸的华人棺木的船失事沉没,这些人再也没能魂归他们的故乡。这是那一天我在格雷茅斯读到的最悲伤的记录;众多小人物的命运,家园之将倾,谋生之不易。




冰岛西海岸 - 大西洋




夏季的冰岛北冰洋沿岸,鲁冰花盛放


关于狂暴西风带,在南半球夸张的说法就是去往南极需要穿越60维度时,对于晕船反应厉害的人,最坏的打算就是被绑在床上。而在北半球,听说有这样的一个梗,据说在冰岛租车的汽车保险中因为你下车推开车门时不慎,车门被风刮掉了的情况是不予理赔的。冰岛的西海岸的确也是肆意狂风,1980年代还有大型商船在Vestrahorn附近沉没,但我总觉得能遇上把车门刮掉的大风,那可能实在是运气太差了些,或者说是太好了些。


在北半球西风带,给我留下深刻记忆的倒不是冰岛,而是从苏格兰西海岸去往赫布里群岛的一次海上航行,过程有些意外。我原来计划出发的港口因为几天来连续的大风,班轮在靠岸时终于不慎撞坏了螺旋桨只能停航几周,所以赶到了100公里外的港口换了个航线。登船时倒也没觉得天气有何异样,看着班轮的船员把停泊好的卡车都用钢索绷紧固定牢还有些诧异。但是在启航后进入茫茫的大海,暴风雨终于来了!在风雨中,颠簸感越来越明显,站在船舱窗口边的我,看着船头起伏着穿越过一个一个的巨浪,海水涌过船舷打上甲板,居然感到了恶心反胃。我只能走回座位休息,舱内寂静无声,满耳听到的是舱内酒吧里的杯盘不断的发出清脆的撞击声,我开始脑补回闪出“铁达尼号”倾覆前的电影场景。就这么担心着,突然听见船舱顶传来了轰鸣的螺旋桨声,再往外看,一架直升机悬停在甲板上空,不断的向我们闪灯,并抛下了一根绳索,有人从机舱中顺着风雨中飘摇的绳索努力的向甲板落去,我想:“完了,今天一定是出事了!”,只觉得船颠簸的越发厉害。大约邻座感觉到了我有些坐立不定的紧张,以轻松口气的对我说:“Don’t worry, it is a training! They have to do this in such weather condition”。听完邻座的解释,虽然颠簸依旧,但我顿时觉得整个人都好了!并心头暗念,难怪他们在二战时可以靠民间完成了敦刻尔克大撤退。






英国苏格兰西海岸




风平浪静的归途,又见救援训练的直升机


这次航行实际用时比标准翻了个倍,虽然那些英国人都对我说这个风浪是个normal case, 但刚下船,我的车就被后车撞了,我觉得他应该也是因为风浪晕糊涂了,好在力度很轻只有些刮擦痕迹,在大风大雨中对着电话吼着报完保险,各回各处。在漆黑的夜,穿过呼啸的西风,穿过密集的雨点,车灯打亮的地面引导线,如机场跑道直破远方!我觉得我在飞!


“OH, you are still alive!”, 这是反复联系着我,等候着我的客房主人见到我时大笑着吼出的第一句问候,“I love this west wind!”我也努力的吼了回去,“This is life!”主人又吼着接话。我真想立即告诉我终于明白了雪莱为何写了《西风颂》,而不是东风、南风、或者北风,但还是赶紧捧起了主人递来的一杯热咖啡!


风继续吹!
生活圈制作

转载请说明出处,本文地址:http://www.bike163.net/thread-12353-1-1.html
分享到: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