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切换风格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connect_header_login!

!connect_header_login_tip!

!header_login!

!header_login_tip!

查看: 1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阅江楼:你让我阅读几段历史哟

[复制链接] [view_bdseo_push]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0-4-23 06:09: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题记一
阅江楼上,放眼阅江看桥,能让我从容阅读历史 - 从古自今,思绪飞扬。此乃今日登阅江楼之一乐也。
题记二
登阅江楼,则浦口在望。那位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为了给儿子买几只路上吃的橘子,吃力地攀越站台的父亲的背影,再次让我泪眼朦胧。
------------------------------------------------
2015年5月12日,七人行,从上海到南京看望董阿妹。高中同窗的几次聚会,董阿妹皆未到场,最近一次,她决定前来,不料到了南京火车站体感不适,即掉头回府。
闻此,我们八人(薛克夷,潘扬福,王余庆,楮大芳,方介华,盛秀娟和我,另加薛克夷之夫人),乘坐G7038次到南京。7:45分开车,两个小时后到达南京站。






未入阿妹家门,先见门外张贴的一幅对联,见之,心头一热!



相聚欢 -- 这是51年之后的相聚啊!
当年的上海阿妹,如今已是一口南京话了。还有盛秀娟,一口四川话。岂不是“乡音已改鬓毛衰”?贺知章若有知,定会一惊!1964年,董阿妹考入上海工学院,分配到山东济南工作,后调动到南京。现在,三代同堂,家庭幸福。
客厅挂着阿妹的全家福。凝望全家福,想起了托尔斯泰有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在阿妹家中,和阿妹及其儿子小李愉快合影。



但是今日我想说的是:幸福的家庭,其幸福也各不相同。
曾经以为自己的家庭堪称幸福,看了阿妹家的全家福,让我一叹:山外有山!
原计划在阿妹家大家包饺子,聚餐后,我们便去旅游,尽量少给阿妹添累。孰料,阿妹准备了丰盛的午餐,为我们接风。还为我们包了两辆商务车三日,接送我们在宁旅游,甚至为我们还拟定了三日游的游程!



午餐之后,阿妹和我们同上商务车,直奔南京行的第一个景点 - 阅江楼。






没有想到的是,登阅江楼,让我阅江,还让我阅读历史,从古至今!




一、1374年(洪武7年)
朱元璋拟在狮子山建一楼阁,亲自命名为阅江楼,并以阅江楼为题,命在朝的文臣职事们各写一篇《阅江楼记》。留传至今的有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翰林大学士宋濂的《阅江楼记》(后被收入《古文观止》)和朱元璋亲自撰写的《阅江楼记》和《又阅江楼记》等三篇文章。朱元璋还动用了服刑的囚犯,在狮子山顶修建了建楼用的“平砥”(即地基)。朱元璋在写了楼记、打了地基后又突然决定停建阅江楼,并在他的《又阅江楼记》中说明了停建的理由:一是上天托梦给他,叫他不要急于建阅江楼;二是在他经过深思熟虑后,觉得应该抓迫切需做的大事,建阅江楼这事应该缓一缓。
阅江楼内有明太祖朱元璋的画像。



二、2001年
走过600年沧桑历史,经过四年的建设,阅江楼终于在2001年建成并对外开放,从此结束了“有记无楼”的历史。阅江楼高52米,共7层(外观4层暗3层),碧瓦朱楹、檐牙摩空、朱帘凤飞、彤扉彩盈,具有鲜明的明代风格,古典的皇家气派,成为南京标志之一。




-- 到南京就是去看坟的。(5月12日去南京之前,一位友人跟我说)
心中一怔!但细想之下也有道理。你看六朝古都的南京有明孝陵、中山陵、雨花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这些地方多多少少给游人以压抑感和沉闷感!
2015年5月12日下午登上阅江楼,美感顿生,心情一亮。色彩鲜丽、造型独到的阅江楼,连同它周围的护城河、明城墙,散发着一股股阳刚之气。
长江沿岸三大名楼:黄鹤楼,有“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的诗句;岳阳楼以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闻名;滕王阁有王勃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句,闻名古今。据说,李瑞环曾经建议征文《阅江楼记》,这倒是个金点子,若是有今人写下一篇美文《阅江楼记》(注:必须用文言),不仅补缺,而且一定名垂千史。
三、1917年
伫立阅江楼之顶,南京长江大桥的尽头,影影绰绰,远处就是浦口了。
1917年初冬的一天,朱自清和父亲从扬州出发,一个去南京找工作,一个转车去北京继续读书。他们先到南京,第二天上午渡江到浦口,准备下午上车北去。本来父亲说好因为事忙,不到车站送朱自清了,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他上车。可是,最终父亲还是不放心,决定亲自送他到车站。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朱自清的《背影》,描述了97年之前浦口车站的一景。
就是这样一个背影,牵动了千千万万儿女的柔肠,谁没有父母?可是,当父母渐渐老去的时候,我们想到过他们多少呢?父亲那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已经和浦口站那高大壮丽的建筑一起成为历史永恒。
如今,浦口站,物是人非,月台还是那个月台,铁轨还是那根铁轨,只是栅栏生了锈,卖橘子的人早已其踪难觅,假如他的后代还卖橘子,那橘子会是从同一棵树上采摘的吗?还是那种朱红的颜色吗?
1966年的初秋,大串连方兴未艾,我来到了浦口车站。独步月台,我如此想象,几入呆境。
据说,现在南京浦口火车站因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独特的车站建筑风格,已经成为诸多影视怀旧题材作品的拍摄基地,近百部在这里拍摄的影视作品,这些影视作品,无论如何也也抵不上《背影》中的那段文字:
那位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为了给儿子买几只路上吃的橘子,吃力地攀越站台的父亲的背影。
四、1968年
9月30日,南京长江大桥铁路桥首先通车,南京市五万多军民举行了隆重的通车典礼,同时大桥的配套工程南京火车站也举行落成典礼。



长江大桥是南京的标志性建筑、江苏的文化符号,也是中国的著名景点之一,以“天堑飞虹”列为新金陵四十八景之一。大桥建设8年,1960年以“世界最长的公铁两用桥”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2014年7月,南京长江大桥入选不可移动文物。
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1968年是一个怎样的年代!文革破车隆隆驶入了第三个年头,天下大乱,不知何时是尽头!当时,我求学复旦,却无学可求,每日由工宣队组织我们学习毛主席著作!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同车,似乎给我打了一阵强心针。
-- 文革,应该以此为契机,转入建设为中心的阶段了吧?
记得,那天晚上,我和一位同窗散步,我对他这样说。
-- 哼!(这位同窗表示不屑)
现在看来,多么幼稚,希望国泰民安的心情多么迫切!
今日登上阅江楼,长江大桥,清晰可见。往事,几分酸楚,又上心头!


  五、1993年
1993年,我人生之转折年。
1990年自浙江临海台州师专调回上海,一直供职于一家公司,苦心研究了多年的英语居然弃而不用。1993年,夫人决定让我离开公司,重返校园。须知此时全民经商之风渐起,教师皆纷纷离校去合资公司赚钱了。
听夫人的,没错。这是近20年夫妻的经验。1993年8月初,逆流而动,我给附近的几所大学邮寄了求职信,并附上了我的学术文章和书籍的名录,那是一个long list!
正值夫人和女儿放暑假,邮寄了求职信,我们全家果断决定:何不去庐山避暑游览?
1993年8月12日上午9:30分,江汉轮9号,驶离上海十六铺码头当日下午3:30分船考南通码头,8月13日东方微明,江汉轮正巧从南京长江大桥下驶过。三人登上甲板,夫人以大桥为背景,留影两幅。当时用的是胶卷相机,现翻拍一幅如下。



庐山,我之福地也。1966年10月第一次登上庐山,小住10日,1982年和1984年供职台州师专,两次暑假上庐山,参加了全国暑期英语讲习班。1993是今生第四次登庐山了。与前三次不同的是,此次上庐山,与夫人女儿同行,是暂时的“无业游民”,人生进入低谷。
夫人作为掌舵人,显示出“大将风度”,她的一言至今犹在耳畔:我一个人的工资,养家糊口总行了,复旦毕业的,还怕找不到工作?
夫人之言,让我吃了定心丸,全家畅游庐山,从山南的白鹿洞书院到白居易故居,从晨游含鄱口到夜逛cooling小镇,从仙人洞到锦绣谷......。
下山回沪,又过南京长江大桥,一切顺顺。大桥,你是我们全家登庐山的见证者啊。



在1994年8月12日(登庐山一周年)夜。日记中写道:
过去一年,女儿大学毕业,分配到浦东新区外办工作(已经上班一个月);夫人晋升高级教师;余正式调入上海交通大学。-- 庐山,你是我的福山。
1983年8月13日清晨,全家在庐山含鄱口的留影,至今悬挂在家中客厅。



......
与高中同窗同登阅江楼,尚不及久留,更不及深入发呆,登临此楼,俯看长江如练,大桥飞架南北,虽无“登泰山而小鲁”、“一览众山小”的雄浑之感,倒也有遥岑远目,一览无余,美景尽收,心旷神怡,悠闲自得。
阅江楼上,放眼阅江看桥,能让我从容阅读历史 - 从古自今,思绪飞扬。此乃今日登阅江楼之一乐也。
【2015年5月21日小满阳光午后初稿】
生活圈制作

转载请说明出处,本文地址:http://www.bike163.net/thread-12773-1-1.html
分享到: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