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舟山概况
舟山群岛,这个我国唯一以群岛著称的海上城市,海岛特有的景致赋予了这里无穷的迷人魅力,蓝天、碧海、绿岛、金沙、白浪是舟山的主色调。以海、渔、城、岛、港、航、商为特色,集海岛风光、海洋文化和佛教文化于一体。1390个岛屿象一颗颗璀璨的珍珠,洒落在浩瀚无垠的大海中。
普陀区沈家门:这里被称为舟山“小上海”,也是去普陀山、朱家尖、桃花岛的交通中转点,入夜,在沈家门海鲜排档吃吃海鲜,欣赏着渔港夜色、很是惬意。
定海区:舟山本岛上较发达的一个区域,沈家门以西,交通便捷,餐饮购物便利是最大的优势之一。
最佳旅行时间
舟山旅游旺季为每年的6-10月。群岛中桃花岛、东极、普陀山、朱家尖、嵊泗列岛等都是夏季避暑度假的胜地。可以游泳,看海,吹海风,还可以去海钓、看日出。不过要注意防晒。
夏秋之季(6-9月)海面上万顷波涛惊起巨澜,惊心动魄,吼声震天。至夜则是另一种奇观,一排排波浪在夜幕中闪闪发光,令人眼花缭乱,是禁渔期,海鲜比平时要贵,如果专门冲着海鲜来的吃货们,可以考虑秋冬(10-2月)成行,这时候的虾美鱼肥,海鲜种类多岛你眼花。
穿衣指南
舟山全年冬暖夏凉,最热8月,最冷1月。比上海、杭州、宁波稍低。此外,春末(5月)秋初(10-11月)的换季时节,舟山的早晚温差较大,可以多带一件衣服以防感冒。6月上旬-7月上旬是舟山的梅雨季节,接下来的一个多月内(7、8月),也是台风多发季节,此时来舟山旅游的游客要密切关注船期。隆冬时节(12-2月),这里风和日暖,少见冰雪。但海风大,仍需注意防寒。
语言
舟山群岛的方言分布有吴语和闽语,以吴语为主。舟山群岛的吴语又分太湖片明州小片(或称甬江小片)的舟山方言、台州片的台州方言和瓯江片的温州方言。但舟山市的主要方言是舟山方言,它与周围吴语有许多共性,所以,我们舟山人与浙北地区甚至是上海、苏州人通话没有问题,跟同省份的温州、丽水和衢州人通话却有困难。舟山方言也有其自身特点,且内部存在相对的地域差异和时代的差异。除沈家门镇的个别区域外,舟山市的四个县区府所在地均使用舟山方言。舟山群岛说吴语的范围占90%以上,说闽语的范围较小,大致仅在普陀区沈家门街道半升洞附近的福建人聚居区、东极镇庙子湖岛的南岙村、黄兴岛的庙岙村少数人、青浜岛的南田湾村及沙角底村、泥水礁岙村少数人等等。在外地人看来,舟山话和宁波话十分接近,因而经常把我们舟山人当做宁波人。而我们舟山当地人却能比较敏感地区分出舟山话与宁波话的差异。
繁色西类--烦死了
杀割--厉害
母告事体--一点事没有
塌巴类--塌鼻子
石骨头--小偷
历史
舟山海洋文化源远流长,早在5000-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在舟山本岛西北部的马岙原始村落的土墩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海岛河姆渡文化”,被誉为“东海第一村”,成为大陆史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舟山与海洋结下了不解之缘,经历了从“以海为田”到“以海为途”的转变。春秋时舟山被称为“甬东”,属越国。秦隶会稽郡。隋属句章县。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舟山开始建县(称翁山县)。宋朝称昌国县。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建定海县。虽经明清两度海禁废治达600余年,舟山的文明历史却一直顽强地延续下来。定海古城作为海洋历史文化遗产,古迹众多,1991年被浙江省政府批准为浙江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全国唯一的海岛历史文化名城。
宗教与文化
舟山群岛的宗教以佛道为主,佛教大多为对观音菩萨的信仰,普陀山更是全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民间信仰多为妈祖信仰,舟山有着丰富的海洋文化,其中观音传说、渔民号子、祭海、潮魂、跳灶会、唱蓬蓬、滃洲走书和贝雕渔民画等是舟山的宝贵的文化遗产。
风俗禁忌
1、舟山海岛渔民尤其忌说“翻”字,怕出海遇风浪翻船。譬如:菜盆中的大鱼吃了一半不能说“翻过来吃”,要说“划过来或转过来吃”。夏天翻晒黄鱼鲞、乌贼鲞、龙虾、鱼烤时也不能说“翻一翻”,要说“划一划”;还忌说“下”字,“下饺子”,要说“煮饺子”,“下饺子”俗称人掉落海里“淹死”。“下海”要说“出海”;也忌说“霉”字,连谐音的“煤”字也不能说。“烧煤饼”只能说“生炉子”。
2、舟山海岛渔民吃饭时忌讳用筷子敲碗;认为“用筷子敲碗”意味着家里穷得叮当响。
并忌讳将筷子插在饭碗里。他们认为只有上供祭祖,筷子方能插在碗里。
更忌讳饭吃完后,把筷子横放在碗上。把筷子横放在碗上,意味着渔船在海上要遇狂风恶浪或渔船洋地“插蜡烛”无计可施,只好把橹横在船上随波逐流,听天由命。
提醒:游客到舟山海岛游玩最好尊重当地民风民俗。特别是吃饭时违了忌,会使主人不高兴的。
![]()
舟山岱山长涂岛上有一家度假村,依山傍海,环境清幽,周边植被丰富,奇礁异石,近海鱼类资源繁多,嬉戏在海滩边晒日光浴、捡蛏子、沙滩烧烤是城市生活之外归隐宁静的不二选择,享受阳光海水沙滩的绝佳去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