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切换风格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connect_header_login!

!connect_header_login_tip!

!header_login!

!header_login_tip!

查看: 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帖木儿还有中国妻子?乌7.中亚24.

[复制链接] [view_bdseo_push]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0-4-24 11:43: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等待大家集合的时候,有一队法国游客走过来。驴总和几位法国佬比划搭讪,口中喊出“噢廊的”和“普拉蒂尼。哈哈,这一通亲热啊。他们得知我们是中国旅游团,也没想到呢。嘿嘿,驴总告诉你们一次,以后就会想到啦!



坐上大巴车,我们去参观今天的第二站,是
撒马尔罕最古老的清真寺:比比哈努姆清真寺(Bibi Khanym Mosque)。车子到了撒马尔罕最大的广场,”雷吉斯坦广场“。司机想停车在广场南面,导游怕大家走太远的路,就让车继续开到广场的的东北角停下。

这里是比比哈努清真寺大院的背面,我们沿着景区侧墙外的路往前门走。整修后道路建成了步行商业街。两侧被商铺占满,里面出售各种旅游纪念品和当地手工艺品。

走了一半,就能看到景区里面的清真寺绿穹顶和高高的、贴满瓷砖的石柱。在围墙转角处有根圆柱,边上是侧门。转到清真寺正门前,一个稍稍下沉的小广场前面,伊斯兰风格的高大门洞,这几天我们已经很熟悉了。

回头往马路对面看,几级台阶上的一个小院子里有个小陵墓。如果继续沿路前行,那里是个大巴扎,即很大的一个市场。中午的风还不小,吹在身上真是感觉热浪滚滚啊。

导游指着帖木儿为纪念亡妻修建的比比哈努姆清真寺大门,自豪的介绍道,这曾经是伊斯兰世界最高、最大的清真寺,也是帖木儿帝国的建筑瑰宝,并将当时的建筑推至顶点。印度著名的泰姬陵就是仿照比比哈努姆清真寺建成的,但在这座清真寺落成后帖木儿就去世了,但却成了他在世时所留下的又一出瑰宝。

关于这座清真寺还有一个传说,帖木儿的中国妻子”比比哈努姆“,为了给出门在外的帖木儿一个惊喜,下令修建清真寺。谁知道建筑师却疯狂的爱上了她,提出如果不吻她一下,清真寺就无法完工。亲吻留下的痕迹被帖木儿发现了,他处决了建筑师,并下令女人从此必须戴面纱,这样就不能再引诱其他男人了。

噢,伊斯兰女士戴面纱还是因为中国人啊。这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位比比.哈努姆到底何许人也,和中国又有啥关系?哈哈,哪位知道啊?亲吻的痕迹一定要留到帖木儿回来,让他发现。哈哈,这位女士也太笨了吧。可见此传说不可信。导游和德利特别向我们强调的是:帖木儿非常喜欢这个大他20多岁的妻子!

  高达35米的清真寺大门影壁已经破败,那深蓝、浅绿、金黄、银白线条勾勒出的图案依然传递出当年的华美。这曾经是伊斯兰世界里最高的建筑,并将当时的建筑推至顶点。帖木儿为纪念亡妻修建的,印度著名的泰姬陵就是仿照比比哈努姆清真寺建成的,但在这座清真寺落成后帖木儿就去世了,但却成了他在世时所留下的又一出瑰宝。


我们跟着导游走进大门洞。导游买了票9000乌币,拍照我们要单交5000乌币,约合8块人民币。进入绿树茵茵的前庭园。这里安静的庭院、被岁月模糊了的雕刻… 透露着一种复古情怀! 这座清真寺年岁深久,岁月侵蚀,体量又过于庞大,终于在1897年的一场地震中轰然倒塌。今天看到的清真寺,是苏联后期,在原址开始修复的,修复的过程十分缓慢,现在依然到处破败潦倒的样子。不听看介绍,还以为这就是原来留下来的样子。



清真寺里面是四伊旺的格局,除了大门,每座伊旺后面都有一个大穹顶。来了趟中亚,知道了什么叫伊旺:建筑物正面中段檐口升高,正中设一个通高的大凹龛,上面是半个拱顶,凹龛底上深处是门洞。这个龛就叫伊旺。11世纪后,中亚和伊朗等纪念性建筑逐渐强调一个正面,形成这样一个重要特征。伊旺。

四个大殿两两相对,在院子中央有两层台阶的石台,上面还有石床。石床上有两块巨型拼成的石碑,上面刻有古兰经经文。两块石碑中间的三角形又像是个基座,据说是用来放置古兰经的。周围有不少朝拜的当地人在围着石台转圈。噢,他们也是转圈祈祷啊。



庭院两侧各有一个偏殿,我给起名为:伊斯兰式“钟鼓楼”。先去右边的那个偏殿看看。空空如也的殿前有个说明牌。殿内后墙的花窗透过来一束阳光。显得萧条的寺殿,乌鸦和各种鸟类都已经把内部霸占为家。墙上一道道巨大的裂缝触目惊心。看来修复的只是外表,里面还是一副危房的样子,待久了,真不知道会不会有什么东西突然掉下来。





我跑回到右边,也就是西边的偏殿前。说明牌边上有人,在看守此殿。进入殿里,寺内最大的穹顶很是破旧了,显得脏兮兮的,隐隐约约能看到当年涂刷过的粉红色颜色。灰头土脸的墙壁上仔细辨认,还依稀能看出当年的壁饰。殿内鸽子窝不少,鸽子在上下翻飞的觅食。噢,有的游人是带着饲料来的。



现在去看正面的大殿。殿前伊旺的拱券形门洞保存很完好,镶贴的瓷砖很完整,看着也不算旧。这些马赛克瓷砖的拼图,太震撼人了。门洞下一个老画家在绘画并出售。



正殿大门紧锁,能从花格子门往里面看。空空荡荡的大殿没什么看点,白墙白顶。要是建筑学家来了,能对建筑的结构评价一番。我们这些普通游客只能拍个照片,留个纪念。

看过了三个殿,出了景区。我跑去看马路对面的小陵墓。这里安葬的是比比哈努姆及母亲、妹妹。门口有个胖女士卖票,进去要花钱,开始胖女士要15000乌币,比划了半天,5000乌币成交。







室内还有俩女孩子在吃饭。看来这是一家长承包了啊。这个不大的陵墓几乎完好无损。墓室中央的穹顶下,有栏杆围着的地下室。从地面的圆洞可以看到下面的墓穴。胖女士领着我到墙角,从旋转的砖台阶,走到下面一层。

地下室的一圈摆着8、9个棺木。里面有个看坟的男子正在念经。



地下室的中央是空地,周围的一圈有七、八个用布覆盖着的石棺(或墓碑)。里面有个看坟的男子正在念经。一个位置居中,比较大的棺木应该是比比哈努姆的吧。

拍照完了就赶紧上去了。那胖女生让我吃她们桌上的水果。我只和他们合影,就出来了。




不远处就是大巴扎了。进去好歹看了看。主要是当地人在买东西,没嘛看的。回去吧。






往回走的感觉那个热啊!还好有商店可以进去凉快一下。这一家挨一家的商店真给我们解署了。店内的商品大同小异,不过有不少是手工的,也还有些价值。



销售对象主要是外宾,“好嘛吃”、“弯道嘞”的交易声不绝于耳。市场外围有一溜纪念品小店,出售冰箱贴、陶土人偶等小摆件,还有瓷盘、瓷碗。



步行街的建筑风格设计的不错。商店和饭馆都凸显着伊斯兰风情。等待集合的时候,看看表,11点15分。好嘛,这大中午的,能不热吗?




杨大哥照出国的惯例买了一身当地人的服装,站在街上与人合影。哈哈,在当地人眼中成了中国明星。驴总和几位团友也不能免俗,赶快和穿上行头的杨大哥合影。
生活圈制作

转载请说明出处,本文地址:http://www.bike163.net/thread-12873-1-1.html
分享到: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