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切换风格
登录
立即注册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connect_header_login_tip!
!header_login_tip!
登录
QQ登陆
微信登录
搜索
搜索
热搜:
川藏线
骑行北京
骑行攻略
骑行西藏
装备
新手
山地车
公路车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163自行车俱乐部
骑行论坛
骑行论坛
骑行装备
骑行装备
骑行知识
骑行知识
骑行路线
骑行路线与攻略
自行车库
户外品牌
户外品牌
户外保险
户外保险
快捷导航
自行车装备
人身装备
自行车配件
山地车保养
骑行经验
骑行技巧
骑行健康
骑行安全
美利达
捷安特
喜德盛
ucc
大行
闪电
死飞
请
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长沙163自行车俱乐部
»
骑行论坛
›
骑友交流
›
旅途故事
›
重回客都,挖掘记忆深处的味道(梅州最全最地道的美食攻 ...
推荐主题
快手账号交易网-当日注册快手白号(微博跳
囐!抖音号自助购买平台-抖音号自助购买平
羼!淘宝白号小号交易平台在线转让--淘宝直
锛!dy小号批发自动发货网站(抖音账号出售1
蠼!淘宝账号购买平台--tb小号如何购买?淘
燀鼩!抖音号怎么买卖交易?
返回列表
查看:
83
|
回复:
0
重回客都,挖掘记忆深处的味道(梅州最全最地道的美食攻略)
[复制链接]
[view_bdseo_push]
苦行僧
当前离线
积分
238428
窥视卡
雷达卡
苦行僧
楼主
电梯直达
发表于 2020-4-24 18:57:43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阅读模式
写在出发前
回忆,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同的味道,里面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才知道,人生一直在品尝,只是每个人的味觉不同罢了。在我记忆深处,有一种味道叫思念,它带着浓厚的客家味儿,也渗透了类似思乡的情怀,“我要回梅州了”,这是我每次喝酒以后,最常说的一句话,那为什么用“回”字呢?我是广州人,梅州不是我老家,但我的大学时光却在这里度过,作为一枚逃课大王,以前老是想着离开,当毕业了以后,老是想着回来,人生就是那么奇妙。回来的理由有很多,也很简单,譬如说,吃一碗腌粉腌面,喝一口三及第汤,品一道梅菜扣肉,或许你在笑我,这几道菜式值得远赴数百里来品尝吗?在梅州生活的那几年,客家味在我的味蕾里已经根深蒂固,回到广州后,不断在客家菜馆里寻找记忆碎片,但始终不是当年的味道,也许就是这份执着,促使我毕业后第三次回来梅州。
行程与花费
DAY 1 广州-梅州-迪雅酒店-老街-张叔咸煎饼-非常小食-吾好食-梅江-达兴全猪汤
DAY 2 老围屋-留馀堂-嘉应学院-翠翠粉面店-金苑酒家
DAY 3 中国客家博物馆-新陂角陈屋
DAY 4 灵光寺-松林全猪汤-尚记盐焗食品
DAY 5 谢记鱼头煮粉-广州
根据2017年梅州CPI数据显示,当地消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我不懂太专业的分析,但以一名游客的身份来说,这里的消费水平较低,因为我们重点关注的只有餐饮和住宿,人均开支100元/天能过得不错了,当然,还有更低的消费选择。
关于交通
1、飞机
梅州设有梅县机场,位于梅州市梅江区三角镇内,共有13条航线往返于广州、北京、上海、杭州、香港、曼谷等地。从广州到梅州的航线,经常有120元的特价机票,飞行时间不到1小时,比起自驾和火车要轻松很多。机场距市中心约4公里,机场路口有3、11路、19路、27路、36路、71路公交车途经。
2、火车
梅州火车站即梅州站,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从广州乘火车到梅州需要花近6个小时,票价从65元~116元不等,有学生证还能打折,所以便成了我大学时期最常用的交通方式。要注意的是,虽然梅州不是热门旅游地区,但旺季的时候真的人满为患,整个列车都挤成《人在囧途》中的片段那样,记得一次春节后回梅州上学,虽然买的是硬座票,但却让自己站了近2小时,因为人太大了,3人座挤成5人座,自己还被逼了出来。
3、汽车
很多城市都设有通往梅州的长途汽车客运站点,从广州出发约5~6小时才到达,正规票价在150左右,时间上虽然跟火车差不多,但总体体现会舒适一点。除了正规大巴,还有很多车队也承运这段线路,票价便宜,约80元左右,我们称之为“野鸡车”,一般来说,他们都不进汽车站的,只会在周边招客,上车人员身份不明,安全性低;另外,大学里头也有学姐学长承包大巴,以非常低的价格招募学生乘坐,单程约60元,也是不会进汽车站的,只能在学校门口上下车。
4、自驾
从广州开车到梅州的约400公里,途经广河高速和长深高速,开车时间需要4小时43分钟(高速路段时速120公里计算),高速路费要二百多元。这是回梅州,开启了我和闺蜜人生的第一次自驾游,由于“屁股”贴了新手上路的标志,老司机们都很包容我们,由于路途遥远,我们每隔1.5小时就在服务站休息,轮流驾驶。
关于住宿
梅州市区地方不大,游客不多,很多酒店都比较老旧了,所以优质酒店的可选择性也比较少,目前,当地五星级的酒店只有梅州客天下国际大酒店和梅州金沙湾国际大酒店两家,前者位于客天下旅游度假区内,离市区较远,后者位于梅江区的沿江西路,交通便利,江景房可欣赏美丽的梅江,两者价格都不高,平日四五百就能住下。当地也有不少三四星级的酒店,以位于江南的田园大酒店为例,是当地的老牌酒店了,挂牌三星级,地处梅州的心脏地带,出门就是步行街,拥有停车场和餐厅,特惠房才130元,无奈设施陈旧,房间内饰与普通酒店对比略显逊色。想要环境好又便利的话,可以考虑梅州客天下万象国际公馆,地处梅州万达广场商圈,2017年开业,采用了公寓式管理,房间很大,风格也是我喜欢的,淡季180元/晚,值得入住。
携程预定链接:http://hotels.ctrip.com/hotel/6522487.html
这次回梅州5天,考虑到各种开支,所以最后选择了位于嘉应西路的迪雅酒店,下了高速以后很快就到了,门口有停车场、公交站,到市中心约6分钟的车程,对于自驾一族来说非常方便,标间120元/晚,非常实惠。对于酒店的选择,我个人认为住新不住旧,新酒店从装饰到设施方便都占优势,迪雅酒店于2017年开业,地位中端,楼高12层,一般会安排住在高楼层,噪音会小一点,采光更佳。酒店大堂很有体面,有部分区域可用于早上用餐,但早餐的种类真的不敢恭维,还不如到外面吃一份腌面。
客房风格虽然简约,但也不失优雅,由于住在11楼,所以整个空间都非常采光。虽然住在高层,但窗外景色却一般,对面是一家小医院,而梅州的高楼大厦也很少,看见的都是以平房和旧楼为主,偶尔能看见飞机起降,毕竟离机场只有5.3公里。
房间的卫生条件一般,但设施比较完善,拥有wifi、煮水器、电吹风、数字电视,但没有免费茶包,想喝茶的朋友需要自带。洗手间配有一次性洗刷用品,唯一需要吐槽的是淋浴的水温水压,调了很久才调到一个可接受的温度。
行前准备
1、必备物品:身份证、银行卡。
2、服装与用品:更换的服装、太阳帽、护肤品、充电器、数据线,此行还特意带上特百惠的莹彩随心杯和真空保温瓶,随心杯便于携带,而保温瓶的保温效果特别的好,装满沸水,24小时后水温仍可达47摄氏度以上,让这次长达5小时的驾驶中还能喝到热开水。
3、
摄影
器材:
相机:尼康D800;镜头:尼康20 1.8、尼康85 1.8G、尼康 35 2D
手机稳定器:智云smooth4,对比上一代产品,这一代的功能更全面,还配有迷你三脚架,可进行各种摆拍!说到创新,不得不提它的希区柯克式变焦和疯狗模式,炫酷的视频制作只需一个稳定器+手机,对于经常出游的我来说,实在太方便了。
慢城梅州,骑楼古韵
大学时期,我曾经有一个想法,就是在梅州买一套房,当时的楼价在1700元/平方左右,很是吸引,或许你又在笑我,一个四线城市有什么值得投资的?其实,不为别的,就是希望老了能在这里安居。梅州,这座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处的休闲之都,是广东首个宜居城乡示范城市,也被称为“国际慢城”。跟大城市不同,这里的节奏很慢,年轻人都到外地打拼,留在这里的以长者居多,生活就是柴米油盐的平淡。
近几年,梅州发展迅速,人们都往万达广场那边跑,而我,却钟情于老街一带,这里藏在许多百年老字号,逐渐被经济发展所淘汰的人力三轮车依然穿梭在街头巷尾,而我最欣赏的,要算这里的骑楼建筑,让人恍如回到了民国年代,人们在骑楼下纳凉消暑、品茶闲聊,慢城梅州,这里才是精华。
梅州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而这片老街是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街区,它由好几条街组成的,包括中山街、仲元西路、泰康路、凌风路等,大多保存完好,斑驳的外墙有着历史的厚重感,它们大多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与梅江桥一起兴建,据说最老的房子已有上百年历史,政府为了保护这一片文化遗产,已对部分地段修缮一新。
这些骑楼采用了前店后库、上居下商的模式,一些不起眼的店铺,却承载了好几代人的回忆,老百货、理发店、老牙医、小吃店等仍在营业。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这一带曾是梅州最热闹的地方,尽管如今繁华落尽,但依然弥漫着昔日的气息。
老街在梅州人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情怀,就算搬到新城居住的人们,也喜欢回这里买东西,那份亲切感是不能被代替的,而且,这里的东西也非常实惠,譬如说,万达超市里卖13元/斤的枇杷,在这里只需4元就能买到。
老街里的小吃,舌尖上的记忆
记得大学时期,只要放假就会到老街闲逛,这里有非常照顾学生钱包的街头小吃,0.5元的玉米,1元3块的味酵粄,1元一份的仙人粄,2.5元的腌粉,咱们学生帮只需带5元在身就能吃饱了。
张叔,住在老街的黎屋巷,他做的咸煎饼特别好吃,外脆内软,咸度刚刚好,1元1块非常实惠,上午他会在家门口一边炸一边卖,下午才会摆到十字路口售卖。
位于仲元西路84号的非常小食,可谓小吃的集散地,相对于街头巷尾的路边摊,这里环境算是不错了。十几年过去,这里的老规矩依然没变,自己看菜单,然后用白纸写下要吃的菜式,再递给服务员。“非常小食,小食非常”是店家的座右铭,这里的小吃多达50多种,价格一般在3元左右,而且分量很适中。
特别推荐这里的腌莲藕和腌海带,是这里的必点小吃,酸辣味恰到好处;炸小饺皮薄馅满,炸出来非常爽脆,不会油腻,3元7只的分量有点多;炸味酵粄,其实“粄”是客家语中的特色词汇,就像糍粑一类的米制饼,如果你是第一次尝试味酵粄,推荐先吃原汁原味的,再吃油炸的。
除了小吃,这里还有几十款甜品、小炒、煲类和碟头饭,绿豆汤不错,绿豆很绵,甜度低,还带点稀粥的感觉。其实,用保温瓶也可以制作一款一模一样的绿豆汤,有兴趣的可以查看我自制的食谱。
在这里,不得不提我最爱的三及第汤,它属于客家传统小吃,历史悠久,不仅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被评为十大长寿菜肴之首。取名“三及第”是有一个典故的,在古代,及第即科举上榜,清朝状元林召棠常用肉圆、牛肝、猪粉肠做成汤,某天,一御史前来探访,看到林状元的汤便问其名,林状元心知御史望其子能在科场高中,便随口说了句“及第汤”,御史回家后便做了一碗一模一样的汤给儿子喝,没想到还真的让他高中状元,三及第汤也因此而出名。其实,除了三及第汤,还有四、五、六的及第汤,只是食材有点不同而已,我们平时所吃的三及第汤,是用猪肝、瘦肉、粉肠所熬制的,搭配枸杞叶更加鲜味。
大排档的三及第汤通常是一碗碗的,而非常小食只做三及第煲,一煲汤足够4人的分量,喝不完的可以用保温瓶打包,特百惠正好派上用场。
梅州腌粉面,游子思乡情
当车辆开进梅城,在街头上一系列的店招里,最亮眼的莫过于“腌粉、腌面”那几个字,这种在梅州遍地开花的美食,是当地人的早餐标配,食材比较单调,只有面条或米粉,上面加点佐料即可,如此简单的面食是如何深入人心的?众所周知,梅州的生活节奏慢,每天早上,许多店铺依然大门紧闭,唯一能看见忙碌身影的,只有这些腌粉面店,他们没有华丽的店面,几把椅子,几张餐台还有那冒着热气的铁锅,成了这里最亲切的风景线。制作一碗腌粉面的时间只需几分钟,价格便宜又好吃,也不会耽误时间,它的存在,不仅仅是一款美食,而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一些在外打工的客家人,每每提及腌粉面,都情不自禁地勾起思乡之情。
毕业后,我回到了广州,总觉得缺少腌粉面的生活是不完整的,于是,我四处寻找腌粉面店的踪影,广州、深圳也不缺乏这类店铺,但做出来的味道不一样,腌粉面的做法看似简单,但细节上稍有误差,口感就不同的,估计同学们和我的想法也一样,吃腌粉面,还是得回梅州。腌粉面在梅州很普遍,随便一家都很好吃,如果要我推荐,那就选达兴全猪汤吧。顾名思义,这家店铺主营全猪汤,是当地的老字号,汤料足,腌粉面也做得很美味,来这里可以一次品尝两款美食。
达兴全猪汤的总店位于江南新中路中段,在江南、新县城、黄塘、月梅等地也开有分店,作为梅州的网红餐馆,达兴依然保留了最亲民的装修风格,红色门面耀眼而不浮夸,路过时一眼就能看到它,自驾的可以停在路边的白线内。
腌粉与腌面的区别大吗?其实就是一个面,一个粉,口感不一样,面条比较粗犷,米粉细腻容易消化,网上大多推荐腌面,因为腌粉其实是腌面的衍生品,而我却对腌粉情有独钟。腌粉,要选择比细粉再稍微粗一点的米粉,据说只有梅州才有,而且必须是湿粉,烹饪时直接下锅,边煮边用筷子搅动,熟了以后捞上来放碗里,再放点预先炸好的蒜蓉,最后把葱花和猪油加上去,食客需自己搅拌再吃。
缺少蒜蓉和葱花的腌粉面是不完整的,它们是这道菜式的灵魂,而猪油芳香更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如果你也对腌粉面感兴趣,可以参考一下我自制的食谱。
全猪汤,即五及第汤,有猪肚、猪心、猪肝、粉肠、瘦肉五大材料,偶尔会加入猪腰,与三及第汤一样,是腌粉面的最佳伴侣。其实,这个汤在广州又叫猪杂汤,但这里的猪杂分量足,都是当天的新鲜食材,熬出来的汤特别香浓。
如果说及第汤是花朵,那么肉丸汤就是青草,在当地一样很普遍,只是名声没有及第汤响亮。汤里的肉丸通常是鱼肉丸、猪肉丸、牛肉丸,体型小,肉质细嫩有弹性。
你或许说,肉丸应该是潮汕那边的名食啊,的确,潮汕肉丸闻名海内外,但其起源却有多种说法,而最为公认的是起源于梅州客家。
晚上路过松林全猪汤,门口挂着“梅州十佳腌面”的横幅,一颗吃货的心又在蠢蠢欲动。这里是松林的第七分店,位于梅荷路124号,对比其他腌粉面店,里面的装修算是不错了,卫生环境那么好,突然有点不习惯。
松林曾获得2017年首届梅州腌面大赛的十强,主办单位授予其“梅州十佳腌面”的美誉和牌匾,往后也受到旅游局的监督。
腌粉面的水准还是不错的,腌面的面条有韧性,必须趁热吃,放太久的话会变干,口感差距甚远。
全猪汤,终于能吃到猪腰了,但总体分量没有达兴的多。
客家围龙,文化嘉应
客家围屋又称围龙屋,是中国客家文化中的一大特色,也是客家民居中最常见、保存最多的一种,它分别广泛,广东、江西、福建,甚至是香港、台湾都能看到其踪迹。古时,中原人因逃避战乱而南迁,最后定居于南方等地,便自称为“客”,意为客居他乡,“客家人”的称谓便由此而来,而围屋便是当时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形态下的产物。客家人大多居住在偏远的山区,为防御外敌和野兽,他们聚族而居,并建造了营垒式住宅,一间围屋里至少有数十个房间,并配有水井、猪圈、鸡窝、仓库等生活设施,有的更设有戏台,在如此的氛围下,客家人才有安居乐业之感。
梅州是客家人的最大聚居中心,据统计,当地的客家围屋多达2万多座,大埔的花萼楼、南口镇的南华又庐和丙村镇的仁厚温公祠都是当地比较著名的围屋,但是离市区较远,交通不便。如果想感受一下围屋的氛围,一些隐藏在市中心的围屋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对比圈起来的景点,这些地方更接地气,更原汁原味。在我住的迪雅酒店对面,就有一家小围屋,半月圆型的建筑布局使它与众不同。
毕竟不是景点,而且里面还有人住,第一次“擅闯民居”,实在有点冒犯,主人家看到我们的到来,不但没有介意,还十分的高兴,她表示,客家人都是好客的,让我们随便参观。
阿姨说,这里的房间有四十多个,每一户人都是同一个姓氏,大多数人都已经搬走了,但每逢节日才会回来团聚。
留馀堂,位于江北东郊的嘉应学院亮湖楼旁,是梅州当地保存较好的围屋,面积达1975平方米,始建于清道光7年,距今已有190年历史。留馀堂崇文重教,是孕育文化名人的书香门第,房子取名“留馀”,不落俗套,又极富内涵,寓意做人做事要留有余地。大学时期,我曾在亮湖楼租有房子,与留馀堂近在咫尺,每次路过此处,都被这里的古韵所陶醉。
不难发现,多数围屋前都有半园形的水塘,据说,这是传统民居中的典型 “风水塘”,有养人蓄财的寓意,塘越大,财越多,也会出更多的人才。还有另一种说法是,客家人建房是需要挖土,因此才会出现一个大坑,日子久了便形成池塘。其实,池塘对于古民居来说意义非常大,生活中除了用于养鱼、灌溉、洗涤之外,还起到安全防火的作用。门坪前,池塘边,竖立着7座楣杆,标示堂中曾出过七位举人,这是家族引以为傲的荣誉。
“粤之文,以嘉应为最,而张氏尤为嘉应之名族也”。留馀堂人才辈出,其中最著名的要算张资平,中国现代言情小说的开山鼻祖,提倡自由恋爱,著有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是我国红极一时的作家之一,与郭沫若等人一起在上海创办“创造社”,他的作品被编入《中国十大作家小说选》。
留馀堂是三堂四横的合院式民居,而位于中轴线的“堂”则是围屋的核心,用于祭祀和举办家族活动,而两边的横屋用于居住。
屋内有70间房,虽为名门望族,屋内却朴实无华,部分房子已被翻新。
嘉应,是梅州市的古称,而嘉应学院自然是当地的最高学府,百年树人桃李丰,走进这所老校,就会被这里浓烈的文化气息所感染。
从南门进,两旁绿树成荫,这些老树伴随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度过他的大学时光,荷花池畔屹立着一尊叶剑英铜像,叶帅为梅县人,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家,因此,铜像成为毕业照的热门打卡之地。
柳树下,翠湖旁,经常可以看到莘莘学子在阅读,偶尔微风拂面,何其惬意。
我虽然在嘉应医学院就读,但也经常到访本部这边,这里有难得的学习氛围和优异的环境,坐在山坡上,喝一杯茶或读一本书,都是在品味人生。
学院里也有小清新的地方,位于南门绿道旁有一间叫“第壹家”的咖啡馆,路过店面时就已被浓浓的芒果香味所吸引。
这里的果汁都是手工制作的,推荐芒果汁,果肉都是现切先做的,上图类似输液袋的包装就是他们家的专属“杯子”。
上文提过正宗的腌粉,这里也说一个反面例子吧。位于嘉应学院的后山,有一条美食街,很多村民在这开饭店,十年前还是不错的样子,现在已是物是人非了。这家翠翠粉面店,以前是我经常光顾的饭店之一,而现在做的腌粉却让人十分失望,除了粉丝不够湿,佐料还不地道,但冰冻红豆沙却很不错。
人文秀区,客家风情
要深入了解一个地方,博物馆可谓最佳去处,里面会对历史知识进行系统整理。来到中国客家博物馆,这里盛纳着客家的文化血脉,其渊源、风俗、民居等等都一一呈现。博物馆位于东山大桥北端,2008年才对外开放,我毕业前偶尔会过来游玩,当时的名字是客家公园,直到2009年才正式命名为中国客家博物馆。
大门有一口古井,上面刻着“饮水思源”四个字,寓意客家人不忘初心,牢记根本。
博物馆由主馆和分馆黄遵宪纪念馆、梅州大学校长馆、梅州名人廉吏馆、梅州将军馆等几个馆所组成,由于主馆正在封闭升级,我们只能游览分散在各个角落里的分馆。比较有意思的是,分馆都是政府征收回来的古民居,其中,我最欣赏的是梅州大学校长馆。
梅州大学校长馆又名先勤楼,建于20世纪30年代,是一座砖木结构二进二层两横四院式的客家传统民居,2005年由政府征购,里面陈列着近两百多名梅州籍大学校长的生平事迹和卓越成就。
尽管外墙已被时光斑驳,部分原本精致的壁画早已模糊不清,但先勤楼依旧优雅脱俗。走进屋内,一股凉意沁人心脾,绿色植物点缀其中,让人流连忘返。
梅州自古人才辈出,有“十室之邑,必有一校”之说,其教育地位领跑于南粤,我很荣幸能成为梅州的学子之一,我的高中同学都叫我做“嘉应子”,哈哈。
位于主管旁边有一所中西合璧、气势磅礴的古民居,它就是梅州名人廉吏馆,又名达夫楼,建于1935年,原屋主黎达夫先生早年旅居海外,晚年才回梅州兴建了达夫楼,此楼宇与万秋楼被誉为梅城侨房一景。游览了众多古民居,达夫楼可以说是最豪华的,内里空间大,布局疏密有致,楼顶有一座西洋大钟,但遗憾的是,楼宇竟然加了顶棚,与楼宇本身的风格不协调,真的大煞风景。馆内除了陈列梅州的名人事迹,还加了很多红色革命元素。
梅州将军馆,外观低调,路过时差点以为是一面墙壁,里面主要介绍了梅州籍将军。自古梅州出良将,从辛亥革命以来至今,梅州籍将军共558人,其中上将13人,中将116人,少将429人,“将军之乡”的美誉由此而来。
黄遵宪纪念馆,由人境庐、荣禄第、恩元第三处相连的建筑所组成,是此行最期待的景点之一,无奈馆内维护升级,这一顿的闭门羹吃得好心痛,只能在路边买一份仙人粄安慰自己。
仙人粄,不仅仅是梅州当地的著名小吃,在广州等地也很盛行,我们称之为凉粉,除了口感美妙,还起到清热消暑的功效。
剩下的半天时间,我们继续驱车前往客天下景区,看网评得知都是人造景,但毕竟是国家4A级景点,也是政府指定会议场所,到访一下也无妨。
来的时候天气不好,游客很少,我们两人几乎包场了,这里分了好几个区域,集生态、休闲、度假、居住和旅游于一体,它们大多依山而建,很有气派,但唯一让我止步前进的就是门票价格,120元/人可能是梅州当地最贵的门票了。景区内有一家五星级酒店——梅州客天下国际大酒店,五一期间最便宜的房型也只需六百多,而平日房价不到五百块,凭房卡还可以免费畅游景区,想到这里,我便打消了买门票的念头,留着遗憾离开。
美味鱼头,餐中极品
鱼头煮粉,大街小巷里的又一主角,醒目的招牌随处可见,与腌粉面一样普遍,奶白色的汤就是米粉最美的嫁衣,只要尝一口,舌头马上怀孕,味蕾完全被其滋味俘虏。
谢记鱼头煮粉,位于江北的经典老字号,门面低调,早上来到,所有客人都在吃鱼头煮粉,原来,店里只有这么一道菜式,因为专一,所以专业。
如此美味的汤粉,关键在于材料,要选取现杀的鱼头,在锅里煎至金黄,加入清水慢炖,直到汤变奶白,最后加入泡好的米粉一起煮,看似简单的工序,其实整个过程要二十分钟。老板客源多,一天下来基本没停过。
这是一顿需要耐心等待的美食,如果时间与味道成正比的话,我觉得自己赚大了,别说二十分钟,就算四十分钟我也愿意等。相对于4元一碗的腌面,25元一碗的鱼头煮粉你会觉得贵吗?其实分量挺多的,除了鱼头,通常会搭配好几块鱼肉和鱼丸,最后连汤也能喝,只是相对于当地消费水平来说,价格略高。
谈及鱼头,不得不提这家位于江南梅水璐的曾记鱼头大王,开业七年,以“砂锅鱼头”称霸江湖,只做午、晚两餐。
砂锅鱼头虽然不是当地名食,但口碑不错,是老同学强烈推荐的餐厅之一,每个菜式的分量具多,消费档次属于中等,两人吃不划算,一顿下来一百三十多,剩菜不少,好浪费。
这里没有菜单,都是口述下单的,本来想喝这里的驰名黑蒜汤,但每一份就是一大锅,但店员说我们二人肯定喝不完的,推荐了一壶乌鸡汤,汤中加了名贵药材,具体名字忘记了,味道比较清淡,感觉没什么特别。
砂锅鱼头是这里的必点菜式,本侧鱼头就有一大锅,与我的特百惠保温瓶对比一下就知道有多大了,感觉是3人的分量。俗话说 “一个鱼头半枝参”,可见鱼头的营养价值之大,越大的鱼头越美味,里面的胶原蛋白越多,其肉质细嫩,滑爽适口,重点是没有细骨。
装在竹筒里的是鱼焖饭,也是这里的招牌菜式,下面是香米,上面是用鱼做肉沫,口感不错,但偏咸。
在本地人的推荐下,我们来到位于金沙湾附近斜坡旁的新陂角陈屋吃夜宵,这里主打“新鲜鱼煮粉”,另外还有各种小炒,做早、午、晚、夜宵四餐,深受老街坊的欢迎。
餐厅是一家自建房,没有具体店名,导航里也定位不了“陈屋”,所以比较难找。
梅州不是沿海城市,所以当地海鲜档甚少,看见这里有新鲜花甲,忍不住点了一份,味道不错,不像广州的豉汁花甲那么重口味。如果实在想吃海鲜,可以到沿江路那边的新嘉园海鲜,是梅州难得的海鲜店。
鱼煮粉,也是采用现杀鱼肉,但没有鱼头,煎的时间不长,汤水不及谢记的奶白,但依然很美味。我发现,无论是腌粉还是鱼煮粉,他们全部都采用梅州当地的湿粉来制作,湿粉能更好地吸收汤里的精华,吃起来更香。
阴那胜景,灵光三绝
距离市区40公里处,有一座人称粤东群山之祖的阴那山,与罗浮、南华鼎峙齐名,是“粤东三胜”之一。共有九十多座山峰,以五指峰为最,其主峰高达1298米,在玉皇顶设有观景台,不管黄昏还是日出,在此都可一览无余。自驾到阴那山的话,在山脚的分岔路口有两条路,一条是到五指峰顶,一条到灵光寺,如果来拜神的话要定位“灵光寺”,如果导航“阴那山”会直接带你上山顶,山路十八弯,很多路口有盲点,而且转弯处不设凸镜,无法看到对面来车,难以避让。
由于游客稀少,山顶唯一的酒店青云山庄也已经倒闭许久,要在山顶过夜的只能露营了。有学长说,“没爬过阴那山,等于没在梅州读过书”,阴那山是梅州学子最常去的一个景点,原因很简单,这里能磨练身心。通常由学长学姐组织,傍晚时分到达山脚,由于山路原始,没有路灯,分岔路口多,从山脚爬到山顶需要好几个小时,抵达山顶后直接在平地露营,其实,这也是学长们谈恋爱的借口罢了。
阴那山的整体景致虽然不及广东四大名山,但由于远离城市,没有光污染,所以是观星的好去处。我曾登顶露营两次,没带帐篷,只靠一把雨伞阻挡一下冷风,和同学们相互依靠在护栏旁等待天亮,在这里,是我人生第一次感觉到离星星这么近。
山上森林茂盛,流水潺潺,除了茶园,还有很多柚子园,都是当地村民种的。记得当时夜登阴那山,误闯人家的柚子园,三十多个人在园里就像没头苍蝇一样乱窜,头撞柚子,脚陷淤泥,狼狈而快乐着。
如果要决定登山,必须自备水杯,除了寺庙附近,山上基本没有小卖部(山顶的小卖部不知道有没有营业),特百惠的莹彩随心杯方便携带,是个不错的选择。记得山腰有一口清泉,泉水可直接饮用,即使在炎热的夏天,泉水的温度依然保持在十几度左右,清甜可口透心凉。
曼谷有四面佛,广东也有灵光寺,不少朋友不远万里前来朝拜。灵光寺,广东四大名刹之一,四方灵气尽蓄于此,相传此处有三绝和三奇,生死树、菠萝顶、顶无叶合称灵光三绝,无笃石螺、片生熟鱼、五色雀合称灵光三奇,目前,三奇已经很少见了。在灵光寺门前,有两棵气势雄伟的柏树,一生一死,一荣一枯,我们称之为生死树。右侧的生柏,相传是唐代高僧潘了拳亲手种植,至今已有千年历史;而左侧的枯柏,虽已死了近四百年,却枯而不朽,两树相映成趣,被誉为灵光三绝之一。
在枯柏的树干上,有一则天然神像,当地称为“祖师爷”,但我越看就越像魔法师,它头戴帽子,手执魔杖,静静地在观望人间。
大雄宝殿内经常香烟鼎盛,却没有香烟薰人,据说是殿顶的斗八藻井起了作用,因形似菠萝,所以称其为“菠萝顶”,也是灵光三绝之一。
藻井建于明朝,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整个结构没有用到一颗钉子,只用1000多块长方木料搭建而成,可谓鬼斧神工。正由于它的特殊结构,才能及时把大殿内的香烟吸到殿顶然后迅速排出,再生动一点形容的话,就叫它“抽油烟机”吧。目前国内只有两个地方存在这样的菠萝顶,一是灵光寺,二是北京天坛。
最后一绝“顶无叶”,大雄宝殿背靠青山, 周边绿树繁荫,但屋顶上却无一落叶,十分神奇。我和朋友观察了许久,还真的没有发现树叶,如果想证实这一点,可以秋季再来看一下。
30年的执着,坚守属于客家人的味道
因为独特的地理环境,客家人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的饮食文化——客家菜,它与潮菜、粤菜并称为广东三大菜系,其口味偏重,却又让食客回味无穷。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客家菜也在不断地改良、创新,一些传统的客家菜肴烹饪方法逐渐失传,因此,在梅州要吃一顿正宗的客家菜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上文介绍过客家小吃,现在推荐一下客家菜肴。
姜还是老的辣,金苑酒家经营三十余载,是当地的老字号酒家,价格亲民,在保留传统的同时,又对创新有自己的见解。目前,金苑酒家在梅州有两家店,一是在位于金燕大道万象的分店,装修风格极具客家特色,二是位于秋苑路的总店,传统酒楼的风格,更接地气。虽然说都是同一家品牌,我却喜欢到总店,因为总店资历是最老的,出品有保证。
客家盐焗鸡、客家酿豆腐和梅菜扣肉可谓客家菜中的最具代表性的菜式,在广东乃至国内地区也普及,它们的制作工艺看似简单却大有来头,如果你觉得不好吃,那肯定因为做得不够传统。盐焗鸡的做法有三种,一是用气蒸,二是用盐水煮,这两种是最简单最常见的做法,也是最不地道的,盐焗鸡名字的由来当然在于“盐焗”,这就是我所说的第三种方法。
真正的盐焗鸡,是把鸡用纸包起来,放进250度的食盐里,用盐的热量把鸡焗熟,鸡肉也随之吸收了盐的香味与咸味,同时也保证了鸡的鲜味不会外泄,整个过程大概需要一个晚上。这样做出来的鸡越嚼越好吃,连骨头都香飘四溢,而方法一和方法二只是闻起来香而吃起来不香。金苑酒家在选择食材方面也非常注重,精选宁都一公斤左右的鸡,其肉质结实,能提高盐焗鸡的口感。
客家酿菜做法独特,花样多,而酿豆腐可以说是客家饮食文化的精粹。据说,南迁的中原人想做饺子,而当地又没有包饺子的面粉,只好就地取材,用豆腐代替饺子皮,再将馅泥酿进豆腐里,一款充满思乡情怀的“饺子”由此诞生。其实,在客家当地还有众多酿菜,如酿莲藕、酿萝卜、酿辣椒、酿豆角等等,五花八门的酿法让人惊奇。酿豆腐中,讲求豆腐的香滑,当地的水土资源要比大城市的好,做出来的豆腐特别有豆香。
如果你也想制作一道客家菜,那就从酿豆腐开始吧,毕竟材料比较容易找,有兴趣的可以下载我自制的食谱看看。
梅菜扣肉,最重口味的菜式之一,在城市人眼里,离不开“肥腻”二字,由于部分商家的选材问题,梅菜扣肉一直被人误解。
大多知道扣肉需要选择新鲜的三层五花肉,但其实,这道菜式的精华在于梅菜,而且必须用客家的咸菜。猪肉是肥腻的,而梅菜却是清寡的,这两者相结合简直妙不可言。梅菜的选料很关键,原材料青菜不能老不能嫩,太嫩的话凉晒出来会很烂,筷子夹不起来;晾晒技术也很讲解,太干的话会嚼劲大,不够干的话又会出现一种酸味,所以,整个过程都讲求恰到好处。梅菜扣肉肥而不腻,全靠梅菜的功劳,金苑酒家这一点把握得很好,我们还把剩下的梅菜拌饭吃。
客家煎荞粄,用荞菜和面粉做的小吃,外脆内软,满口生香,每一口都充满了惊喜,非常推荐这样一道菜式。
在创新方面,金苑酒家可算是翘楚,融入了不少异地风味的菜式,比如招牌让猪手和京都排骨,颇受大众喜爱。
离开,是为了再次回来
每次离开梅州,我都会买一些特产回家,希望所有人都能尝一尝这儿的客家味道,首当其冲的要算盐焗食品。“闻香识尚记,风味倾梅州”尚记,当地的老字号盐焗食品专卖店,开业二十几年,目前分店遍布梅州各个角落,总店位于老街的文保路,价格不便宜,售价40元/斤起,鸡脚一般,而家人喜欢鸭脚,但味道稍微咸了一点。
大力推荐他们家的烤鸡翅,口味独树一格,有异于盐焗系列,烤过的鸡翅水分比例十分低,不油腻,即有肉干的口感,又有鸡肉的鲜味。
20度左右可以保存8天,0度以下可以保存一个月,但我以经验告诉大家,放过冰箱的都是不好吃的。
柚子季可以买点梅州沙田柚回去,非季节的话可以考虑柚皮蜜饯,雀仙这个品牌不错,有透明塑料包装和纸盒包装,前者在尚记门店买过,6元/盒,家里人一致好评,后者是回家后网上买的,感觉特别甜。罗记蒜蓉辣椒酱也很推荐,6元/瓶,同样能在尚记买到。
吾好食,位于老街的熟食店,其读音在粤语的意思是“不好吃”,在国语的意思是“我好吃”,看来老板是个有趣的人。
吾好食开业十几年之久,是我大学时期最爱的小吃店之一,盐焗系列虽然不及尚记,但有自己的独特产品——卤味香辣系列,鸭爪、鸭头、鸭肠、豆干等,通通推荐,可惜这一类食品难以存放,特别夏季,必须当天买当天吃,隔夜了就会变味了,我尝试过网购,但口味根本不一样。这里价格亲民,都是老街坊光顾的多,豆干一大早就卖光了,它和鸭肠都是颇受欢迎的配菜。
人生有多少个十年?很老套的对话,但也恰好适用于我们这一代人。今年是毕业的第十周年,十年时光转眼即逝,我们相知相遇,“再见”不等于再次相见,至今,同学们还没有一次正式的聚会,反而见一面少一面,人生的这场加减法谁也难以算准。
虽然没能约到老同学相聚,但我依然每三年回来一次,跟老门卫打个招呼,到宿舍楼下走一圈,在教室里坐一会,这些最平凡不过的事情,对我来说却十分有意义。人要往前走,也必须认清来时的路,正如客家公园的那句话,饮水思源。
梅州
,
客家
,
这里
,
嘉应
,
鱼头
生活圈制作
转载请说明出处,本文地址:
http://www.bike163.net/thread-12964-1-1.html
分享到: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
收藏
0
相关帖子
•
北京蓝色港湾-朝阳区北京蓝色港湾旅游指南
•
摩围山-彭水县摩围山旅游指南
•
磐安围围龙屋-梅州市兴宁市磐安围围龙屋旅游指南
•
谷丰园旅游渡假山庄-广州市增城区谷丰园旅游渡假山庄旅游指南
•
梅州樱花谷-梅州市梅江区梅州樱花谷旅游指南
•
仙本那-马来西亚沙巴州仙本那旅游指南
•
苏梅-乌克兰苏梅旅游指南
•
大黑汀库区-唐山市迁西大黑汀库区旅游指南
•
大观普照寺-成都市都江堰区大观普照寺旅游指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显身卡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骑行知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