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切换风格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connect_header_login!

!connect_header_login_tip!

!header_login!

!header_login_tip!

查看: 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蝶恋花·春景》诗词品鉴之八十五,长沙自助游攻略

[复制链接] [view_bdseo_push]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0-6-18 10:37: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宋代 . 苏轼

释义 : 春天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上已经长出了青涩的果实。燕子飞过天空,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但不要担心,到处都可见茂盛的芳草。围墙里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秋千,墙外的行人都可听见。少女发出动听的笑声,慢慢地,围墙里边的笑声就听不见了,仿佛多情的自己被无情的少女所伤害。

《蝶恋花·春景》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描写春景的清新婉丽之作,表现了词人对春光流逝的叹息,以及自已的情感不为人知的烦恼。上阕写春光易逝带来的伤感,没有拘泥于状景写物而融入自身深沉的慨叹。下阕写得遇佳人却无缘一晤,自己多情却遭到无情对待的悲哀。全词词意婉转,词情动人,于清新中蕴涵哀怨,于婉丽中透出伤情,意境朦胧,韵味无穷。

这首词写得非常凄凉,而且还流露出一些迷茫,让人捉摸不定。一般来说,对于这种作品,我们可以通过作者的写作背景来深入了解。这首词的年代,有着多种说法,但毫无疑问都是苏轼在贬谪或者外放时所作。因此,苏轼的迷茫,就是情有可原了。

词的上阕,描写的是一幅晚春景象:花儿的残红逐渐褪去,树梢之上长出了小小的青杏,燕子在空中飞舞,溪水则围绕着村落人家流淌。树枝上的柳絮被吹得越来越少,越来越远,然而在天涯之中,哪里又没有芳草呢?

在前半部分,苏轼的笔下充满着诗情画意,勾勒出了一幅暮春图。只不过,在后半部分,却让人感到了深深的惆怅。词人用柳絮的飞扬,表达了美景的流逝,以作伤春之感。然而,作者又在感叹,难道天下之大,竟无一处风景吗?

这句“天涯何处无芳草”,自然是其中最出名的词句,成为千古名言,但它的用法却有了明显的改变。现在这句话,多用
                                                                                来安
                                                                                慰失恋中的少男少女,苏轼使用的,明显是《离骚》中“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的含义。他当时遥望随风而去的柳絮,自然而然想起了自己的故乡。

如果说上阙写的是景,下半阕却增加了人物的登场。围墙内有位少女在荡秋千,围墙之外的行人路过,围墙内佳人的笑声却渐渐消失。声音的消失,让行人感到惆怅,仿佛自己的多情,却被少女的无情所伤。

对于下半阕,这首词写得相当精彩,也引发了后世的诸多争议。行人其实就是苏轼自己,这点没有问题,但为什么却将自己的心绪不佳,归结到围墙之内的少女呢?

这恐怕是苏轼流露出的复杂感情,他被外放的时候,已经过了盛年。虽然满腹才华,却没有能够得到施展,这是他在中晚年的感慨。然而,围墙之中的少女,却是最青春、最活泼、最浪漫的时期,对于苏轼来说,这就值得羡慕。

另外,墙外的行人只知道墙内是少女,并不知道容颜。墙内的少女,对于墙外更是一无所知。她之所以停止了笑声,有可能是因为玩够了回家休息,但她的正是无忧无虑,根本没有像行人那样,充满着成年人的各种苦恼。因此,在词人看来,这也就是一种“无情”。这种无情,便让词人发出了无限感慨。

这首词不仅写得绮丽,而且还留有巨大的想象空间。上阕和下阕分别是两幅画面,只是画面的内容,作者却故意遮掩,并没有让人尽揽无余。这首词,也可以算是朦胧词吧。
                                                        
            
        
            

        
                    
            
        
            

        
                    
            
        
            

        
                    
            
        
            

        
                    
            
        
            

        
                    
            
        
            

        
                    
            
        
            

        
                    
            
        
            

        
                    
            
        
            

        
                    
            
                                                                            图文资料源于网络,本人仅作学习之用。
生活圈制作

转载请说明出处,本文地址:http://www.bike163.net/thread-21113-1-1.html
分享到: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