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mg][/img]
| 牛牯嶂 牛牯嶂位于增城北部派潭镇境与龙门县交界处,北眺南昆山,由四座超过1000米的山峰组成(1座峰顶伏幼鼠两只,1座峰顶似直立有眼牛头,1座峰顶为斗笠,1座峰顶如水牛卧伏——牛牯嶂以此而得名,最佳观察点须绕过峰顶似有眼牛头之牛眼的另一侧,向前略俯视即可),山坡较陡,河谷切割较深,有不少跌水瀑布和峡谷,山与山之间有大小不一的盆地和河谷阶地整个山体盘亘数十里,附近少有村庄,人烟稀少,植被茂密、原始,是探险猎奇的好地方。南为灵山洞,是一片小盆地,古时建有一座寺庙,祀神话中的“无头佛”,后改祀南宋文天祥、陈秀夫、张世杰三位抗元忠臣,更名“三忠侯王庙”。(本段未考证)牛……[详细] |
[img][/img]
| 增城地质公园博物馆 广州增城省级地质公园位于增城白水寨景区,内有距今1.5亿年古老火山;有四代同堂地层;最为齐全燕山幕次;完备的岩石类型;地壳演化阶段非常完美。而这些知识统统可以在博物馆一网打尽,是街坊了解广州这块风水宝地的地质与生物进化史的好去处。2013年,广州首个地质公园——广州增城省级地质公园成立,填补了广州作为世界城市没有地质公园的空白。按照规划,坐落于增城区派潭镇的广州增城地质公园面积116平方公里,由三个景区构成,包括白水寨景区、大丰门景区、牛牯嶂景区。但是由于面积大,野外地质科普设施匮乏,地质公园的众多“宝贝”深藏山中无人知。广州增城地质公园博物馆建成对外开……[详细] |
[img][/img]
| 增城报德祠
[img][/img]
报德祠位于增城区小楼镇腊布村,在招贤山、卧虎山及澄溪水的名山胜水之间。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腊布村村民奉朱元璋圣旨建造的奉祀该村武将赖麒卿为国立功的祠堂。该祠堂和先前已在此修建的仓沮圣庙(元代修建)以及景星楼(洪武甲子年增建)整体呈横向排列且互为一体,形成了一座独特的以庙、塔、祠,佛、儒、道三教合一,和谐相处的小型古建筑群。建筑整座古祠没用上一根铁钉“报德祠的门槛比别的地方高,祠堂大门之后开了一道中门。一般的祠堂在大门之后只有一道屏风或者白墙,但报德祠因为是皇帝所赐,所以可以开一道中门。报德祠虽然规模不大,但是规格很高。”作为腊布本地人,杨先彬道长……[详细] |
[img][/img]
| 霍韬墓
[img][/img]
霍韬墓 位于增城市永和镇九如乡后龙山(又称南香山),土名“猪胆挂肝”。墓南向。坟面用山石外包灰沙三合土板筑。依山而建,由上而下共分五级,逐级降低,分级扩展。最上为坟头,由3米的板筑墙绕成圆筒形,深7.4米、宽6.4米。正中靠后有一座3米高的碑塔,用红色砂岩石砌成,八角五层,底层1.2米、边长1.1米,以上逐层收分,到第五层为一整石凿成的宝珠,直径0.24米。碑塔正面嵌“奉天诰命”大碑(1.5米×0.7米),是嘉靖皇帝御撰嘉奖霍韬及其夫人的祭文。第二级平台低0.7米、宽11.7米,左右两墓手(挂榜)及墙上各嵌一石碑,左边的已毁,右边的为嘉靖二十一年(154……[详细] |
[img][/img]
| 崔与之墓
[img][/img]
崔与之墓 位于增城市朱村镇凤岗乡官庄村华山。原墓为圈椅形三合土板筑的大墓,面积500平方米。文革期间被毁,墓碑、石狮、石兽、华表等被砸或移走。现在的坟面是1991年重建的。坟面为长方形,分三级,逐级递升0.4米,每级宽16.2米,深度不同,总长22.3米。最上一级为后座,当中立八棱形水泥碑柱,高约3米,中嵌白云石大碑,是墓园重建时新刻。碑文正中为“宋丞相崔与之谥赠清献号菊坡公之墓”;上款署生卒年月日,末为“公裔重修”4字。1984年文物普查时在附近河涌捞出一块同治三年(1804年)崔墓茔地的界碑,重竖于墓前侧。崔与之(1157~1239年),字正之,增城……[详细] |
[img][/img]
| 石滩围岭墓群
[img][/img]
石滩围岭墓群位于增城市石滩镇围岭。2000年清理砖室墓10座,年代为东汉早期。出土随葬品有铜器镜、铃、五铢钱;陶器罐、壶、鼎、釜、簋、碗、盂、魁、案、屋、仓、灶、井、牛、羊以及水晶、玛瑙等。其中十号墓出土一块“永平十年正月......”纪年砖,永平十年即公元67年,是广州地区东汉墓中最早的一座。……[详细] |
[img][/img]
| 西瓜岭遗址
[img][/img]
西瓜岭遗址位于广州增城市太平农场西瓜岭村鬼仔坪。年代为战国时期。1958年发现。1962年发掘110平方米。文化层最厚1.66米。发现两座残破的窑穴,均为龙窑,其中一号窑残长7.6米,宽2米,残高1.54米,前有火膛,窑壁夯打经火烧结;因一号窑打破了二号窑,故二号窑仅残存火膛,长1.72米,宽1.52米,深0.26米。但两座窑出土物相同,建造时间不会相距很远。出土陶器有瓮、罐、缶、釜、瓿、盆、盂、盒、盅、鼎、碗、杯、壶、纺轮、动物塑像及制陶工具压槌、印模、垫环等。纹饰有拍印的米字纹、复线方格交叉纹、方格纹、云雷纹、席纹等,其中有米字与方格组合纹、复线方格……[详细] |
[img][/img]
| 增城万寿寺
[img][/img]
增城万寿寺位于广州市增城市荔城镇凤凰山南麓。佛殿始建于南宋嘉熙元年(1237年),元末毁于兵燹,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重建,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和道光二年(1822年)均有重修。随着岁月变迁,万寿寺原有的布局、建筑被毁,仅存大殿。大殿面宽、进深各三间11.8米,歇山顶,十三架梁前后双步四柱,角柱有升起,柱头施普柏枋,枋上施三跳斗栱承托檩子;步梁、三架梁、五架梁和七架梁均为月梁,斗栱、雀替做法简练。檐柱、金柱为梭形柱,方形花岗岩石柱础。原明间、次间所设隔扇已毁,次间现开漏窗。歇山顶,正脊为灰塑龙船脊。1991年维……[详细] |
[img][/img]
| 湛若水墓
[img][/img]
明增城湛若水墓位于增城市永和镇陂头的天蚕山麓。全墓用灰沙三合土板筑,气势恢弘。随山势而下分成四级,每级平台低下0.55米~0.85米,逐级扩展。从第一级的坟头而下至第四级的池座总长21.3米。坟头由高2.2米、墙体厚0.6米的版筑墙绕成半圆筒形,口宽5.5米,正中处为一座四柱三间的碑楼,分上下两层。下层宽广,正间辟碑龛,高1.46、宽0.76米。上层亦四柱三间,四面缩减,两层的立面如“凸”字形。上层正间有篆文“谕葬”二字。第二级为拜台,左右两边的版筑墙上分列双钩篆文“山斗八座贞儒千载”,“九十五年全归不朽”16字。拜台在正中间,版筑,横长5.15米、宽2……[详细] |
[img][/img]
| 增城雁塔
[img][/img]
雁塔是增城市现存的唯一古塔,为广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明代万历二年(1574年),位于荔城镇南面(现在的增滩公路左侧)2公里处的豸山上,紧靠碧波荡漾的增江。雁塔构造雄伟壮观,设计周密精巧,全用红石砌成,外观七层,内分十三层。高达32米,人们可以从底层直上塔顶。塔身为八角棱形,每层均有窗口,分为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方向,并装斗拱、巡廊,可以游览八方景物。塔顶置巨型磁罂作装饰,金碧辉煌,光耀云霄,磁罂上又系着八条金龙样的连环铁索,每条龙的颈部又垂下铁串系着一只彩凤和一个风铃。古时,人们乘船下从江边驶过,从远而近,仰观塔顶,只觉龙飞凤舞,华……[详细] |
[img][/img]
| 增城博物馆
[img][/img]
增城博物馆坐落在增城市荔城镇凤凰山内,成立于1984年,是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博物馆主要负责历代文物的征集、收藏、陈列、鉴定及普及文物保护法教育等工作。目前本馆拥有馆藏文物近三千件,涵盖了自新石器时期至近、现代各类文物,特别是新石器时期直至汉代广东地区各个地方窑口所生产的釉陶器系列。博物馆除设有固定的陈列展如《增城历史文物陈列》、《捐赠文物精品》之外,还经常组织一些专题专展。游客们可以从中欣赏珍贵文物,了解历史,认识增城。1990年设立历史文物陈列展览,属地区性、历史类博物馆,增城博物馆主要负责文物的征集、收藏、陈列、研究和教育等工作。近年来,该……[详细] |
[img][/img]
| 仙藤园 古藤距离何仙姑家庙大约有300米。古藤已有千年历史。它是由青藤绕着一棵古榕和几棵杂树繁衍而成,因此藤树交错,分不清藤生树生。藤根源头在哪里?到今仍是个谜。古藤枝干直径最粗处约150厘米,延伸跨度30多米,覆盖面积近500平方米。1986年9月珠海园林学会应邀到这里鉴定,认为古藤的学名为“白花鱼藤”,是我国稀有的植物。古藤6月开花,8月结果,花开季节,芬芳遍地,香气袭人。从远处看,这株古藤就象白色的巨龙,气势更为磅礴。……[详细] |
[img][/img]
| 陈宗南故居
[img][/img]
陈宗南故居位于石滩镇三江四丰白岭村,建于民国十二年(1923),是一栋小洋房,通宽39.19米,通深26.9米,面积1054.2平方米。由主楼、次楼、平间和小院组成。其中小院面积290.94平方米。主楼用青砖筑成,是为“青楼”;次楼是红砖材料,故称“红楼”。二楼呈点式错置,中由平间连楼。青楼居右,高三层,面宽15.2米,深16.36米。大门口设七级台阶,门框用水磨青砖砌筑,侧有水坭边框装饰,直通二层顶,顶立正中塑斗大的圆形“宗南”二字,字下方有陆地、海洋的示意符号图案,均为红色。进入大门为会客厅,客厅内有三色水磨石圆柱,内宅中间又设有天井,通顶层采光,其……[详细] |
[img][/img]
| 吴秀峰故居
[img][/img]
吴秀峰故居坐落增城市新塘镇雅瑶官道村官道中五巷,是他父亲(澳洲华侨)寄钱回来建造的,距今约100年。吴秀峰少年时代在这里居住,他结婚时用的大床现在还放在房间里。该屋是一栋本地村平房,宽6.5米,深13米,约85平方米。花岗石脚,青砖砌墙。门楼后面是天井,天井左面是厅,厅的左右各有房一间;天井后面是厨房,厨房后面是拖廊,拖廊左边还有房一间。……[详细] |
[img][/img]
| 增城绿韵果园 广东绿韵果园是2003年创建的新型农家乐绿色旅游项目,打造广东特色果场,项目分别有从化绿韵果场、惠州绿韵果场、广州增城绿韵果场,形成了以荔枝、龙眼为主导产业,生态旅游业为辅,集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发展模式,一贯推行的“务实、诚信”的绿韵果园文化。 其中,广州增城绿韵果园龙眼果场位于广州后花园增城,石峡龙眼是广州增城绿韵龙眼果场的主要产品,广州增城龙眼果园的经营项目有龙眼场、摘龙眼、吃龙眼、龙眼自驾游、品尝龙眼等。 果场总面积5000亩,种有优质的增城荔枝、龙眼、黄皮、沙糖桔、枇杷、柿子、青枣、珍珠石榴、火龙果、甜杨桃、乌榄、白榄、番木……[详细] |
[img][/img]
| 侏罗纪恐龙主题公园 增城首个生态恐龙园开位于广州市增城区百花山庄旁好拍挡烧烤场园林内,大型恐龙主题公园隆重开放。动用好莱坞设计大师,运用尖端科技量身打造,还原恐龙家族繁衍生息的场景,解开有关恐龙种种谜团。有剑龙,三角龙,还有凶猛的霸王龙等大批恐龙家庭成员,带领游客重返侏罗纪时代,近距离了解恐龙。地址:广州市增城区百花山庄好拍档烧烤场内(百花大道欧亚山庄营销中心斜对面)类型:主题公园游玩时间: 建议1-2小时开放时间:8:30-17:30门票信息:门市价:50.0元……[详细] |
[img][/img]
| 何仙姑家庙
[img][/img]
何仙姑家庙是广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广州市增城区小楼镇小楼墟何仙姑旅游景区内。始建于唐朝,历经沧桑战乱,屡经修建。明代作大规模修缮,清朝清咸丰八年(1858年)重修。家庙砖石台梁式结构,第一、三进13架出前廊为封火山墙;第二进四柱一间五架拜亭为硬山顶,其正脊和垂脊均有反翘装饰。庙内外装饰以木雕、灰雕、砖雕为主,飞檐板遍布花鸟戏曲人物,工艺精湛优美。大家请留意,庙正面山石门镌刻的隶书门额:“何仙姑家庙”,为咸丰八年戊午嘉平黄培芳所书,山门镌刻的行书石对联:“千年履舄遗丹井,百代衣冠拜古祠”,出自当年吏官王映斗手笔。上联中“履”,“舄”二字均指绣花鞋,意……[详细] |
[img][/img]
| 大埔围
AAA
增江街大埔围村位于广州市增城区增江街东部,面积约2.3平方公里,下辖6个自然村,9个经济合作社,户籍人口252户,共923人,中共党员39人,是增城革命老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0年被评为广州市文明示范村,2015年获“广州名村”称号,并被评为“广东省文明村”。大埔围村在2013年6月确定为广州“美丽乡村”试点后,一改以往其它地方大拆大建的方式,坚持“因地制宜、因难见巧、因势利导”的发展理念,保留延续村落原有建筑文化特色,让村民自己动手,自发参与,自己受益,真正成为“美丽乡村”的主人,成为广州“美丽乡村”的破题之作。大埔围村启动“美丽乡村”建设之初,……[详细] |
[img][/img]
| 蒙花布村(黄沙坝) 蒙花布村坐落于广东市增城区正果圩镇北部的群山之中,由于当时这条村位于增江边上,周围芒草遍开像一条美丽的布带,因此有了一个美丽的名字--蒙花布,后来因其大片的金黄色沙滩吸引游客,又称黄沙坝。有山有水,风光自然就美。距离深圳130公里左右,休闲自驾刚刚好。该村四面重山叠翠,满目青绿,竹林、荔枝、龙眼、枇杷、芒果、香蕉等果树荫连村绕,郁郁葱葱。路边、田头花丛香溢,醉人心脾。蜿蜒的增江在这里绕了一个大弯,使蒙花布村两面临江,依山傍水,真可谓山清水秀,风景如画。这里生态环境极其优美,其极富盛名的是几百年树龄的古榄林和细说着蒙花布历史的碧水和银滩。蒙花布的路,是由荔……[详细] |
[img][/img]
| 增城天然游泳场 增城天然沙滩泳场位于增江西岸沿江景观大道东侧,增江西岸天然沙滩泳场是增江画廊鹤之洲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内容有:一是建设长约700米,宽约70米的天然沙滩泳场;二是天然浴场出入口平台、观景休憩凉亭、观景木平台、亲水码头等工程;三是挡土墙、园路、小桥及木栈道工程;四是绿化配植工程。利用增江天然的二类水质及天然河床涌泉,建设相当于30个标准泳池的游泳区,可容纳近1万人同时游泳。将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一个运动、休闲、游赏、度假的好地方。……[详细] | [第1页][2][3][最后一页][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