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mg][/img]
| 张潘故城
[img][/img]
张潘故城,东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汉献帝迁都于此,曾为一代帝都。该遗址分内外二城,内城系皇城,外城周长“九里一百二十九步”,曹魏时为五都之一。故城历史南北朝刘宋景平元年(公元432年)该城为北魏夺取,颍川太守李元德曾收复,魏大将周几复夺取后,将城焚毁。现存遗址,仍依稀可见。故城城垣蜿蜒起伏,状如小丘。在遗址内先后出土有玉璧、青铜器、陶器及建筑构件等。198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文物部门对遗址进行钻探勘察,确定了内城墙及东西南北大道,并绘制图纸,为进一步开发提供了依据。张潘故城系汉魏许都故城,位于许昌市区东南19公……[详细] |
[img][/img]
| 许昌文峰塔
[img][/img]
许昌文峰塔平面呈八角形,为十三层楼阁式砖塔,通高49.536米,由基台、基座、塔身、塔刹等部分组成。基台为八角形,用条砖平卧顺砌而成。基座为石质八角形束腰须弥座,表面浮雕出连续性的仰覆瓣莲和卷草花纹,玲珑秀丽。基座之南砌筑有半圆形如意踏跺。位于河南省许昌博物馆内,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十三层,高五十二米,呈平面八角形,造型精美、结构谨严,为河南省二百座明代砖塔之冠。文峰耸秀为许昌十景之一。2006年05月25日,许昌文峰塔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称文明寺塔,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详细] |
[img][/img]
| 许昌天宝宫
[img][/img]
天宝宫位于许昌市西北二十五公里的许昌县艾庄乡艾庄村北,与长葛市石固镇相邻天宝宫是一座规模宏伟的道教宫殿建筑群。始建于南宋理宗嘉熙四年(1240年),历代均有修葺。宫内建筑、碑碣具有重要历史、艺术价值。其中大元宝谕圣旨碑,为八思巴文,是研究元代宗教、文字、语言的珍贵文物。据《许州长社创建天宝宫》碑文载:南宋理宗嘉熙四年(1240年)创立天宝观。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改观为宫。天宝宫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坐北朝南。中轴线上原有建筑依次为山门、拜亭、岳王殿、关圣殿、老君殿、玉皇殿、雷祖殿、三皇殿、真武殿。今老老君殿、三皇殿已不存,两侧有廊庑、掖门。山门为三……[详细] |
[img][/img]
| 董贵妃苑 位于许昌市东城区魏文路与八一路交汇处,占地面积50多亩,是依托三国历史遗迹董贵妃墓而建成的三国文化主题休闲游园。该游园突出生态性、文化性、时代性,集休闲、娱乐、健身功能于一体。主要游览点有董贵妃墓、五禽戏乐园、如意湖、景观水系广场、贵妃亭、市民健身广场等。游园名碑石:位于主入口处,上 书“贵妃苑”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名碑石掩映在青松之下,是一块卧地而立的母子石。董贵妃被杀时,已怀有五个月的身孕,所以立了这块母子石作为游园名碑石。董贵妃墓:贵妃墓高10米,原来贵妃墓规模比较大多,因未加以有效保护,年久失修,更有附近居民挖墓取土,造成规模逐渐缩小。现在贵妃墓……[详细] |
[img][/img]
| 灵井许昌人遗址
[img][/img]
灵井许昌人遗址,在出土2颗基本完整的古人类头骨之后,于2015年5月首次发现2块古人类肢骨化石。肢骨中一件为左侧股骨远端后面残片,另一件为左侧股骨近端残段,股骨头的骨松质已部分缺失,上面齿痕可能是古人类留下的。这2件古人类化石均属未成年个体。由于化石同出土于13号探方,相距较近,可能属同一个体。肢骨化石是自2005年发掘以来的首次发现,也是第一次在9号探方以外发现的古人类化石。这次发掘还出土一件顶骨化石断块,其性状和去年发现的“许昌人2号头骨”接近。新发现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分布在13号探方东南部位置,和曾发现古人类头骨的9号探方相邻,同属于灵井许昌人遗址……[详细] |
[img][/img]
| 许昌清真观 清真观又称“小宫”,为一处明清风格的古代建筑群,位于许昌城西25公里的灵井镇小宫村北侧,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7万平方米。据有关史志资料记载,清真观始建于明代永乐十三年(1415年),后经屡次重修扩大,到清代末年形成了六进五殿的基本规模。依次为山门、关公殿、三清殿、天爷殿、三皇殿、真武殿等主体建筑。中轴线两侧有廊庑、道院50余间,建筑群布局严谨,颇具规模。民国初年,由于战乱,该观一度被军队占为军营,道众被遣散,庙貌开始倾废。民国十六年(1927年)后学堂之风兴盛,观内被办成学校,新中国建国以后,人民政府曾于1960年拨款对主体建筑进行了维修。0十年-中,……[详细] |
[img][/img]
| 汉魏许都故城遗址
[img][/img]
汉魏许都故城遗址公园位于许昌市区东南18公里张番乡古城村,原系西周时许国都城。后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于此。汉许都故城分内外两城;内城系皇城,围九里一百二十九步,有皇宫、御苑、相府等;外城蜿蜒起伏,状若小丘,环抱内城。皇城西南隅有毓秀台,高15米,广200米,是汉献帝祭天地之坛。汉魏故城遗址公园,主要是以原遗址为依托,在做好保护的前提下,以观赏遗址原貌为主,建设具有汉魏风格的标志性城门楼阙;对毓秀台进行修复,呈现当年献帝祭天场景,以沙盘模型形式再现汉魏故都原貌;用特色树种、依当年故城功能设置进行绿化、美化、构筑景观轮廓,营造历史文化氛……[详细] |
[img][/img]
| 灵井“许昌人”遗址
[img][/img]
灵井“许昌人”遗址位于河南省许昌市许昌县灵井镇灵南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3°41′,北纬34°04′,海拔高度117米。遗址发现于1965年,2005年进行首次发掘,之后进行数度发掘。文化层深7.2—5.6米不等,分上、下文化层。共出土动物化石和石器3万余件。化石种类有中国硕鬣狗、古菱齿象、披毛犀、河套大角鹿、马鹿、原始牛、灵井轴鹿新种、许昌三叉角鹿新属、新种等18种。石器类型有细石器、石锤、石砧、石片、断块和工具等,原料主要为脉石英和燧石。此外还发现数百件人工制作的骨器。灵井“许昌人”遗址发现的材料是旧石器与古人类方面的重要发现,遗址具有很大的研究潜力……[详细] |
[img][/img]
| 许昌玉皇阁
[img][/img]
玉皇阁位于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校园内,玉皇阁为天爷庙建筑之一,系道教庙宇,以祭祀玉皇大帝而得名。天爷庙现仅存玉皇阁一座大殿。天爷庙始建于北宋,玉皇阁为天爷庙建筑之一。天爷庙历经元、明、清,形成前、中、后三进院落,左、中、右并列三进院落的格局,中轴线上建有山门、中阁、后阁和玉皇阁,两厢有钟楼、鼓楼、东西厢房和配殿等,现仅存玉皇阁大殿,其他在民国年间“蒋冯大战”的战火及“0”十年浩劫中被毁。玉皇阁建于高2.5米,宽21.6米的台上,面阔九间,进深五间,砖木结构,重檐歇山式,阁高15米,灰色筒瓦盖顶,飞檐翘角,六兽十七脊,红墙赤柱接地,青石柱础外用青砖砌成花栏墙……[详细] |
[img][/img]
| 许昌三绝碑
[img][/img]
介绍:三绝碑即《受禅表》碑和《公卿将军上尊号奏》碑,位于许昌市西南17公里处的繁城镇汉献帝庙内。《受禅表》碑,高3.22米,宽1.02米,厚0.28米,圭形,上有碑穿额题篆书阳文“受禅表”三字。碑文22行,每行49字,字1寸2分,隶书阴镌,内容首先阐明禅让乃自古之美德,接着颂扬曹丕“齐光日月,材兼三级”,有“尧舜之姿”、“伯禹之劳”、“殷汤之略”、“周武之明”,在公卿将军固请下,他“回师千虑,至于再,至于三”才在繁阳(今繁城镇)筑灵坛举行受禅大典。《公卿将军上尊号奏》碑高3.22米,宽1.02米,厚0.32米,圭形,上有碑穿,碑额篆书阴刻“公卿将军上尊号……[详细] |
[img][/img]
| 许昌周定王陵
[img][/img]
介绍: 周定王陵俗称“朱王坟”,位于无粱镇老山坪东麓.周定王陵是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明成祖朱棣的弟弟朱椭的陵墓。朱椭于洪武十四年就藩于开封,王府设在北宋故宫,因其封国为周,谥号为定,故称固定王。他在世时河南连年遭灾,他把河南野草可食者,选其叶、茎、根分类绘图著文,编成一部文图并茂的《救荒本草》,流传至今,是对古代科学的一个贡献.其陵墓座西向东,是一处由砖、石建成的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地下宫殿建筑群,被专家们誉为十三陵的缩影。距周定王陵右侧一里左右,有一妃子墓,俗称娘娘坟,这是一个颇为奇特的地下墓葬,为建筑艺术之珍品.墓室距地面约10米,主题结构是用砖,石……[详细] |
[img][/img]
| 许昌张公祠(张飞庙)
[img][/img]
介绍:亦称张飞庙,位于许昌东南18公里张潘乡古城西北隅。祠建于8米的高阜上,面积10000平方米。庙中奉祀张飞,还有刘备和关羽。据传此处曾是东汉许都官驿,他们兄弟三人来见献帝时曾驻此。庙内有明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重修汉司马张公祠》碑一通,碑文盛赞张飞的智勇节义。清代又塑包公像于殿内,故又称包公寨。原有殿、堂、楼、阁、亭、台、庵20余座,鳞次栉比,巍峨壮观。虽一些建筑被毁,但遗留奇观依旧,一是庙前“三姓树”,俗称刘、关、张拴马柏,无不望而称奇。二是山门洞内两侧之风雨石,可测阴晴风雨。三是庙门建筑奇巧,是寨,又是洞门,还是山门,上是门楼又是戏楼。四是……[详细] |
[img][/img]
| 华佗墓
[img][/img]
华佗墓位于许昌城北(偏西)12.5公里苏桥乡石寨村西南石梁河畔,北靠石梁河,东临颖汝干渠,高约4米,占地约360平方米,呈圆形,墓前有一碑楼,其间石碑系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由当地儒医、世医集资而立,墓围有青砖砌成的六角形花墙一周。据《后汉书.华佗传》载:华佗,又名旉,字元化,东汉时沛国谯人(今安徽亳县)。精通内、儿、妇、针灸各科,发明麻沸散,为患者施行剖腹手术,首创五禽戏(即虎、鹿、鸟、猿、熊的动态),他一生不为做官,专为人治病,对祖国的医学发展,作出了卓著的贡献,世称华祖,后被曹操所杀。993年9月被许昌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详细] |
[img][/img]
| 许昌八龙冢
[img][/img]
介绍: 位于许昌城北2公里陈庄村西,为东汉末期朗陵侯相荀淑墓冢。荀淑八子(俭、绲、靖、焘、汪、爽、肃、 )均为东汉末年和曹魏时期的名士,人称八龙。如荀爽,十二岁通晓《春秋》,自布衣始,九十五天官至“三公”。荀淑侄子荀昙的孙子荀攸是曹操的谋士,曹操称赞他“军师荀攸,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荀 是荀淑的孙子,济南相荀绲之子,曹操的重要谋士,官至尚书令。传说荀淑死后,八子在冢顶各植柏一株,故称八柏冢,冢西北有散冢八个为八子葬处,时旷年久,八冢已为平地。八龙冢呈园形,高约5米,周长约100米。河南许昌……[详细] |
[img][/img]
| 许昌洗砚池 介绍: 位于长葛老城镇内福泉井之旁,池呈长方形,长80米,宽30米,水深1-3米。池水呈墨青色,久旱不涸,池边有一高台为钟繇学书台,池前立有1920年《重修洗砚池碑记》碑,高0.91米,宽0.4米, 碑文记述了钟繇的书法成就及其学字精神,对重修后的洗砚池景观也作了描绘。据传三国时期大书法家钟繇常邀胡昭字台上练字,穷究先师技法,久而久之写秃的笔堆集如山,写过的纸帛弃之成垛。由于洗笔洗砚,把满池的水都洗成黑色了。解放后,人民政府曾对此进行了修复、保护。河南许昌……[详细] |
[img][/img]
| 许昌三国故城遗址
[img][/img]
国故城遗址位于许昌县张潘乡古城村东南一里许,系周时许国国都。东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汉献帝迁都于此,曾为一代帝都。该遗址分内外二城,内城系皇城,外城周长九里一百二十九步,曹魏时为五都之一。南北朝刘宋景平元年(公元432年)该城为北魏夺取,颍川太守李元德曾收复,魏大将周几复夺取后,将城焚毁。现存遗址,仍依稀可见。故城城垣蜿蜒起伏,状如小丘。在遗址内先后出土有玉璧、青铜器、陶器及建筑构件等。198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文物部门对遗址进行钻探勘察,确定了内城墙及东西南北大道,并绘制图纸,为进一步开发提供了依据。三国故城……[详细] |
[img][/img]
| 杨水才纪念馆 杨水才纪念馆为展览杨水才同志生平事迹的专题纪念馆,位于许昌县桂村乡水道杨村。1969年建成,1977年闭馆,2001年重建。全馆占地面积20665㎡,建筑面积975㎡。现为河南省国防教育基地,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许昌市党员干部教育基地,AA级红色旅游景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票价:免费参观参观时间:8:00—19:00(夏季)、18:00(冬季)线路:在西站乘坐518公交车即到(天兴路)。……[详细] |
[img][/img]
| 许昌彩铜照壁 介绍: 位于乾明寺内,建于明嘉靖年间,长12.93米,高4.66米,厚0.73米。上嵌浮雕,雕功精细,风格古朴,典雅大方,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据《庄子》所载,它是由黄帝及其随从绘制。正面“黄帝采铜图”,两侧有联“梵林明媚储万汇之精英,山势嵯峨壮一方之胜概。”背面“七圣迷径图”,两侧联为“锦屏华丽浸沾天泽无疆,古刹崔巍大壮地灵攸萃”。河南许昌……[详细] |
[img][/img]
| 许昌文明寺塔
[img][/img]
介绍: 文明寺塔在许昌市内东南隅。建于明万历24年,清代多次修葺塔顶。塔通高52米,为八角形平面,十三层楼阁式砖塔,巍峨挺拔,高耸入云。 塔身各壁皆有门窗。室内原有密宗塑像千手千眼佛,现已不存。其上诸层供奉白衣菩萨或文昌帝君。此塔造型优美,结构谨严,为河南省明代砖塔之冠。塔内有盘旋梯道,游人可登至塔顶,尽收全市风貌。河南许昌……[详细] |
[img][/img]
| 三券桥
[img][/img]
三券桥,位于许昌市经济开发区长村张乡三桥村,桥横架于原石梁河上,长22.5米,高6.3米,青石铺面,青石栏杆,12根球形望柱。桥始建年月不详。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当地人吴梗率子孙重修。三券桥到底是何年何人建筑,成为河南考古人的一个谜!有人推测,三券桥比河北赵州桥建的早,更有人推测,赵州桥设计师李春是接受三券桥的设计理念。……[详细] |
全部建安区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