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益塘水库
AAA
[img][/img]
推荐1
[img][/img]
五华县益塘水库位于五华县转水镇,总库容1.65亿立方米,属大(Ⅱ)型水库。益塘风景区是梅州市最大的荔枝种植基地。景区内有由叶选平题字“益塘寺”景点及益塘环库游、孤山鲜果品尝、钓鱼场、狩猎场等。益塘风景区四季佳果飘香,这里种有柑、橙、荔枝、柚、李等水果,季季可尝到鲜果。各种水果成熟时节,游客都可以亲自到果园里,目睹果实挂满枝头的丰收景象。地址:五华转水镇门票:20元景区级别:3A……[详细]2、汤湖热矿泥山庄
AAA
推荐2
[img][/img]
汤湖热矿泥是国内外罕见的无污染优质医疗保健泥源,可用于介质浸泡(泥浆浴)、包裹(局泥)、埋数(全泥)躯体进行治疗保健。就中国而言,除了辽宁鞍山汤岗子有此资源外,五华县华城镇转水乡汤湖便是第二处。这在全球也是不常见的。五华县华城镇转水乡的汤湖温泉依山傍水,水质无污染,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游客可坐火车到华城,从华城火车站坐五六分钟的车便可见到醒目的西湖温泉大酒店。该酒店是一座11层楼高占地2万多平方米的按三星级标准建造的酒店,酒店的温泉水便是从15公里外的汤湖温泉引来的,酒店内设有汤湖(汤岗子)保健中心,还有专车直达汤湖,只需要二三十分钟车程。交通从梅州市区出发,则有两条路线:一是沿梅县南口经兴宁至华城、转水再至山庄,全程70余公里;二是经梅县长沙至五华水口、转水再至山庄,全程80多公里。门票|开放时间泥浴50元/人,温泉50元/人。广东梅州市……[详细]3、长乐学宫
[img][/img]
推荐3
[img][/img]
明五华长乐学宫位于五华县华城十字街。由长乐(今五华)知县黄瑜始建于明成化五年(1469年),正德年间重修,清同治六年(1867年)水灾后重建。原建筑规模宏伟,有棂星门、照墙、泮池、戟门、大成殿、明伦堂、崇圣殿、尊经阁、东庑、西庑等,是嘉应州(今梅州市)最大学府之一。建国后几经改建,仍存建筑有泮池、东庑、西庑、大成殿等。总占地面积5460平方米,建筑面积2024平方米。大成殿为重檐歇山顶,青砖砌筑墙体,面阔五间24.4米,进深六间20米,高10米,建筑面积488平方米。殿顶盖黄色和孔雀蓝琉璃瓦,正脊置陶塑双龙戏珠脊饰,殿内金柱为八角石柱,高峻异于常制,柱础为八瓣须弥座式。殿身梁架穿斗与抬梁混合式结构。殿前设月台,施栏板望柱。泮池为半月形,中砌一石拱桥,用雕花石板望柱围栏。民国十四年(1925年)3月第一次东征时,由周恩来率领的东征军主力第一团曾驻于此,组建五华民主革命政府。1989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4、狮雄山遗址
[img][/img]
推荐4
[img][/img]
狮雄山遗址位于五华县华城镇塔岗村狮雄山的南面山岗。属西汉南越国时期。1982年发现。遗址面积1万多平方米。1984~1990年发掘768平方米。在山岗东面平台揭露出一处回廊形宫殿基址,东回廊依山势而筑,北高南低,全长34米,内宽2米,廊外侧为土筑墙体,墙高0.5米~1.3米不等,宽1.6米,外沿用河卵石砌散水面。墙内有柱洞遗迹,柱距2米~2.5米。南回廊残长11米,北回廊残长17米,宽度不明。三面回廊围绕着一处高台,主体建筑已被毁,各处回廊均有通向高台的踏步台阶。整体面积约为1400平方米。遗址内出土大量绳纹板瓦、筒瓦,内壁有乳点纹。有少量瓦当,饰卷云箭镞纹,个别中心有“定”字反文。出土陶器有罐、盒、碗、盂、网坠、纺轮等,纹饰以方格戳印纹为特征。石器有斧、锛。还有铁锸、铜镞等。据遗址位置、遗物年代及有关文献记载综合分析,应为南越国赵佗所筑“长乐台”行宫。1989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狮雄山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5、“风围水口碑”摩崖石刻
[img][/img]
推荐5
[img][/img]
“风围水口碑”摩崖石刻位于五华县双华镇军营村碑石门。全名为《廉明太爷丁奉道审详给风围水口碑》,刻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孟春,高2.58、宽1.05米,全文共566字,字体古劲,笔划清晰,除题名横排阴刻外,余皆直排阴刻。上下两端还刻有别致的花草飘带装饰图案。石刻主要内容记述清代乾隆年间,“武生冯武元藉前朝废契,影占官山,盗卖荷树凹风围树木”,与丰顺县奸商勾结,“越境取木烧炭,得银分肥”,经长乐县(今五华)县令丁履仁“当堂查讯”明白后,下令严禁丰顺、长乐两县交界处的“军营、荷树凹、崩塘、禾田水、上下磜及该乡等处风围水口树木”,任何人都不得“擅卖擅买,强砍烧炭”,“借采废碑滋事”。石刻明示:“如敢故违蔑视碑石,立即指名禀赴本县以凭差拿,严惩详究”,“倘地甲容隐不报,一并究处不贷”。通乡据长乐知县丁履仁的处理,勒石永禁。现摩崖石刻保存完好。1984年五华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6、狮雄山塔
[img][/img]
推荐6
[img][/img]
明五华狮雄山塔位于五华县华城镇塔岗村狮雄山。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守道蔡国炳、署县事通判蒋杞、知县詹子忠等相继主持兴建。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和民国十五年(1926年)分别作过小修。为楼阁式砖塔,八角九级,高35.5米。塔基须弥座用条石砌筑,每边长5米、底径13.8米。塔身用青砖砌筑,墙厚4米。塔阶为壁内折上式。一至七层设木楼板。各层腰檐用菱角牙砖叠涩出檐。二层出平座。顶置铁铸葫芦形塔刹。塔门额嵌一方长乐县(今五华)知县詹子忠书“万代瞻仰”楷书阴刻题额,上署“万历癸丑端阳”、“金漳詹子忠立”。塔内存两方修塔碑记。清代本县诗人张铁珊曾为此塔题联云:“山作屏,地作毡,月作灯,烟霞作楼阁,雷鼓风箫,长庆升平世界;塔为笔,天为纸,云为墨,河瀚为砚池,日圈星点,乐观大块文章”。明、清两代,每逢中元节前后六天,在此举办山歌醮会。民国时期改为5年一醮会。每逢醮会,当地和邻县数万民众踊跃参加,人潮滚滚,歌声不绝。现塔保存尚好。1989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7、荣槐楼 推荐7
[img][/img]
荣槐楼位于五华县转水镇三源村,由原广东政使司温荣槐建于清乾隆期间,是典型的客家民居围龙屋,面宽五间三栋进深,左、右各建一幢横屋,背后围龙屋包围,门前照墙,横屋斗门,砖木结构,大门前有“荣槐楼”三个字,下厅中央有两石雕柱,中厅前后有木雕刻穿花屏风,整座屋至今保存完好。荣槐楼有光荣、悠久的革命历史。1925年3月,时任东征军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同志率领东征军讨伐逆贼陈炯明,在进驻五华华城镇时,推举出生在荣槐楼的民主人士温其藩出任五华第一任县长,组建五华县民主革命政府,发动群众和五华师生参加革命。在任期间,清廉自率,铲除-,革新县政。其后,败退的陈炯明残部突袭五华,洗劫其家,嘉应人士特赠“善政善教”匾额赞扬。解放战争期间,原中共中南局党委书记古大存领导的五华县革命武装部队曾多次驻扎于此,以“荣槐楼”为大本营,开展地下革命工作,为解放战争培养了邓其玉、郭汉帮等一批革命骨干。新中国成立后,“荣槐楼”被五华县委、县政府定名为“革命老区,历史圣地”,后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中国革命游击区发源地”。同时,荣槐楼是中国著名酿酒大师温荣盛的出生地,这位大师后来才移居四川泸州,酿造列为中国“四大名酒”之泸州……[详细]8、李威光墓
[img][/img]
推荐8
[img][/img]
李威光墓 原在五华县华城镇陶角里,筑于清嘉庆年间。民国二年(1913年)再迁葬于三清塘长坑里山脑西北坡上。墓用灰沙砌筑,呈交椅形,坐东南向西北,长6米、宽6米,面积约40平方米。内设拜坛,墓头立有麻石墓碑,高55厘米,宽42厘米,阴刻楷体碑文,中刻“前清会状及第晋阶武功大夫任南澳总镇府李氏十九世祖谥忠孝端和讳威光韬亭墓”,右刻“民国二年癸丑岁季冬吉旦立”,左刻 “四大房永祀”。现保存完好。李威光(1735~1795年),字作辑,号韬亭,长乐(今五华)黄埔乡人,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赴京会试名列榜首(会元),殿试武科状元及第。历官御前侍卫至南澳总兵等职,晚年因病归乡。诰封四世武功将军。……[详细]9、李威光故居
[img][/img]
推荐9
[img][/img]
李威光故居位于五华县华城镇黄埔村。李威光是广东历史上六名武状元之一,历任御前待卫、广西提标左营游击、浙江黄岩镇压镇标水师中军游击、福建烽火门参将、闽安协副将、南澳总兵等职,晚年因病归乡。李威光一生精于海战,屡平海寇,抗倭保台,战功显赫,诰封四世武功将军。该屋为三堂、四横、一围龙,是典型客家民居。屋门前有禾坪、照墙、转斗门和月池。整座建筑为灰、砂夯筑墙体,木桁桷悬山瓦顶,建筑保存完好。堂屋内仍保留李状元练武用过的长2.5米、重64公斤的铁关刀和武石,以及御赐或名家馈赠的《状元及第》、《御前侍卫》、《会元》、《进士》、《世爱国恩》、《世受恩伦》等金木雕匾额。1994年9月,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10、屋背岭遗址
[img][/img]
推荐10
[img][/img]
屋背岭遗址位于五华县华城镇维西柯树櫪村后。年代为东周时期。1992年发现。1993年发掘410平方米。在山岗的西部发现一座墓葬,长方形墓穴,随葬品有陶器罐、钵、碗、器盖等。山坡南面的文化层最厚1.5米。出土遗物均为陶器,以泥质陶为多数,器类有瓮、罐、瓿、碗、钵、盂、杯、器盖、垫、纺轮、器座及动物塑像等,平底器多,凹底器少。纹饰有夔纹、勾连雷纹、云雷纹、圆涡纹、方格纹、细方格纹、编织纹、菱格纹、席纹、曲折纹、篦点纹、弦纹等,部分为组合纹。多见刻划符号。陶垫的出现,暗示这里有制陶作坊的存在。……[详细]
全部五华县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