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通天寨
AAAA
推荐1
[img][/img]
石城通天寨位于距离石城县城7公里的大畲村,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其中景点以各种形似人或物的山石为主。游览通天寨途径有二,一是沿南门拾阶而上,上山路比较难走,但返程不累;二是从北门步梯而下,较为轻松,返程须另辟蹊径。通天寨不算大,景区景点相对集中,在方圆2公里的核心区内,集中分布有大畲荷花观光园、古民居南屋、通天寨生态乐园、通天岩、玉盂寺、净土岩、试剑石、石笋干霄、钟鼓石等景观,整个游程大约两三个小时,有较为完善的游步道和指示牌。山上的看点,一是一阴一阳的“生命之门”丹霞地貌奇观,二是天然形成的千佛丹霞,三是比较少见的岩面龟裂地貌。山上有一处玻璃观景台,可站在透明玻璃上观景拍照,体验凌空的感觉。若是七八月来到通天寨,山下的荷花盛开,在荷花园里以荷塘为前景拍通天寨丹霞山体的全景照,景致最佳。通天寨,是久负盛名的丹霞地貌风景区,位于距石城县城七公里的大畲村。因寨上主岩外如两指相箝,内若两掌半合,仰视苍穹通天而得名。寨上怪石如林、犹如丹霞横空;满寨龟裂石板,美称仙人犁田;寨中清泉四季流淌,竹木青翠如海;寨下碧水环绕,四周青山连绵。奇特的山水,秀美的风光,构成了一幅荡气回肠的人间仙景。在修通公路前,……[详细]2、宁都赣江源水利风景区
AAA
[img][/img]
推荐2
[img][/img]
宁都赣江源水利风景区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依托大型水库团结水库工程而建,属于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景区面积60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11.25平方公里。团结水库水利枢纽是赣江源头上的重要工程,发挥着防洪、发电、灌溉等综合效益。景区水利工程景观雄伟壮观,大坝泄洪奔腾咆哮、气势磅礴。库区水质优良,山水相依,四季特色各异,冬春碧波荡漾,风景如画,尽现江南水乡风韵。……[详细]3、石城普照寺
[img][/img]
推荐3
[img][/img]
普照禅寺位于县城西北20华里的如日山。如日山原名高寨,山顶原名高灵峰。后因传说山顶庵中有一玉牌(日晷)能随日而转,故而更名。该山地处石城与宁都交界处,其北、东、南三面属石城,分别为原琴江镇桐坪、丘坊和沙塅辖地,西面为宁都县田埠乡金钱辖地。高岭峰上古有佛寺,名高灵峰庵。清乾隆十年(1745)《石城县志》载:“高灵峰庵,城西二十余里高寨,明万历间僧性期开创,国朝(清,下同)康熙十七年(1678)僧寂俦重建,雍正九年(1731)僧照苏募新”。道光四年(1824)《石城县志》亦载:“城西二十余里高寨,明万历间僧性期赁桐坪白十三郎之基建造,国朝雍正九年山主白姓重建”。康熙至雍正间又建一道观,有大师余本来在此-传教,一时门徒甚众。多次修建,佛道同存,故有上、中、下三寺庙之说。明清以来,该处曾出过惠显、了凡、德勤三为佛门宗师,正静、慈惠、法登、修城等名僧曾先后在此担任主持。清末民初,一度为罗祖教染指,后经能良、能祥等高僧拨正,并更名如日庵,重为佛寺。新中国成立后,寺中仍有常住数人,耕田自给,护持香火。“文革”运动中,僧尼被逐下山,佛寺被毁。“文革”结束后,宗教活动逐渐复苏,1979年7月石城名僧仁善……[详细]4、如日山普照禅寺
[img][/img]
推荐4
[img][/img]
如日山原名高寨,古时山顶有一个尼姑庵,相传庵中有块玉碑能随日而转,故高寨改名为如日山。?该寺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历经兴废。普照禅寺是江西规模最大的寺院之一,总体结构呈阶梯状,寺内有大小佛像100余尊,该寺有过两次人数超千人的活动。一次是84年10月的三坛大戒,另一次是88年12月的佛像开光庆典。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笔为该寺“大雄宝殿”题名。?明代万历年间,僧性期来此建寺,该寺自明清以来,曾出过四位佛门宗匠,即:惠显禅师、了凡稀寿大师、德勤亮如禅师、印慈大师。后有正静、慈慧、法登、能良、仁善等名僧先后在寺担任方丈,弘扬佛法。0期间,寺废僧散。1979年后,仁善和尚率徒福贤等来山,以其两师徒在佛教界的影响及缘份,引进大量海内外资金,重造古寺,建筑面积共6000多平方米,常住僧尼多时达50余人。1984年9月,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该寺为全省14所重点开放寺院之一。?寺院最前方是天王殿,其中殿是一层建筑,两翼是与中殿同高的两层建筑,中殿四大天王一丈多高,形神威猛,殿中间韦陀天将金盔金甲,英武异常。?“天王殿”后是主殿“大雄宝殿”,殿高15米多,巨大的廊柱,显得十分雄伟、华丽,……[详细]5、石城宝福寺
[img][/img]
推荐5
[img][/img]
宝福寺,位于江西省石城县城东南琴江河畔,为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建,大观庚寅(1110年)僧应可修。崇宁年间(1102-1106)由僧应可、道符及合院僧众募资于寺后增建七级六面宝福塔。该寺几经毁兴。元朝至正二十年庚子(1360)遭寇所毁。明洪武三年(1370)僧人明海法师重建。清顺治十二年乙未(1655)知县郭尧京重建。乾隆六年(1751)知县马尹奇祷雨于此获验,因此与典史柴文元、邑绅熊承统等筹款重修。民国初年于寺左增建玉皇坛,至此,成为佛寺,佛塔,神坛三位一体的建筑群。民国二十年(1931)冬,县当局以修城墙为名,拆毁佛寺。数年后由比丘尼证芳法师发心募化重建。民国二十九年(1940)邀请著名高僧印慈法师(中国佛学院首届毕业生,全国佛协常务理事)为住持,乃继重修扩建殿宇,重塑佛像,并亲赴上海迎取《大藏经》一部。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前清兴国县翰林谢远涵为其题书“大雄宝殿”,于是名声大著,成为全县临济宗中心道场。新中国成立初十余年,政府征作粮库和东南乡政府、东风人民公社办公;“文革”期间,寺内塑像遭毁,房舍为县木锣钉厂占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84年落实宗教政策,……[详细]6、石城阻击战纪念园
[img][/img]
[img][/img]
推荐6
[img][/img]
李腊石,原名“迎恩石”,是古代迎接朝廷圣旨的地方。古时曾有一李姓知县常在该处狩猎,后将该山改名为“李猎石”,因在石城白话中,“猎”与“腊”音相近,后人也称之为“李腊石”。李腊石山海拔398.9米。该山从北端看为一块完整的巨石,山体四周围悬崖绝壁。山体南端为连绵丘陵,与西华山风景区相连。山体植被良好,空气清新。李腊石山脚、山顶各有一座寺庙;山脚为中华庵,山顶为中华寺,香火旺盛。沿山体南侧另有一条通往山顶的步行栈道,为沿山壁开凿,现已失修,但仍保留栈道痕迹。李腊石是石城阻击战最后一道防线的主战场,现在山顶现仍保留有几百米长的旧战壕遗址。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指导,第五次“反围剿”战斗一开始便陷入了被动。1934年8月30日,地处广昌、石城之间的战略要地---驿前(与石城小松毗邻)被敌占领,中央革0据地及中央红军已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为迟滞敌北路军向中央革0据地中心地域---瑞金进犯,赢得时间保障中央机关和主力红军的安全集结与转移,中革军委电令红三军团在石城北部设防阻击敌人,当时红三军团的军团长为彭德怀,政委为-。1934年9月26日拂晓,石城阻击战正式打响,至10月7日结束,历时1……[详细]7、石城西竺寺
[img][/img]
推荐7
[img][/img]
西竺寺位于城西二公里处的西华山山顶,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两华山又名乌石嶂,周匝绵亘约五公里,幽泉怪石,所在多有。这里经常云遮雾绕,昔时古松参天,气象万千,著名的琴江八境“乌嶂松云。就是这里。今古树不存,然新松葱郁,壮丽犹在。如今山顶建起电视差转台,又添景致。西华山主峰海拔573米,“登眺时,佳气盈城,众山若螺,大江之流,净如匹练。每遇云起,由麓及巅,笼照万象。”(清道光四年编《石城县志》)环顾远处,尽领略“环县皆山,山多石,耸峙如城”县名的来由。西华山南麓的五龙岩还有著名的琴江八境之一的“龙岩瀑布。,岩上瀑布高数丈,泻落处,飞花溅王,声如雷轰;瀑布终年不竭,下接以潭,深不可测。清编县志载:“潭底有窍,潜通城西赤江滩”、又载:“唐贞观中,土人见庞眉五老,笑语岩中,迹之乌有,惟五龙交戏潭中。土人惊怖走,疾风急雨随之,遂以得名。”清代贡生陈益新描写道:“野棠细翠缀岩幽,绝壁霏霏走玉虬。云气倒垂帘影动,月痕低印水晶浮。惊人晴雨飞还急,出壑潜龙吼未休。日暮更看岚欲滴,清冷一片散寒邱。”五龙岩还有众多古代石刻。如宋代武经大夫、殿前司催锋军统制陈孝荣题刻有“清胜五龙岩”五个大字;南宋……[详细]8、桂花屋 推荐8
[img][/img]
清同治三年(1864年),天京(南京)沦陷。太平天国幼天王洪天贵福(洪秀全长子)在干王洪仁轩等人的保护下,率太平军余部南下,10月9日途经广昌与石城交界处杨家排古岭脑时遭党清军席宝田部伏击,10月23日幼天王被清军捕,即囚禁于桂花屋花厅。月初,幼天王被押抵省城,28日被江西巡抚沈葆祯杀害于南昌。该客家民居与太平天国诸多巧合,时间巧合:该民居修建于1851年,落成于1864年,与太平天国起义、沦陷时间一致;地点巧合:起义于花都,建都于南京(石头城),终结于石城;人物巧合:该民居五个马头墙与太平天国五王石城蒙难巧合。幼天王曾用毛笔在侧室南面白粉墙上提诗一首“有志攘夷愿未酬,七旬苗格得难谋;足跟踏开云山路,眼底空悬海月秋。桂花屋是县城唯一保存较好的客家民居,是清代客家民居的典型代表,体现了独特的客家建筑文化,该屋为砖木结构,悬山顶,三堂两横式民居,中有天井,后为正房,两边厢房,前0院,门额楷书阴刻“永怀”二字,年款为“咸丰辛亥年”(1851)。该屋系当年石城富豪黄性存所建造,占地面积约为1500平方米,有70余间,分三进:前厅、中厅、后厅,两侧是厢房。整个建筑富丽堂皇,高墙深院,是典型的客家……[详细]9、宝福院塔
[img][/img]
推荐9
[img][/img]
宋·宝福院塔位于琴江镇东城区。该塔是一座江南楼阁式佛塔,始建于宋徵宗崇宁元年(1102年),落成于大观四年(1110年),塔高59.8米,塔身七级六面,竹节钢鞭形砖木结构,造型独特,结构精巧,既保存了盛唐遗风,又有典型的大宋风格,可绕平座穿壁而上塔顶,登临远眺,远近山川、江城风貌、尽收眼底。建筑面积1982.12平方米,底层对边直径为10米,对角直径为12米,内空直径为2.6米,墙厚3.7米,墙外边长5.6米,自下而上逐级微收,高而不危。每级有六扇门,三开三闭。檐角悬挂铜铃,风吹铃动,声播江城。塔墙北较直而南较斜,重心自然向北移成15度夹角,结构严谨,技艺精巧,虽经800多年风雨雷震,仍挺立江边。塔砖多有“崇宁壬年”,“僧道符立”字样,底层亦有“应可”砖记。宝塔在历史上曾遭三次兵燹,进行过两次维修。宝福院塔是我国珍贵的古典建筑,是客家先民将中原文化与闽粤特色融合的结果,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国之瑰宝。1959年经江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经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10、九寨温泉度假庄园 推荐10
[img][/img]
距县城约十公里的九寨度假庄园,是集旅游度假、休闲娱乐、生态人居于一体的一个大规模温泉度假景区。九寨温泉上有瀑布、下有水潭,水温常年保持在60摄氏度。这些从奇特的丹霞地貌中冒出来温泉水,富含锰、钡、锂、锶、铁等20多种微量元素,经科学检测,对心血管疾病有着神奇的保健疗养作用和抗衰老作用。景区内设有温泉泡池、SPA中心、水上乐园、理疗中心、会议中心、美食中心、星级酒店、度假公寓、客家庄园、生态居住小区等。来到这里的特色温泉区,游人可以在群山环抱、热泉暗涌的峡谷温泉池中斜倚石窟,让身心与自然融于一体;可以在亲亲鱼疗温泉池中让群鱼近身,亲吻体肤,同鱼共戏,乐得一生逍遥;可以在微波SPA池中随微波荡漾,似少女怀春,濯足而过,恰似仙子凌波而去;还可以在热雾袅绕,恍然仙界的东巴水台偷来浮生半日闲;在阴阳太极五行SPA池中推演万物造化之旅程,追思圣贤之智慧。在这里,泡累了、乏了,可以到温泉桑拿房里让蒸腾的泉雾,清心涤肺,四大皆空,蒸得一身轻松;还可以闲卧石泉热壁,或听风观月,或悠然入梦!惬意尽在不言中…………[详细]
全部石城县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