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揭阳学宫
[img][/img]
[img][/img]
[img][/img]
推荐1
[img][/img]
周恩来同志革命活动旧址(揭阳学宫)位于揭阳市榕城区韩祠路口东侧,始建于南宋绍兴十年(公元1140)。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大规模重修。现存建筑组群座东北向西南,占地面积约16000平方米,由21座单体建筑构成,是岭南地区规模最大、配套建筑最完善、保存最完整的同类历史建筑组群,采用高台基宫殿式的三路五进、左右对称建筑布局,具有明清古建筑的风格和鲜明的潮汕古建筑特色。1957年3月20日由广东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古建筑)保护单位。揭阳学宫又称“孔庙”、“文庙”、“红学”。位于揭阳市区韩祠路口东侧,为揭阳古代最高学府。穿过热闹繁华的揭阳进贤步行街,猛然呈现眼前的是古色古香的揭阳孔庙,让人仿佛身处错乱的时空。位于揭阳榕城中心韩祠路口东侧的揭阳孔庙,庄严肃穆、飞桷凌空,被人称为“岭东古建筑的明珠”。揭阳孔庙自南宋绍兴十年孙乙辟建榕城为县治之都择址兴建,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对揭阳以至岭东地区的人文景观都起着很大的影响。孔庙周围如今已发展成了繁华的商业区,但一进棂星门,心灵马上宁静下来,环绕孔庙的斑驳古老的围墙都是风雨沧桑的沉淀,让人感受历史的厚重。这种气氛让人不得不神情凝重起……[详细]2、黄歧山风景区
[img][/img]
推荐2
[img][/img]
黄岐山位于广东省潮汕地区揭阳市区北部,自揭阳市榕城向东北4公里,市区晓翠路一直延伸到公园大门前,主峰海拔293.1米,总面积1180公顷,为黄岐山风景区。此处林木葱郁,群石嵯峨,胜迹众多,古有九庵十八寺之说。黄岐山是揭阳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个象征,自古以“黄岐晚翠”列为揭阳八景之一,是揭阳最出名的山脉。黄岐山位于揭阳市区北4公里,市区晓翠路一直延伸到公园大门前,榕江北河从山下缓缓流过,主峰海拔293.1米,总面积1180公顷。黄岐山是揭阳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个象征,自古以“黄岐晚翠”列为揭阳八景之一,是揭阳最出名的山脉。山上有九庵十八岩,山颠有岐山塔,山中有月容墓、侣云寺、卧云洞等名胜古迹,有“海滨邹鲁”摩崖石刻等二十余处。还有珍稀罕见的古槐、风景秀丽的水库和岭南佳果。从南麓登山,岔道向东,有月容墓、竺岗岩、凤岗岩、侣云寺(明天启年间,揭阳县令冯元飚葬妾月容与竺岗岩,建侣云寺宾铸钟铭记其事。)。山之西,有崇光岩(即松光岩),历代墨宝石刻甚多,颇有佳作。上顶峰,则见岐山塔,俯瞰,群山如聚,榕江如练,若当落日返照,近村远郭风光无限,尽收眼底,即为古八景之:“黄岐夕翠”。山上有九庵十八岩,山颠有歧山……[详细]3、榕城双峰寺
[img][/img]
推荐3
[img][/img]
双峰寺位于榕城区东山莲花心,与潮州开元寺、潮阳灵山寺并称“潮汕三大名刹”。始建于宋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原址在磐溪都双山,后移建于此。其内有大雄宝殿、天王殿、藏经阁、地藏阁、东西长廊,寺中之“寿”字碑(五代希夷先生陈抟书,碑本移刻于肇庆。原碑刻在四川大足县,全国各地摹刻者颇多),“虎”字碑(清张国梁书)颇足赏味。为古八景之一“双峰晚钟”,当夕阳西下,飞鸟归巢之际,漫步寺中,香烟袅袅,木鱼笃笃,钟鼓声声,令人闲逸出尘,陶然忘机。双峰寺为潮汕地区现存三大古寺之一,现为揭阳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揭阳市区马山巷。始建於宋绍兴十年(1140年),旧址在磐溪都双山(今桂岭镇双山村),为法山禅师所创。明初,石山禅师移建於县治马山巷今址,乃粤东地区一大丛林。是时寺宇壮观,佛相庄严,茂林修篁。每当夕阳西坠,钟鼓钹铎齐鸣,梵呗阵阵,木角笃笃,景色迷人,为礼佛和游览胜地。扩建后规模宏大,遂与潮州开元寺、潮阳灵山寺并称“潮汕三大名刹”。后历经两次扩建重修,全国佛协主席赵朴初为寺宇题匾。重修后寺院呈四合院布局,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前厅、大雄宝殿、泰佛殿,有东西两廊。寺中有历代文人雅士碑刻岁通,寺中有砖刻五……[详细]4、揭阳关帝庙
[img][/img]
推荐4
[img][/img]
揭阳关帝庙位于揭阳市区天福路。也称“武庙”,是揭阳市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明万历29年。关帝庙祀关云长,褒其忠义。庙为三进院落四合院布局,正殿为重檐歇山顶。屋脊有花鸟嵌瓷,工艺十分精湛。前厅有八卦形藻井,雕刻有“桃国三结义”等题材的人物画,为广东省同类建筑所罕见,有极高的文物价值。中厅两边墙壁上嵌有石碑多处。其中有光绪初年福建巡抚丁日昌疏奏慈禧及光绪帝为该庙赐盈额的碑文,对研究关帝庙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古榕武庙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七年,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保存了粤东地区唯一的清中期神庙戏台,是潮汕地区历史悠久,影响较为深广的重要的古代宗教建筑,特别是获得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颁赐的“威宣南海”匾额,均充分显示该庙在同类古建筑中的重要地位。古榕武庙整体呈对称院落式布局,从山门、两廊、拜亭、大殿到后楼,组合井然,稳定刚健,极具明清建筑风格和潮汕地方特色。庙内主体建筑都保存较好,其灰塑、嵌瓷、木雕、彩绘与石雕等装饰工艺丰富多彩,艺术价值极高,特别是题材丰富、刀法圆熟、技艺多样的建筑木雕精美稀有,在广东乃至国内均属罕见,其前檐梁架木雕,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古榕武庙各组成部分在建筑结构、材料、构造和……[详细]5、丁日昌旧居
[img][/img]
推荐5
[img][/img]
丁日昌旧居也称丁府、丁氏光禄公祠,位于榕城区元鼎路,是清代洋务运动代表性人物丁日昌所建。丁日昌祖籍丰顺,历任苏松太道、江苏巡抚、福建巡抚和兼理各国事务大臣等职,晚年寓居揭阳榕城,为纪念其父“光禄公”,于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兴建这座大型祠堂。整座建筑占地面积6100平方米,主体建筑坐北朝南,大门前原有主人官阶显赫象征的照壁、月池和旗杆夹。丁府正厅三进,正厅的两旁左右各有两条直巷护卫,每条直巷之内,又各有小院落四座,每座院落的木雕各有特色,争奇斗胜。丁府的建筑格局,按潮汕人说法,叫“百鸟朝凰”,共有九十九间半屋室之多,所谓半间,指丁府内有一处地下室。丁日昌旧居是清代洋务派实干家丁日昌在全国唯一的旧居,建筑规模宏大,布局实用大方,木雕精美且极具地方特色,保持了潮汕地区传统的建筑结构、材料和工艺特点,梁架、屋脊的彩绘和泥塑采用了一些西方建筑图案,其中西合璧的处理手法,开创了潮汕地区引用西方营造法式的先河,在潮汕地区建筑史上极具代表意义和研究价值。丁日昌旧居辟有丁日昌纪念馆内。他许多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产生相当影响的奏折、文章,都是在旧居撰写的,并留下部分实物,具有极高的价值。展览馆展出……[详细]6、邹堂古村 推荐6
[img][/img]
邹堂古村,一个古朴的乡村,位于广东省揭阳市空港经济区地都镇,背倚桑浦山,面朝榕江水,东部与汕头市金平区、北部与潮州市潮安区接壤206国道贯穿而过,这里又是潮汕三市的交界处,其地理位置十分优越。邹堂郑氏祖祠俗称“始祖祠”,位于邹堂里面的乌美村,于明朝穆宗隆庆二年(1568年)建成,是邹堂郑氏之11世祖郑旻告假回乡修建祖祠时所建的。郑旻是明嘉靖丙辰年(1556年)进士,授官兵部主事,曾任贵州布政司、四川按察等职,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有口皆碑。其祖祠几经焚毁再建再重修,如今依然屹立在邹堂山下,古风依旧。“科第世家”石牌坊坐落在祠外,为二层式石基的三门四柱全石结构,高约5米,宽约7米;此乃郑旻的五世孙郑其崇中举之后归故里修祠所立,这石牌坊见证了邹堂郑氏一族的荣耀与辉煌,自郑旻首中进士之后,五世之中就有四代科甲,确实不得不令人称赞。据说邹堂乡曾产生了1名进士、5名举人、40名贡生,乡间多处可见到“明经第”的古宅。郑氏祖祠和“科第世家”石牌坊浑然自成一体,独树一格,更是邹堂乡的文化象征,激励着邹堂人崇文向学,孜孜不倦求知。清康雍年间邹堂乡沙池尾出了一个秀才郑文海,字明若,乡人称之为秀才公,郑文海于……[详细]7、赤岭口墓
[img][/img]
推荐7
[img][/img]
赤岭口墓位于揭阳市仙桥镇平林村赤岭口山北坡。1982年清理南朝墓3座。由东至西并列。一号墓平面呈长方形,单顶砖室墓,只有一个棺室。墓长4.15米、宽0.9米,墓向330°。墓底铺砖成人字形,墓壁和封门用一丁三顺的砌法。墓被盗,随葬品有青釉罐、杯、碟等。二号墓平面呈凸字形,为双层圆券顶砖墓,方向335°,墓长6.9米,宽1.25米。分甬道、前室、棺室和下水道四部分。墓底铺砖成人字形,墓壁高0.8 至1米开始起券。下水道设在甬道前端,穿过甬道与前室出水井相通。前室左右两壁有对称的砖砌假直棂窗。靠近棺室砌双层拱门,棺室长3米、宽1.25米,后壁残高1.4米,有拱顶壁龛。发现一块带铭文的灰砖,上有“大明四年”四字(南朝刘宋的年号,即公元460年)。墓被盗扰,出土随葬品有绿釉杯、碟,陶罐,滑石猪和残银饰片。三号墓与二号墓相距6米,墓向310°,为夫妻合葬三室墓。左、中、右三室并列,平面呈“州”形,由三个中字形双券顶墓组成。封门上有额墙,前室有甬道,底铺砖成人字形,墓壁双砖,0.5米至0.8米开始起券。墓全长7.56米,宽5.76米,各墓室布局基本相同,由封门、甬道、耳室、过道、棺室等组成,室内亦……[详细]8、梅云内畔公园 推荐8
[img][/img]
梅云内畔公园在紫峰山北侧,一个新建成的公园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这就是榕城区梅云内畔公园。该公园占地面积20亩,总投资240万元,于2004年12月建成投入使用。公园以顺其自然、保护原貌为原则,充分利用紫峰山的自然资源,建成水泥路、桥梁、亭台楼阁、游泳池等设施。漫步在内畔公园,只见青山如屏,九曲桥迂回曲折,游泳池碧波荡漾,而山风徐徐,果林飘香,让人倍感惬意。内畔公园是内畔村于2003年下半年筹建的。该村的干部们认为:改革开放后,村民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应该提高生活质量,有更高的精神追求了。而自家门口有天然的青山绿水,何不把紫峰山下一片荒草地利用起来建一个公园呢?当这个想法在村里公布时,村里顿时轰动了,村民们连声称好,并愿出钱出力。资金采取集体出一部分、村民集资一部分,在外地的内畔村人也为美化家乡慷慨解囊。资金落实后,村里统一规划,除了利用天然资源,还结合防洪、蓄水、溉灌等功能,合理设计,使之风景秀丽又能发挥实际作用。内畔公园的建成,带动村民掀起了“晨练热”。每逢节假日,来此晨练、爬山的更是络绎不绝。内畔村还计划兴建老人活动中心、儿童游乐场等活动设施,使之成为既高雅又富有现代气息的休闲娱……[详细]9、邹堂郑氏宗祠与牌坊
[img][/img]
推荐9
[img][/img]
邹堂郑氏祖祠俗称“始祖祠”,位于揭阳空港经济区地都镇乌美社区,于明朝穆宗隆庆二年(1568年)建成,是邹堂郑氏之11世祖郑旻告假回乡修建祖祠时所建的。郑旻是明嘉靖丙辰年(1556年)进士,授官兵部主事,曾任贵州布政司、四川按察等职,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有口皆碑。其祖祠几经焚毁再建再重修,如今依然屹立在邹堂山下,古风依旧。“科第世家”石牌坊坐落在祠外,为二层式石基的三门四柱全石结构,高约5米,宽约7米;此乃郑旻的五世孙郑其崇中举之后归故里修祠所立,这石牌坊见证了邹堂郑氏一族的荣耀与辉煌,自郑旻首中进士之后,五世之中就有四代科甲,确实不得不令人称赞。据说邹堂乡曾产生了1名进士、5名举人、40名贡生,乡间多处可见到“明经第”的古宅。郑氏祖祠和“科第世家”石牌坊浑然自成一体,独树一格,更是邹堂乡的文化象征,激励着邹堂人崇文向学,孜孜不倦求知。清康雍年间邹堂乡沙池尾出了一个秀才郑文海,字明若,乡人称之为秀才公,郑文海于1737年倡开溪筑长堤,将几千亩咸田改造成良田,其功绩载入史册,颇见辉煌。目前位于枫美村境内沙池尾的“纯笃公祠”及郑文海读书处——“德邻居书斋”、郑文海故居——“栏杆厅”古居民建筑……[详细]10、龙珠马寺
[img][/img]
推荐10
[img][/img]
龙珠马寺龙珠马寺又名龙山岩,位于揭阳市榕城区以南10公里,离206国道仅约700米,紫峰山脉南部的仙桥区古溪西岐山的龙珠寺,原名“龙珠马寺”,创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1983年开始重建,1990年由榕城双峰寺调来释新正住持,并于10月落成开光(释定持法师主法),后又扩建下堂。该寺原为道教之观,故今之建筑风格为道教的“四点金”形式。现已成为规模可观的佛教梵宇。未至寺,远远就可见到高达13米的白色石雕观音像,脚立龙头站于湖中。在登寺的石阶旁边,又有一尊送子观音石雕像,高7.5米,屹立于七八米高的巨石上,左手托一小孩,体现送子的慈悲之心。进入山门,两旁各有一座佛光亭和龙辉亭。寺坐北向南,现建筑面积已逾千平方米。正中依次是天王殿、大雄宝殿,殿后左上方是观音阁。从大雄宝殿左边偏门出去,又是一番景致。左边是放生池,供香客放生龟鳖等野生动物。池中立有滴水观音石雕像,高3.5米。沿石级而上,就是观音阁,内供一龙一马一雕像。龙口含珠,原名龙珠马寺即由此而得。观音阁旁边供有宋大峰祖师。今殿宇庄业,依山而建,错落有致,观音高耸,山水秀丽,香火颇旺,它成为揭阳市一处旅游佛教胜地。……[详细]
全部榕城区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