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切换风格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connect_header_login!

!connect_header_login_tip!

!header_login!

!header_login_tip!

查看: 1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广东省东莞市旅游景点介绍,广东省东莞市旅游景点列表

[复制链接] [view_bdseo_push]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0-12-7 10:30: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mg][/img]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大家团结》报社遗址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大家团结》报社遗址位于大岭山镇大岭村大王岭村民小组,GPS坐标:北纬22°5300.4,东经113°4828.8,海拔高程41米。该遗址为一座泥砖民房,面阔11米,进深9.3米,建筑面积102平方米,硬山搁檩结构,典型的“金包银”砌法。1940年10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挺进东莞大岭山区创建抗日根据地。《大家团结》报于1941年1月由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创办,杜襟南任社长,这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广东敌后游击区创办的第一份报纸。该报为油印版,最初为16开,后改为8开小报本,每个星期出版一期,共出版了20期,主要进……[详细]

[img][/img]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马山情报点遗址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马山情报点遗址位于大岭山镇百花洞村马山山腰龙岩洞内,洞口位于马山七姐庙旁,入口高约0.5米,该石洞通往古庙下方的山谷,出口有多处,洞内通道时而狭窄时而宽阔,而且极其弯曲。GPS坐标:北纬22°5422.4,东经113°4703.4,海拔高程152米。此情报点为1941年初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第四、第五小队的主要活动场所。情报员接受任务后,以马山七姐庙为落脚点,白天隐蔽天黑进村,有时一夜转移几个地方,然后再将收集到的情报放到此石洞内。1943年11月,日军对大岭山抗日根据地发动“万人大扫荡”,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广东人民抗日……[详细]

[img][/img]
大岭山抗日民主政权连平联乡办事处遗址
[img][/img]
  大岭山抗日民主政权连平联乡办事处遗址位于大岭山镇连平村计岭村民小组。GPS坐标:北纬22°5603.5,东经113°4753.6,海拔高程33米。该遗址原为李氏宗祠,始建于清代,坐东北向西南,三开间两进四合院式布局,面阔11.3米,进深17米,建筑面积192平方米。1940年10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挺进东莞大岭山区创建抗日根据地。1941年5月,第三大队配合中共地方组织,在大岭山区已建立8个乡抗日民主政权的基础上,成立全区性的政权机构——连平联乡办事处,办事处设在李氏宗祠,马来西亚归侨刘荫为主任,负责处理根据地内的民政事务,实行减租减息,组织生……[详细]

[img][/img]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前线指挥部遗址
[img][/img]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前线指挥部遗址位于大岭山镇观音山的观音庙。因山如观音坐骑狮子横卧,山上又有石似观音坐像而得名。山前有巨石如更鼓,故又名更鼓楼山,山腰建有观音庙。GPS坐标:北纬22°5307.9,东经113°4752.5,海拔高程119.3米。1941年6月1日,国民党顽军分两路向大岭山进犯:一路由驻金桔岭的刘光、杨参化两个大队向太公岭、百花洞进攻,在长排坡地受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大华队、虎门队及民兵自卫队的阻击;另一路黄文光大队150多人,从大朗经杨屋,约在上午10时到达大塘村。两路国民党顽军因配合不上,黄文光部不敢贸然开进大王岭,准备……[详细]

[img][/img]
五郎家塾——大片美游击队税站遗址  五郎家塾——大片美游击队税站遗址位于大岭山镇大片美村大围,GPS坐标:北纬22°5405.7,东经113°4843.6,海拔高程31米。该遗址坐西向东,占地长11.6米,宽14.1米,面积约163平方米,是一栋一院一进四间并列的清代建筑。1943年12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成立后,为冲破日伪军的经济--,保障部队给养,东纵司令部决定成立东宝路西税务总站,在各地成立收税分站。大片美税站属于路西税务总站东莞中站一个分站。白天税务人员深入到连平圩、大沙圩、大塘圩、杨屋圩等圩市征收税款,傍晚回到税站缴款,税款集中后再缴到路西总站。税站人员除做好征税工作之……[详细]

[img][/img]
东莞新二区抗日民主政府遗址
[img][/img]
  东莞新二区抗日民主政府遗址位于大岭山镇连平村大石板,GPS坐标:北纬22°5539.1,东经113°4838.9,海拔高程32米。该遗址原是硬山顶三层砖木结构的炮楼,坐东向西,宽5米,深9.5米,北侧为金字水瓦房,总占地面积约47.5平方米。1939年,连平村村民黄吉华为防盗匪,建成此座炮楼。1958年,该炮楼被拆去两层,北侧瓦房于1990年改为一层砖混合结构水泥房。随着大岭山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1941年4月初,东莞县第一个抗日民主政府连平乡民主政府成立,乡长李金腾,副乡长刘桂平,乡政府驻地就设在该炮楼。1944年8月13日,抗日民主政权东宝行政督……[详细]

[img][/img]
大沙西门楼——东江第一支队第三团团部遗址
[img][/img]
  大沙西门楼——东江第一支队第三团团部遗址位于大岭山镇大沙村新围西侧,GPS坐标:北纬22°5555.4,东经113°5000.8,海拔高程21米。该遗址始建于清代,坐东北向西南,平面呈长方形。长4.70米,宽4.21米,高5.2米。单间砖木石结构,青砖墙体,正门门框、勒脚以红砂岩石砌筑,红砂岩门匾,门头上方墙体饰彩色壁画,墀头有彩色灰塑。1948年2月,根据中共中央香港分局指示,东江南岸地区的人民武装部队统一进行整编,成立广东人民解放军江南支队,把惠东宝护乡团下属的大队扩编为团,第三大队编为江南支队第三团,张军任团长、黄华任政治委员,下辖东莞和宝安两个大……[详细]

[img][/img]
江南青年公学第二分校遗址  江南青年公学第二分校遗址位于大岭山镇大环村大环路六巷10号,GPS坐标:北纬22°5501,东经113°4712,海拔高程54米。1949年6月,全国解放战争形势大好,解放军已渡过长江,直迫华南,广东解放在即。为迎接东莞解放,需培养一支入城的工作队伍(接管城市的工作队),中共东(莞)宝(安)县委于1949年7月在大岭山解放区成立江南青年公学第二分校,黄永光任校长,张斌(陈华)、王广(方东)任副校长。于同年8月开学,学员58人,大部分来自虎门莞城地区,部分来自广州和香港。校址设在村民吴统家中,是一所三间二廊的客家民房;有时还在本村吴氏家祠讲课。授课以集中上……[详细]

[img][/img]
中共东莞县委、县人民政府遗址  中共东莞县委、县人民政府遗址位于大岭山镇大环村黄围四巷5号,GPS坐标:北纬22°5451,东经113°4705,海拔高程33米。该遗址坐东北向西南,是一座建有两间瓦房的民房,长19.1米,宽19米,总面积362.9平方米。1949年9月1日,为在思想上、组织上、工作上做好迎接广东解放的准备,中共江南地委发出通令,对东莞、宝安两县的组织和干部分别进行调整。分别成立东莞县委和宝安县委,东莞县人民政府和宝安县人民政府;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一支队第三团及政治处为东莞、宝安两县最高军事领导机关,地方连队、武工队平时受县政府领导,战时统一受团部指挥;中……[详细]

[img][/img]
葵衣队战斗遗址  葵衣队战斗遗址位于大岭山镇大沙村,GPS坐标:北纬22°5558,东经113°502,海拔高程30米。1940年6月18日上午,一队日军约四五十人,冒雨从莞城经连平圩方向直窜大沙圩。中共大岭山区委组建的大沙联防自卫队关闭大沙圩围门,并在围墙内向敌人射击。日军闻-声即组织进攻,妄图冲入圩内。大沙联防自卫队骨干、共产党员殷天赐一面指挥队员抗击,一面打鼓传讯。鼓声传到了洪圣公约“十约会”的联防村庄,10多分钟内,“十约会”的联防自卫队员穿着葵衣(蓑衣),从四面八方纷纷赶来,包围了日军。四周群山响起-声,日军一时懵了头,见势不妙,退到桥头山顽抗。联防自卫队第一次……[详细]

[img][/img]
百花洞战斗遗址  百花洞战斗遗址位于大岭山镇百花洞村境内,GPS坐标:北纬22°5455,东经113°4753,海拔高程42米。1941年6月10日晚,驻东莞莞太线的日军长濑大队400余人,驻厚街伪军第30师一部200多人,分两路(日军主力从东莞莞城向南,经上下山门、髻岭;伪军从桥头、大迳)进犯大岭山,拟定在拂晓时会攻大岭山抗日根据地中心百花洞村。当敌人进入百花洞村附近时,被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警戒部队发现。第三大队在曾生、邬强的指挥下,立即紧急动员战斗,游击队和各乡的抗日自卫队迅速占领了村四周的高地。11日拂晓,两路日伪军进抵百花洞村,第三大队和抗日自卫队趁敌人立……[详细]

[img][/img]
大岭山革命烈士纪念碑  大岭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坐落在东莞市大岭山镇中心区大岭山公园内。为纪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大岭山牺牲的120多位烈士,大岭山人民公社委员会于1966年8月投资建造了总占地面积100平方米的大岭山革命烈士公墓。1983年10月,大岭山区公所拨款重修,扩建为大岭山革命烈士纪念碑,总占地面积扩大到400平方米,由东莞市人民政府撰写碑文。2001年8月,大岭山镇人民政府在建设大岭山公园的同时,再次拨款100多万元,拆旧重建,于2001年10月竣工。扩建后的纪念碑总占地面积2997平方米。碑柱与公墓、红棉树同在南北走向的一条轴线上。碑柱的正面对着烈士们当年战斗过的大岭……[详细]

[img][/img]
东山庙——东宝工农红军领导机关遗址  东山庙——东宝工农红军领导机关遗址位于东莞市大朗镇屏山社区对面的东山。1928年5月28日,东莞、石龙、宝安三地中共党组织在东山庙召开联席会议,决定以东莞、宝安交界的东山为中心,向东莞、宝安邻近发展,实行武装割据,进行土地革命。东莞、宝安两县的县委负责人进驻了东山,在东山庙设立领导机关。两县党组织领导的部分武装队伍,也开进东山。党组织按照红军制度,对集中的武装编为红军建制,准备从游击战争入手,扩大红军和赤卫队组织。他们一方面派人做瓦解国民党军队的工作,试图发动士兵起义;一方面深入东山附近农村,散发宣传品,宣传土地革命,惩办罪大恶极的土豪劣绅和-分子。由于……[详细]

[img][/img]
南石陈公祠——东莞新一区抗日民主政府遗址  南石陈公祠——东莞新一区抗日民主政府遗址位于大朗镇南石区166号侧,始建于明代宣德年间,清道光四年(1824年)和2002年两度重修,GPS坐标:北纬22°5702.5,东经113°5545.0,海拔高程26米。1944年5月15日,路西东莞新一区抗日民主政府在巷尾村南石陈公祠正式宣布成立,管辖东坑、梅塘、大朗等地。赵督生任区长,卢鉴明、古海生、陈鉴泉为区员。区政府设三个委员会:抗日自卫委员会、生产建设委员会、联乡委员会。其中,抗日自卫委员会有一个中队约六七十人的武装。同年6月,新一区政府梅长塘办事处成立,辖梅塘、长江、塘厦等地。办事处有武工队5至7人,……[详细]

[img][/img]
竹山战斗遗址  竹山战斗遗址位于大朗镇竹山社区敦煌岭,GPS坐标:北纬22°5754.0,东经113°5530.5,海拔高程28米。1945年5月9日,盘踞在寮步的日军一个中队100多人沿莞樟公路进犯大朗,企图抢粮。当日军行进到黎贝岭、竹山附近莞樟路段时,东江纵队第一支队猛豹大队在大队长沈标和政治委员李少清的指挥下,根据地形地貌,在竹山敦煌岭上伏击敌人。猛豹大队把日军四面包围,猛烈冲锋,将敌打垮。日军狼狈逃走,进入竹树山的一部被压在水田里及山脚下。此战,猛豹大队政治委员李少清等8人牺牲,大队长沈标等10人负伤;打死打伤日军35人。当天下午5时,驻松柏朗村的猛豹大队和村民……[详细]

[img][/img]
屏山水口伏击战遗址  屏山水口伏击战遗址位于大朗镇屏山社区东山的半山腰上,GPS坐标:北纬22°5220.6,东经113°5610.3,海拔高程81米。1948年5月,为粉碎国民党的第一期“清剿”,巩固和扩大根据地,广东人民解放军江南支队第三团政治委员黄华、副团长林文虎、副大队长何棠,率钢铁队和金重队向大岭山区挺进,在屏山水口(现为大朗镇屏山社区)驻扎。5月16日,国民党靖海部队驻虎门要塞第二大队第五中队、县警第四大队第九中队刘定加以及李积仓自卫队约200人从霄边出发,准备进攻梅塘,途中在犀牛陂荔枝园休息。三团得到消息后决定在东山坳伏击这股敌人,布置钢铁队设伏于坳南侧高地,金……[详细]

[img][/img]
水平革命烈士纪念碑  水平革命烈士纪念碑坐落在东莞市大朗镇水平村。为纪念东山坳伏击战牺牲的烈士而建。东山坳位于大朗镇屏山村(原属水平生产大队),紧靠东山,有一山路通往黄江镇梅塘地区。1948年5月,为了粉碎敌人的第一期“清剿”,巩固和扩大根据地,广东人民解放军江南支队第三团政委黄华、副团长林文虎、副大队长何棠,率钢铁队和金重队向大岭山区挺进,在屏山村驻扎。5月16日,国民党军队约200人从霄边出发,准备进驻梅塘,途中在犀牛陂荔枝园休息。三团得到消息后决定在东山坳伏击这股敌人,布置钢铁队设伏于坳南侧高地,金重队占据坳顶,并派一个班控制主峰,另一个班斩断敌后路。经过两个小时的战斗……[详细]

[img][/img]
松柏朗革命烈士纪念碑  松柏朗革命烈士纪念碑坐落在东莞市大朗镇松柏朗村。为纪念东江纵队猛豹大队政委李少清等6位烈士及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一名游击战士而建。1945年6月9日,驻东莞寮步的日军100余人,沿莞樟公路出动抢粮。东江纵队第一支队猛豹大队在黎贝岭截击日军,毙伤敌35人。战斗中,大队政委李少清等6名指战员英勇牺牲。当日下午5时,驻松柏朗村的猛豹大队和村民在该村为李少清等6名抗日烈士举行隆重葬礼。1948年春,该村群众把与国民党军队作战牺牲的一名游击战士附葬于此。1961年9月,松柏朗村按当地传统习惯,把7名烈士的骸骨装于灵塔,呈一字形排列。1963年8月,建成灵塔屋式样,此……[详细]

[img][/img]
犀牛陂革命烈士纪念碑  犀牛陂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大朗镇犀牛陂村井水尾,GPS坐标:北纬22°5211.8,东经113°5241.0,海拔高程46米。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曾在犀牛陂与敌人展开过多次战斗,一些游击队员在作战中英勇牺牲。东莞解放初期,犀牛陂村群众找到其中的两位烈士的骸骨,装好埋在村中的一座小山包上,用水泥密封好。1975年春,为纪念这两位烈士,犀牛陂大队在这座小山包上修建烈士纪念碑。2007年8月重建。该纪念碑坐东南向西北,麻石砌筑,碑高2.01米,底座长1.4米,正面刻着“革命烈士纪念碑”7个红字,碑两侧……[详细]

[img][/img]
松木山革命烈士纪念碑  松木山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大朗镇松木山村锦绣区花果山,GPS坐标:北纬22°5404.6,东经113°5432.9,海拔高程31米。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时期,松木山是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一支队第三团的游击基地之一,部队经常在这里活动,曾经与日伪军和国民党-军队展开过多次的战斗。抗日战争期间有5名游击队员在这里牺牲。1944年为纪念在松木山牺牲的游击队员,松木山村的群众把5名烈士葬在狗门岭(地名)。1962年,为了让烈士得到更好的安息,把烈士的骸骨迁移到松木山村花果山上。1989年,松木山管理区对墓碑作了重修,所立纪……[详细]
  • [第1页]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最后一页]
  • [下一页]
  • 生活圈制作

    转载请说明出处,本文地址:http://www.bike163.net/thread-33843-1-1.html
    分享到: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