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数:1 天
时间:12 月
人均:80 元
和谁:和朋友
玩法:人文,自由行,周末游
作者去了这些地方:
上海
上海自然博物馆
世博会博物馆
静安雕塑公园
发表于 2017-12-10 09:40
2017年12月9日,星期六,是个大晴天,虽然有点冷,上海的早上气温只有5度,可是想想要去很久都未去成的上海自然博物馆,心中还是很期待。
之前下载了它的APP,也关注了其微信号,知道可以利用其微信号里面的“语音讲解”来了解其展品。上海地铁13号线直接有“自然博物馆站”,于是还是选择了地铁出行。
13号线世博会博物馆站上车。
早上要正能量一点。
到了13号线“自然博物馆站”。站内十分清凉。
选1号口出去。
出口靠近地面处,是块巨大的马赛克镶嵌画。
站口一只流浪猫守在那里。
9点开门。现在还稍早。
就先去陪陪它。
陆续有游客来了。
参观都要从这个口子进去。
这里是博物馆正门入口。对着山海关路。
它还是有人关心的。
等来了几个小伙伴。
就先成为镜中人。
入馆后是先上到2楼。然后一层层下去参观。
带小朋友的,应该在开馆后赶紧到B2“探索中心”,进行各项活动的预约。当日预约满了,就没戏唱了。
这里就是“抚触”处。
亲子们都很开心。
我就看看附近。
东西太多,就随便走走。
里面的生物都很精神。
这些骨架若是动起来,是很震撼的。
选择穿越这里。
我想去看“上海故事”。
到了“上海故事”。其门廊地上这块大图很有讲究。汇聚了上海本地的一些动物。
没其他游客,刚好将上海是如何形成的这部片子完整地看了下来。
跟着志愿者讲解员听听,还是很有收获。
如何区分上述两种动物?
一个有黑眼圈,一个则没有。
这些,在我们的城市里都难得一见了。希望随着环境的改善,它们会出现得越来越多。
看完“上海故事”,到B2的“探索中心”打打样。
小朋友来这里很开心。
有挖掘等活动,但都要预约。
来到边上的“大地探珍”。里面一位爷爷级的志愿者讲得非常好,广征博引,让人有触类旁通之感。
看到红珊瑚,我在旁插嘴,说了石崇和王恺斗富的故事,又引出老爷爷一大段。听得实在太爽了。
这些算有机质的。
还有它,也是有机质的。
四大名玉。
爷爷讲了个和氏璧的故事。
大自然的成绩。
这里爷爷也讲到吴钩剑。有讲到吴钩剑表面涂层与1930年代德国公司发现了制造工艺的故事。
这里爷爷讲到夜明珠。其实就是打磨好的萤石。
很漂亮。
这片是志愿者爷爷的主打区域。
是块可触摸屏。
我试点下“镁”。
出来是这样。
镁金属在今后的运用是极为广泛,包括运用到医学领域。今后会出现可吸收的镁金属制品。如内固定用的钉子。
如果骨折固定后病人不用再拔钉,实在是莫大福音。
有深入浅出的讲解,看得就更有收获。
顺便再看点。
出来之后,去看个片子。
片子也就十多分钟。
走到大马门溪龙的后面。
它那么大的身量,若它解出一个粪球,估计也能把小动物砸死。
远处有直通电梯可以上上下下。
长脖子龙的介绍。
到了饭点,去2楼的“起源之谜”旁的餐厅随便吃点。
地方太小,客人太多。
出来再看。
从上面俯瞰,更觉震撼。
抚触区午休中。
不能虐待动物。
这里的游客实在太多。
还是去了人少的“上海故事”。
一个个对着,找一找。
雁阵。
看到大翻车鱼之后,出来。
走到这里,和马门溪龙的正面,依然有距离。
准备来看预约的电影。
原来有5次毁灭。
每次毁灭都能获得重生。
提前10分钟等候,凭预约的8个数字进场。
工作人员会拿着PAD来确认。
玩迪士尼,要去看里面的各个表演。自然博物馆内的电影也是不容错过。
看完出来,再随便走走。
俯瞰。
站着看点人类之路。
看看我们的近亲。
都是猴哥。
随便挑几个顺眼的。
这化石在贵州旅游时见识过。
下午了,这里光影绚烂。
对于生死的认识。
原来每个楼层都有快餐厅。
某个片集将“BIG BANG”译成“生活大爆炸”。
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
发财树的学名。
看到“虫洞”,有点累了。
看完预约的14:30“宇宙大爆炸”片子,就出来了。
临走前,拍个镶嵌彩窗。
外面的静安雕塑公园内阳光灿烂。
天气冷,实时游客不多。
上午记得9点多才150多人,到中午才2000多人。
自然博物馆就在小鹿的身后。
当初的大狼身上应该没有那束装饰。
看见一个小朋友在帮园林工人浇水。
又到秋黄叶落时。
当时不晓得,其实上海已经入冬了。
今年秋天才55天。
但是,即使再冷,有阳光就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