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道明身为影协主席,你觉得他是不是最实至名归的一个?
陈道明身为影协主席,他是最实至名归的一个,可以说当之无愧,众所周知,陈道明老师在圈内的名气任影协主席没有不佩服的不服气的。
陈道明
陈道明是国宝级老戏骨,国家一级演员,从出道至今塑造了很多家喻户晓的经典角色:溥仪,刘邦,陆焉识,蒋介石,1978年进入中央戏剧学院,1981年开始演出话剧,1988年主演电视剧《末代皇帝》,就获得“金鹰奖”,最佳男演员和“飞天奖”优秀男主角奖。《康熙王朝》中的康熙,从青年康熙演到老年康熙,可以说是演出了青年人的“狂”,老年人的稳重,这个和陈宝国老师的《大宅门》中的白景琦都是一人从青年演到老,演技不得不说很厉害。
演技不说,当选影协主席,这个即和专业素质,口碑有关,更重要的是做人,其实大家可以仔细回忆下,陈道明老师很少参加综艺节目。
陈道明是演艺界的一股清流
陈道明是演艺界的一股清流,为人低调,不喜张扬。娱乐圈绯闻满天飞,明星大腕高调露脸,常常霸屏,但这些都与陈道明毫无关系。生活中的他,不喜热闹,社交甚少,更愿意在清静中守著家,守著结婚几十年的妻子,在清静中看看书,练练字,享受家的温馨和学海的浸润。他的文章能让人感受到他的修养,感受到他对生活的深刻领悟和他清丽的文笔;他的书法绝非一般名人书法可比,大气简约,笔法遒劲,自成一家。
陈道明优点
陈道明专业素养高,有文化底蕴,是知识分子,作品质量好,在行业内少有。陈道明在圈内圈外机会没有不好的传闻。口碑非常好。说明做人低调踏实。陈道明在多次公开场合的三观正确,有正气,有组织协调能力。陈道明从业时间久、资历深、有威望。陈道明是选举出来的,说明众望所归。
娱乐圈对社会风气影响大,这个时候需要提高娱乐圈整体素质。首先就是要提高管理领导的素质。把诸如偷税漏税、黄、赌、毒、婚姻和绯闻的过度炒作、影片的粗制滥造等等现象尽量减少,乃至杜绝,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行业风气。
影视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整个社会的审美观,价值观的混乱,特别是对于青少年审美和价值取向的影响,影视媒介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我们呼唤著我们的艺术家们能够创作出能真正表现时代精神,人民意志,中华文化底蕴的好作品,我们期待更多德艺双馨的艺术家肩负起社会责任和使命,在舞台上弘扬正气,演绎真善美,把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去。
演员陈道明去世了吗
截止到2022年8月25日,演员陈道明没有去世。
1971年,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去陈道明所就读的十二中招生,朋友们把陈道明押到考试所在地的宣传队。他不想面试却被评委老师选中,进入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学习舞台剧表演。
1978年进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进修班研习表演理论,结业后分配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任演员。
1981年演出毕业话剧《无辜罪人》。1982至1984年任中央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电视剧艺委会导演。
陈道明是一个既传统又保守的演员,无论从人品还是艺德上来看陈道明都是非常的优秀。人们很少在各种综艺节目中见到陈道明,他总是很低调,不喜欢“显摆”,更是不大和圈里的人来往,并不是他孤傲不群,而却是他的一种平和自然的生活方式。
他很爱自己的家庭,深爱自己的妻子和女儿,也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才始终坚持着这种清微淡远的生活习惯,为了避免拘俗守常,他除了读他喜欢的一些书刊外,他从不看电视。陈道明待人接物总是诚恳坦率,只要和他打过交道就知道,他从不虚张声势疾言厉色,也不自以为是。
他的心灵宁静和宽容,在他那里几乎找不到无法调和的纷争,他就是这样一位心地善良的仁者,仁者爱人,你从他的脸上看到的几乎总是诚恳的笑意,他与朋友说话时的语调平静而舒缓,眼睛热情地看着对方,带给人一种特别亲切的感受。
![]()
陈道明演的烂片有哪些
陈道明的三大“败笔”,首当其冲的就是2003年上映的《无间道3》。
在这部戏里陈道明饰演的沈橙真实身份是内地公安,大部分时间都在扮演黑社会老大。
这是陈道明第一次跟这么多港台大腕合作,无论是表演还是氛围都跟周围人格格不入,独具一格的话剧式表演在一众追求高效直接的港式表演中显得异常突兀。
至今不少影迷重温《无间道3》,仍对陈道明的表演十分介怀,接辣眼:
第二大败笔,是2012年首播的电视剧《楚汉传奇》。
这是一部史诗级巨作,投资好几个亿的超规格古装巨制,导演高希希也是新版《三国》导演,阵容强大。
更有意思的是这部剧光剧本就买了俩,其中一部是汪海林的。
高希希先买了一个剧本,拍着拍着发现这什么乱七八糟的,没法用,又找汪海林搞了个本子,最后觉得钱不能白花,就把两个本子揉在一块拍了。
所以这部剧拍出来成了个“四不像”,汪海林拒绝承认是自己的本子。
抛开剧集质量不谈,陈道明的表演也欠缺说服力,尤其当上皇帝之前,陈道明似乎竭力表现刘邦的痞气但却适得其反,给人一种卖力又做作的感觉。
而当他放松下来面无表情的时候,身上那股逼人心魄的帝王气又展露无疑,十分割裂。
陈道明第三大败笔,也是失守最严重的一次,就是2002年的巨作《英雄》,他饰演秦始皇。
当年电影上映后媒体对陈道明口诛笔伐,不敢相信他会做出这么狗血的表演。
在陈道明的诠释下,扫除六合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变成了神经病,呜呜渣渣跟唱戏一样,令人实在难以接受,他一出场观众就笑场。
对于这个角色陈道明自己都辣眼,在访谈中道出真相:这是名导演对我的考验,但这种考验以后最好别有了:
其实老影迷一眼就能看出,张艺谋是按照《荆轲刺秦王》李雪健版秦始皇塑造的,但他忽略了两部电影的差异性:《荆轲刺秦王》所有角色都神神叨叨的没一个正常的,秦始皇疯一点当然合理,而《英雄》只有秦始皇一个人呜呜渣渣的,那就尴尬了。
无间道3里面陈道明演的角色是什么啊?故事概况有谁知道?
分类: 娱乐休闲 电影
问题描述:
无间道3里面陈道明演的角色是什么啊?故事概况有谁知道?
解析:
陈道明是此次6影帝同台竞技中最受人关注的一位。记者昨天获悉,陈道明饰演的沈澄来自内地,他是山西太原人,民营企业家,曾当过兵,有着复杂背景,坐拥庞大不明来历的资金。1997年香港回归后,成为新移民到港发展,与当时的黑社会老大韩琛攀上关系。两人合作建立珠三角最庞大走私网络,表面上合作无间,实质各怀鬼胎。为争利益,心机算尽,随时不惜牺牲手下性命。最后情节才全部浮现.原来沈澄是大陆公安卧底.
《无间道3》的制作水准已然不如前两集的精良,不知是否与赶周期有关,大银幕能够看得到所有的瑕疵,片中几次情绪已到,焦点还未对上,令我有些错愕。全片在刘建明(刘德华)与陈永仁(梁朝伟)两条主线之间闪回,如同端起横木走在生死的钢丝绳上,一边的刘德华日渐癫狂走向万劫不复,已然死去的梁朝伟却在生前巨大的精神压力下得到了快乐,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刘德华与梁朝伟在不同的时空接受陈慧琳的心理治疗,影片将两人置放在同一个房间,生死界线,悲欢迥异,阴阳交错,善恶纠缠,这样的安排虽然刻意,却正应了《无间道2》的暗示:“我们走向天堂,我们走向地狱。”或许是两位编剧的意旨所在。
《无间道3》是华彩,是整个《无间道》系列的华彩。之前的《无间道2》已经将人物脉络整合梳理到极致,作为《无间道》的前传,编剧不仅道出了许多的由来,更是在这些由来之中把人性发展的可能探索到最深,相信无数的观影者都以饱满的情绪期待着《无间道3》的到来,然而《无间道3》差一点点就迷失在人物关系的迷宫里,差一点点,编剧所一直坚守的把握人物心理的路线就要被众多的明星所掩盖。陈道明和黎明在第三集里出现,令剧本里的横木添上了不必要的份量,几乎成为累赘:陈道明的话剧腔在众多台词自然的香港演员中间令人感到尴尬;黎明的表演始终处于你不知道他到底是在表演还是在傻笑的阶段,更令人感到尴尬。唯一真正穿梭在梁朝伟和刘德华之间的陈慧琳,表演虽然平平,然而由于对手梁朝伟的出色演技,让她在影片中的表现多了几分可爱。
整个首映过程中,电影院里间或发出温和的笑声,几乎全部来自陈永仁这个角色,这是电影的成功,梁朝伟的表演让我们终于看到了一点亮色,仿佛是暴风雨前天空短暂的蔚蓝,陈永仁与李医生的相会充满了温情的幽默,让人愉快。
在生与死的闪回之间,我们同样看到影片在剪辑上的用心,力求叙事简洁,却又悲喜交错,可是刘德华自杀之后又忽然出现在医院草坪上,让人感觉到概念先行的坏处——是的,这一曲华彩,奏出的悲欢多少有些刻意,"无间道"三个字的实施使得情节不能够完全的说服观众——但是这一切都可以原谅,因为从《无间道》到这最后一部,从导演到演员,从编剧到宣传,我们已经完全的感受到电影的诚意,确实,《无间道》已经为我们奉献出不可多得的作品。从第一集的剑拔弩张紧凑精致,到第二集全面扎实的人物架构,再到第三集对人物状态的独到掌握,每一集都可独立成章。但毫无疑问,其中以第二集最为精彩,第三集最为令人惋惜,能感受到主创人员尤其是导演,有一口气没顶住,于是就差了这口气,一曲华彩,本应奏响人性的纯粹,却被一些杂音干扰了原初的声音,没有做到十分的电影,相信刘伟强心中也会有遗憾。
尽管如此,尽管我在这里发了许多的感慨,还是劝各位进电影院里去结束这一年来的无间之旅,哪怕就是为了听一听在片尾再度响起的蔡琴的歌声,这个结尾可能是《无间道3》最让我满意的地方,那一刻我一愣,才想起一年前,香港的这家音响店里,两个行将拔枪相向的男人坐在一起听歌,这样的相遇,只有在发生了许多的故事之后去回想,才能感知时间的力量;蔡琴的歌声漾出了整部《无间道》,是一个超然事外的姿势,荡上云端
陈道明:一年只拍一部戏,不拍抗日神剧,清高得只肯在戏里低头
“什么戏你不拍?”主持人对陈道明发出疑问。
“抗日神剧我就不拍,
它不光是一个电视剧,还牵扯到一个正确的 历史 观的问题。 ”陈道明给出自己的回答。
这就是陈道明,一位极具职业操守的演员。
他是广电办法优秀电影表演艺术家,人民最喜爱的艺术家之一。
是国家一级演员,更是中国十大老戏骨演员之一。
低调的陈道明很少在综艺节目中露面,更不大和圈里人来往。
冯小刚评价他,“陈道明,一个清高得只肯在戏里低头的人”。
不是他孤傲不群,而是本性如此。
出淤泥不染,濯清莲不妖。
陈道明在 娱乐 圈的地位究竟有多高呢?
当众让章子怡下不来台,怒斥冯小刚。
谁给他的底气?
01
1955年,出生在天津的陈道明,家庭背景十分显赫。
祖父是第一批公派留学生。
父亲陈磊光毕业于北京燕京大学,后在天津美国救济总署任职翻译。
出身书香门第的陈道明,梦想将来做律师,医生,外交官。
唯独没有想过当演员。
1971年,陈道明在天津十二中就读。
天津人民艺术剧院来学校招生。
朋友们凑热闹,将他拽到考试宣传队。
谁料想,评委一眼看中他。
陈道明本无意学习表演,在当时,“戏子”有些上不了台面。
当老师说可以免去“上山下乡”,陈道明心动了。
就这样,陈道明进入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学习舞台剧表演。
即使有外貌优势,陈道明也没有众星捧月的待遇。
在那个年代,没有明星大腕。
专业演员,担得起一声“人民艺术家”。
都是一步一步走来,没有现在流量明星的一夜爆红。
初进天津人艺的陈道明,只能跑龙套。
从死尸到店小二,从小贩到士兵,在台上很少能说一句台词。
陈道明在人艺的七年,就是这么过来的。
自由散漫的陈道明,无欲无求地在台上跑来跑去。
甚至陈道明在采访中透露,自己干过一件极不专业的事。
在一场戏中,陈道明扮演一个只上一次台的土匪。
他图省事,只将面对观众的那边脸上好妆。
下台之后,陈道明就被导演痛批一顿。
陈道明幡然醒悟,自己既然做了演员,为什么不把他做好呢?
此后的陈道明,端正自己的态度,认真和前辈学习表演经验。
终于有了上台露面的机会。
陈道明在《蔡文姬》中饰演曹丕。
表演完后,导演问他什么想法,陈道明罕见地红了脸:
演的非常一般,我都想改行。
这次经历,让陈道明深深明白自己和人民艺术家的差距。
他立志要好好打磨自己的演技,不辜负“演员”这个职业。
1978年,陈道明23岁,遇见了一生的挚爱。
这天,他正在打扫剧院舞台。
“小陈,来,你来,我外甥女来了,你见见。”团里的老演员招呼陈道明。
“来了?那我得见见你常说的高材生!”
走到门外的陈道明,看见站在树下的女孩子,呼吸一滞。
亭亭玉立的女孩子,穿着小碎花裙,风一吹,裙摆抚在嫩白的小腿上。
风一吹,姑娘的秀发随之飘扬。
陈道明的心也泛起波澜。
而站在树下的杜宪,看着不远处清清爽爽,气度不凡的陈道明。
心中一阵小鹿乱跳。
她心想,这就是舅舅和自己说的踏实能干的陈道明吗?
杜宪一见钟情的两人,在长辈的撮合下,顺其自然的在一起。
杜宪在北京广播学院就读,此次只是暑假来探望舅舅。
陈道明意识到两人之间的差距。
一个在天津,一个在北京。
一个初中学历,一个大学学历。
陈道明处于压力中。
他不想和女朋友分居两地,也不想别人说他们不相配。
他决定了,考到北京去。
殊不知,这个决定影响他的一生。
1978年,刻苦学习的陈道明,顺利考进中央戏剧学院的表演进修班。
在这里,他不仅可以学到更专业的表演知识。
还可以经常见到女朋又杜宪。
后来的陈道明,不止一次地庆幸自己做了这个决定。
杜宪就读的北京广播学院,离中戏不远。
每周末回家时,都会在中戏门口下车,和陈道明见一面。
小情侣几乎一周只能见一面,格外珍惜那短暂的甜蜜时光。
时间长了,两人的矛盾也逐渐暴露。
本就见面不多,两人即使产生问题也不能及时沟通解决。
不知什么时候,冷战渐成常态,两人常常有半个多月不见面。
杜宪性子比较内敛,爱生闷气。
陈道明每每感觉自己一拳打在棉花上。
他告诉杜宪,双方有问题就说出来,吵出来,不要憋在心里。
杜宪听从他的建议,两人因为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爆发猛烈争吵。
针锋相对,你不让我,我不让你。
话赶话,不知是谁先说的分手。
这次分手,是两人有史以来吵得最厉害的一次。
彼此将对方送的东西都还了回去。
此后,一东一西,分道扬镳。
但是,感情哪儿能轻易断掉?
何况,分手只是一时气话,彼此还念念不忘。
陈道明嘴硬,不想先低头。
可耐不住思念,经常偷偷跑到北广门口,看杜宪乘车回家。
陈道明自己傲娇,就让自己的朋友去游说。
杜宪知道后,气得笑出声。
最后,还是陈道明亲自出面,成功挽回杜宪。
这次过后,两人的感情更加牢固。
再也不轻易把分手放在嘴边。
杜宪说过,陈道明情商非常高。
总能让自己不计前嫌,越来越喜欢这个男人。
1981年,陈道明和杜宪先后毕业。
陈道明被分配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担任演员。
相比之下,杜宪好很多,进入中央电视台工作。
彼此事业稳定后,携手走进婚姻殿堂。
然而,生活不止风花雪月,还有柴米油盐。
陈道明没有北京户口,只有微薄的收入。
两个人只能挤在出租屋当中。
更甚,因为工作的原因,经常见不上面。
杜宪晚上十点下班,此时的陈道明不是睡了就是还没回来。
聚少离多的生活,让杜宪心中即使不愿也无奈接受。
不久,陈道明因为工作勤恳,升职为艺委会的导演。
杜宪也因为人美声甜,观众收视率高,逐渐得到上级领导重视。
1994年,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计划出品《末代皇帝》。
男一号的大梁,自然落到了“一把手”肩上。
陈道明,荣幸担任“爱新觉罗·溥仪”一角。
1995年,两人迎来爱的结晶——女儿陈格。
杜宪生产的时候,陈道明还在片场拍戏。
结束后匆匆来医院看了一眼,就赶回片场。
杜宪说不伤心是假的,但她也知道陈道明就是这么一个认真负责的人。
让全剧组等他一个,他干不出来那样的事。
彼此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实在没有时间去照顾女儿。
何况,两人住尚且拥挤的出租屋,更别提再加上一个小孩子。
迫于无奈,夫妻二人只能将女儿送到天津去。
托爷爷奶奶照顾。
产后复出的杜宪,得到领导的赏识。
和薛飞搭档成为一名《新闻联播》的主播!
陈道明与有荣焉。
每次只要杜宪出境,陈道明就会守在电视机面前“关心国家大事”。
毕竟是在全国观众面前露面。
杜宪的人气一升再升,成为家喻户晓的主持人。
《中国电视报》原影视部主任张斌形容杜宪是“近乎完美的神话”。
彼时的陈道明,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十八线演员。
别人介绍时,只会说“这是杜宪的老公,陈道明”。
02
这样的局面很快扭转。
1988年,《末代皇帝》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
陈道明将“傀儡皇帝”演的活灵活现。
观众们了然,原来我们的国家竟如此遭难。
陈道明一举斩获“金鹰”和“飞天”两项大奖!
火遍大街小巷,无人不知“溥仪陈道明”。
陈道明是担得起赞誉的。
电视剧开拍前,陈道明查阅了大量的 历史 书籍。
甚至从溥仪的太爷爷那辈开始研读,揣摩 历史 的变更。
此外,他还经常到故宫去,在一砖一瓦中想象溥仪经历过什么。
更是戏服不脱身,只为沉浸在人物的状态中。
从天津人艺的七年,到中戏的四年学习。
陈道明积攒了十年的力量,一朝散发。
大放光彩,人尽皆知。
这一年,陈道明不仅是双料视帝。
更是“全国麻将冠军”。
陈道明在第一届竞技麻将名人赛中脱颖而出。
打败63人,成为冠军,国家体委主任颁奖。
是的,看起来清高不自赏的陈道明,非常喜欢打麻将。
为了保持“打麻将”的纯粹,陈道明有一个特殊的规矩。
每次打麻将,四人只有3万元,输完就散。
如此一来,打麻将的乐趣有了,也避免和“du bo”沾上边。
娱乐 圈里有不少陈道明的牌友。
鞠萍是陈道明的“牌搭子”,只要两人都有时间。
必定是要切磋一下的。
此外,还有朱时茂。
陈道明经常和宋丹丹、满文军一起“大杀四方”。
甚至老前辈,都认可陈道明的牌技。
雷恪生在节目中坦言,“道明打麻将的水平很高”。
面对小辈,陈道明更是毫不“手软”。
在《庆余年》的发布会上,张若昀对陈道明的牌技也是连连称赞。
再说陈道明自从主演《末代皇帝》大火之后。
就被黄蜀芹导演“盯”上。
她在筹拍《围城》,男主角只能陈道明出演。
陈道明并不想接这部戏。
因为他没信心自己能演好“方鸿渐”。
但是,黄蜀芹态度很坚硬。
“男主角只能是陈道明,非他不选。”
陈道明受宠若惊的同时压力颇大。
他该怎么才能演好,才能对得起期待。
陈道明煞费苦心。
为了演好方鸿渐这个角色,他苦练沪普话。
那段时间,陈道明练到都忘了天津话怎么说的地步。
此外,两个月,陈道明减掉25斤。
穿上西装的陈道明,就是那个玩世不恭的的“海归”方鸿渐。
陈道明还多次到钱钟书先生家拜访。
向钱钟书先生请教对方鸿渐的看法。
只有了解他是怎么被塑造出来的,才能更好的表现他。
陈道明说,钱钟书先生是他的老师。
在钱老先生家,整个人都会静下来。
这个和现代生活稍有落后的地方,充满书香,智慧和思考。
陈道明在这里,灵魂得到了洗涤。
本因为连获大奖稍有浮躁的心情,也被平复。
自己什么都不是,切记自满。
《围城》播出后,陈道明迎来事业巅峰。
凭借“方鸿渐”,斩获四项大奖。
钱钟书先生更是感谢他,谢谢他演出了他心中的“方鸿渐”。
读者更是感叹“眼见为实,快哉”!
这年,陈道明还制造了“美丽的错误”。
当时有台湾的朋友到北京来找陈道明。
本着尽地主之谊的想法,陈道明跟着朋友去了卡拉OK。
朋友想听陈道明唱歌,不好扫兴,陈道明上去献唱。
结果台湾朋友对他的嗓音赞不绝口。
直呼“你可以出唱片啊!”
陈道明被人赶鸭子似的,进到录音棚。
这才有了《宽恕我的爱》这张独一无二的专辑。
陈道明至今提起来还是一脸腼腆,直言应该是“宽恕我的错”。
《围城》过后,陈道明接到很多剧本邀约,不乏大导演。
他统统推掉了,说自己想歇歇。
在人气巅峰,做出这个决定。
很多人不能理解陈道明的想法,是想留住辉煌,还是不入世俗?
真正的原因,只有陈道明知道。
自唱片一事后,陈道明陷入思考。
朋友几句话,就飘飘然地出唱片。
是迷失在这灯红酒绿中了吗?
可是,做人不能浮躁啊。
陈道明再次拜访钱钟书先生。
看到被人称为“中国文化象征“的钱钟书先生,一脸淡然地坐在桌前看书。
陈道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世界文豪尚且平静,自己一个得过几次奖的演员,有什么骄傲的?
03
从1991年到1999年,八年的时间。
陈道明在此期间沉淀自己。
他腾出更多的时间陪自己的家人。
父亲在此期间去世,陈道明将母亲接到自己身边。
家里有8个孩子,陈道明是最小的一个。
知道母亲不能接受父亲去世。
陈道明每日都陪着母亲,教她下棋,画画,陪她看书。
母亲对陈道明来说非常重要,重过一切。
纵观陈道明的演绎史,几乎是一年拍一部,甚至空窗好几年。
在节目中,主持人问陈道明为什么不经常拍戏。
他答道, “母在子不远游。”
六个字,让人动容,眼含热泪。
1999年,陈道明他来了。
带着《我的1919》和我们见面。
荧幕中的陈道明,依然演技精湛。
整个人看起来却淡然如傲梅,让人不自觉的沉静下来。
即使八年没有露面。
陈道明仍然继续站在他的巅峰!
《我的1919》,陈道明的复出作,拿下两项大奖。
《康熙王朝》中的陈道明,更是被称为“最出名的康熙帝”。
陈道明依然保持自己的淡然性子。
陆陆续续为我们带来优秀的作品。
无论是《卧薪尝胆》中忍辱负重的“勾践”,《庆余年》中心怀天下“庆帝”,还是《流金岁月》中成熟稳重的叶谨言。
陈道明都为我们带来惊喜,不愧是“老戏骨”。
2013年的11月26日,陈道明在戏外向观众们低了头。
陈道明准备出演话剧《喜剧的忧伤》。
但是,天不遂人意,陈道明当天高烧不退。
即使打点滴,也无济于事。
向来高傲的陈道明,低头,和观众们道歉。
这是陈道明对职业的操守。
认真工作,全心创作。
因为自己的失误,不能为大家带来作品,耽误团队的进程。
陈道明愿意为自己的行为买单。
2015年,陈道明首次参加综艺录制。
出道27年,首次参加综艺。
在《传承者》中担任评委。
让观众们深深体会到陈道明的“真敢说”。
台上的击鼓表演者表演完后,陈道明大发雷霆。
对着后面的年轻评委。
怒斥,“你们连常识都没有!”
台上的年轻评委们,被批的不敢吭声。
金星更是在节目中就“陈老师发飙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
“希望我们的综艺节目以后少请这些无知且自傲的人!”
陈道明明明是批评人的话,却没有人指责他太过严厉。
因为他说的都是别人不敢说的,把问题都挑明面上来讲。
这样的“耿直老boy”,是陈道明的独特标签。
这些年,陈道明接了一些剧本,同样也拒绝很多。
名与利对他来说,不重要。
重要的是自己的良心和良知。
对他来说,中华民族是伟大的。
所以,他不愿轻轻带过中国受得屈辱和委屈。
因此,陈道明坚决不拍“抗日神剧”和“伪 历史 剧”。
陈道明是 娱乐 圈的一股清流。
他不阿谀奉承,不审时度势。
只做自己想做的,说自己想说的。
2018年的华表奖的颁奖典礼上,陈道明和章子怡共同主持。
进展到一半时,陈道明向章子怡提出问题。
“你知道华表奖和金鸡奖、百花奖的区别吗?”
章子怡显然没有想到陈道明会提出问题,不自然地笑一笑。
“当然知道啊,我可是得过三次奖呢!”
陈道明却执意让章子怡说出个所以然。
章子怡结结巴巴,转移话题,给不出令人满意的答案。
甚至最后想撒娇蒙混过关。
视频一出,网友们纷纷替章子怡感到尴尬。
四次提名,三次获奖,却说不出意义是什么。
也明白陈道明这是在给演员们一个告诫。
要尊重自己的职业,尊重自己的荣誉。
陈道明更是将冯小刚怼的哑口无言。
2019年电影《芳华》的杀青宴上。
歌手张燕为大家演唱《芳华》的主题曲,陈道明钢琴伴奏。
现场一片其乐融融。
这时,导演冯小刚突然来一句。
“我想啊,让我们的女主角苗苗跳一段舞。”
苗苗在一旁尴尬一笑, 有点手足无措。
陈道明在一旁解围。
“人家小姑娘,穿着高跟鞋,不方便跳舞。”
旁边人还起哄,“比划比划就行。”
谁料想,一向温文尔雅的陈道明居然爆了粗口。
“你TM的没见过跳舞啊!”
全场默然一瞬,被突然发飙的陈道明唬住。
同样是有名有为的大佬。
有人仗势欺负小姑娘,有人却尽力维护。
陈道明和别人的差别就在这了。
结语:
有网友这样评价陈道明:
“一身傲骨雪中花,礼仪四书经络通。身上有一种沧桑感,出淤泥而不染,大隐隐于世”。
陈道明是很低调的,相较于同为“老戏骨”的张国立,陈道明很少在综艺节目中露面。
不是不屑上,而是他喜欢低调。
经历过短暂的浮躁,更让陈道明珍惜平和淡然。
甚至为了避免拘守常,陈道明每天看很多书,从不看电视。
刘嘉玲称陈道明非常博学多才,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讲话很有质感,风趣幽默,和他讲话是一种享受。
曾志伟称很少能看见陈道明这样沉下心去表演的演员。
这样有趣敬业的演员,是我们的宝藏。
同是演“康熙”,把陈道明和焦晃放在一起,差距就出来了
1999年,一部《雍正王朝》的出现,彻底将《还珠格格》拉下了收视神坛。
2001年,《康熙王朝》席卷荧屏,再度成为大众追剧的爆款。
两部有着紧密关联的 历史 剧,同样都出自二月河的手笔。好评如潮背后,总有观众喜欢拿两部剧进行对比,特别是对演过两部剧的演员进行比较。
对比尤为激烈的,便是“康熙”的扮演者,陈道明和焦晃。
两个人的演技谁更胜一筹,广大电视观众莫衷一是。有人说陈道明版的康熙霸气有余;也有的说焦晃的康熙霸气不足。
这两个版本的康熙,到底谁演得更棒一些?
1955年,陈道明出生于一个天津知识分子家庭。
陈道明的父亲,毕业于燕京大学,是一名翻译官。
陈道明出生这一年,19岁的焦晃,带着对戏剧的狂热,叩启了上海戏剧学院的大门。
焦晃同样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亲焦树藩,跟陈道明的父亲陈磊光,是燕京大学校友。
巧合的是,焦树藩和陈磊光从事的,都是与外语有关的工作。
焦晃毕业之后,主要是演话剧,在电影里演过反派,一直是寂寂无名的状态。
陈道明15岁时,开始了他的跑龙套生涯。这一跑,就是七八年时间。
1978年,陈道明在天津人艺跑龙套时,焦晃因为演话剧《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认识了演员李媛媛。
两人因戏生情,但却有着25岁的年龄差。因为家人反对,焦晃最终错过了李媛媛。
之后,李媛媛在演钱钟书改编的电视剧《围城》时,成为了陈道明的好朋友。
这就是 娱乐 圈,很大又很小。焦晃和陈道明两位没有合作过的艺人,以另外一种方式,勾勒出千丝万缕的联系。
那时候,他们俩都没有想到,自己会接到演康熙的戏,更没想到因为演康熙,有那么多观众热衷拿他们做对比。
1989年,因为参演《末代皇帝》,陈道明闯入大众视野。
一年之后,他的演艺事业更进一步,参演《围城》拿奖拿到手软。
裹上了成功的光环,陈道明开始有点飘。
此时,焦晃依然沉浸在话剧舞台上,认认真真钻研着每一个角色。
因为在《围城》里出色的表演,陈道明带着虔诚,见到了原作者钱钟书。
在钱钟书家,陈道明感受着满屋的书香,情志得到了空前的升华。
他甩掉了小人得志的外壳,扔掉满身的铜臭,这一沉淀下来,就是9年的时间。
1999年,陈道明凭借影片《我的1919》,成为金鸡奖最佳男主。
也是在这一年,焦晃凭借《雍正王朝》里的康熙一角,获得金鹰奖优秀男配角和飞天奖优秀男演员两项大奖。
然而,焦晃在接到这部戏时是拒绝的:“剃光头,说现代话的清宫戏,我不愿意演。”
可当他看了剧本之后,主动跑到了剧组,并表示《雍正王朝》肯定会取得成功。
焦晃预言成功,剧火了,他也被广大电视观众熟知。
因为这部剧大热,观众称焦晃版的康熙无可超越。
可这句话刚说不到两年,赞焦晃演技的观众,便被啪啪打脸了。
2001年,一部《康熙王朝》席卷而来,其收视率迅速超越《雍正王朝》,连当年正在热播的《大宅门》,也只能望其项背。
自此之后,观众对两版康熙的对比,就没有停止过。
少有人知,在《康熙王朝》的选角上,焦晃与陈道明就有过一番角逐。
1992年,正在拍电视剧《武则天》的刘大印,无意间看到了二月河的长篇小说《康熙大帝》。
擅长运作古装剧的刘大印眼前一亮,当即拍板买断了小说的拍摄版权。
谁都没想到,《康熙大帝》还没拍,导演胡玫就带着剧本找上焦晃。
《雍正王朝》开播,打开电视的刘大印,眼看着这部剧将原著中精华用尽,不禁百感交集,请到军旅作家朱苏进重新打造剧本。
两人闷在办公室,拿着剧本各种打磨,足足推演十天,才有了后来的《康熙王朝》。
值得一提的是,电视剧开拍以后,刘大印成为了郑经的扮演者。
剧本敲定以后,选角的问题又来了。
焦晃在《雍正王朝》里有不俗的表现,投资方比较中意康熙由他来演。但深入了解剧本的刘大印却认为,这个版本的康熙并不适合焦晃,因为该剧主要讲述的是,康熙由青年到中年的曲折人生。彼时的焦晃已经60多岁,根本就不适合这个角色。
由于意见不一致,刘大印与投资方发生矛盾,双方甚至到了对簿公堂的地步。为此刘大印宁愿背负数百万的违约金,也要坚持选更适合的演员。
他先是找到了姜文,没想到却被拒绝了。姜文觉得,《雍正王朝》拍摄在先,已经成为难以超越的经典,所以不敢轻易尝试。
兜兜转转,刘大印才找到了陈道明。
不少观众认为,单以演技而论,焦晃要更胜一筹,因为他是话剧演员出身。
对演员的演技,圈里有着不成文的标准:演话剧的强于演电影的;演电影的强于演电视剧的。
理由是,演话剧不同于拍剧拍影视剧,所有的场景只能一次过,没有中间喊停的余地,考验的是演员的演技。
焦晃被称为话剧界的“南焦北于”,在圈子里颇有声望。
陈道明演过电影,也演过电视剧,但演话剧却没有焦晃专业,所以就演技而言,他不及焦晃。
但这个观点,并不具有说服力。
话剧舞台的表现力,要强于拍电影和电视剧。让话剧演员,去演电视剧,很容易出现“浮夸”的痕迹,张凯丽、宋丹丹就是很好的例子。
以一个演员是否演过话剧,来定位他的演技高低有失偏颇。虽然焦晃版的康熙四平八稳,但不足以证明陈道明的演技输人一筹。
陈道明演技过人,他临场发挥的实力,同样无人能敌。他演的康熙,才是真正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在没有与演员提前沟通的情形下,陈道明甩手就给了演大阿哥的高田昊一记耳光。
一个父亲对儿子恨其不争的愤怒,被他演得淋漓尽致。若不是入戏太深,把自己当成了康熙,怎会有如此炸裂的表现?
怒斥索额图的那段戏,陈道明同样没有沟通,演员薛中锐猝不及防,被泼了一脸茶水。
事后,陈道明表达了歉意,高田昊和薛中锐都一笑而过,是演员之间的默契,也是对陈道明演技的肯定。
而同样是生气的戏,焦晃却沉稳有余,霸气不足。追缴国库欠款那一段戏,焦晃演的康熙,面对大臣不愠不怒,反而有委曲求全的感觉,直让人看得焦急。
有网友说:焦晃说台词,嘴里像含着糖,一说得不太清楚,二没有力气。话说回来,焦老师演得毕竟是晚年的康熙,表演显得老态些有情可原。但 历史 上的康熙,60岁还能引弓射箭,根本就不是焦晃所演得那个样子。
同比之下,陈道明在剧末“千叟宴”上的那场表演,才真令人拍手叫绝。被称为“千古一帝”的康熙,没点气势如何打动观众?
就算陈道明在表演上用力过猛,表演略显浮夸,但对比有气无力,你更喜欢哪个?
台词的事忍了,但他对阿哥们的态度,更像是一个父亲,而不是一个皇帝。《雍正王朝》阿哥们敢于跟康熙顶嘴,《康熙王朝》中便没有这一幕。皇帝该有的威严没能发挥出来,不怒自威的说法,未免过于牵强。
如果不是演技的问题,就只能怪剧本和编剧了。
可剧本不是理由,剧本是为观众服务的。观众的评分很能说明问题。一起来看看这两部剧在豆瓣的评分:《雍正王朝》9.3分,《康熙王朝》9.2分,后者略输,但打分的人数也是个亮点。
前者是6.8万人的评分,后者是13.5万。两者分数难分伯仲的情形下,后者评分的人数,大概是前者的两倍。用数据说话,谁输谁赢一目了然。
在角色投入方面,两个人都下过不少功夫。
焦晃在上舞台前,会先给自己设置几个问题:
对于怎样演好康熙,他拿捏有度,该怎么走,如何站位,怎么坐下来,他都付出了大量案头工作。所以,康熙才会被他演得特别有立体感,赢得了观众的认可。
焦晃曾说,演戏不是演,是把角色与生活串联, 情感 是演不出来的,如果演绎就是装腔作势。
所以,焦晃演的康熙,更像他自己。
陈道明在拿到《康熙王朝》时,同样也非常投入。
当年,陈道明在片场背台词像着魔一样,拍的时候会准备好几套方案。一场大斥群臣的戏,将近七分钟的脱稿发挥,陈道明一遍就过。若不是准备充分,绝不会拍得这么顺。
《康熙王朝》成就了陈道明,也给他带来了不少麻烦。有人说,陈道明演谁都像康熙,诟病他难以出戏。
焦晃演过康熙,也演过乾隆,仔细对比一下,他演出来的这两个角色,又有什么大的区别?不过都是那个味道罢了。
不少人觉得陈道明演谁都像康熙,反而是对他的肯定。大家看《红楼梦》,有谁能代替陈晓旭的林黛玉?看《乡村爱情》,有谁能代替得了于月仙的谢大脚?
换言之,陈晓旭演谁都有林黛玉的影子,于月仙演谁都像谢大脚并不奇怪,是因为他们角色塑造太成功了。观众难以摆脱原生角色,演员也很无奈。
其实,这是一个不讨好的话题,无论偏向哪一方,都不合适。
人们常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所谓的“文”字,应该也包括文艺中的表演。
谁能说陈道明的演技绝对比焦晃强?反之亦然。
就好比,把《雍正皇帝》和《康熙大帝》这两部小说,交给不同的人,问哪一部更好看,得到的答案也注定是不一样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