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震撼!让人惊讶的神奇族群——长颈族
长颈族是由泰国北部与缅甸边界的一个少数民族喀伦族(Karen)的一支巴东(Padaung)族所组成的,主要的特点就是脖子上套着一圈圈的铜制颈环。
人类学家说这种习俗能够追溯到11世纪亚洲的部分地区,但是颈环的文化其实可能更加久远,可能存在了几千年的时间。在非洲、亚洲发展的文化当中,是十分的普遍的,只不过没有现存长颈族如此极端。
历史学家对于长颈族为何要用颈环来伸长脖子也没有确切的结论,当地流行的一些对此原因的传说。
来自缅甸的一个传说,说带上颈环是为了保护村民不被老虎伤害,大家都知道,老虎捕食的时候,喜欢用尖利的爪子或者牙齿,撕断猎物的喉咙,所以村民为了保护自己不得已套上颈环;
还有一个传说是,村子里面的男人为了保护女人不被相邻村子或者部落的男人惦记,故意把女人脖子上戴上高高的颈环,让她们变得不美丽,这样就会减少很多的麻烦。
当然这些只是一些流传于当地的传说,也无法考证,只是这个奇特的风俗却完好地保留了下来。
可能早期这种现象起源的时候,是因为种种其他的原因。但是经过漫长时期的发展与沉淀,颈环不再仅仅是用着某种具体的用途,它已经变成了人们对于女人的一种审美。
套在脖子上的颈环,可能有着不同的含义。对于有些人来说,它代表的是财富与地位;对于一些人来说,代表的是妻子对于丈夫的忠诚;当然它也被当着时尚配饰用品,长而优雅的脖子被女人引以为傲。
颈环并不是一个个单独的环,相反,它是用铜或者其他合金做成的线圈。
随着脖子的伸长,旧的线圈就会被拆掉从而换上新的线圈。带着女人脖子上的铜环,最重的可能达到近20斤。想下一下,如果20斤的东西,套在你的脖子上面,你会是什么样的一种体验。
与人们想的不一样,颈环其实并不会让你的脖子变得更长,只是看起来长了的错觉。
实际上真相是沉重的颈环将颈骨和肋骨往下压,从而是脖子看起来更加的长。如果试图通过物理手段来拉伸脖子的长度,可能会导致人严重受创,甚至是瘫痪乃至死亡。
虽然长颈族并不是拉长脖子,但是长期佩戴颈环,会导致她们颈部的肌肉严重劳损。
长颈族的女孩可能从五岁开始就佩戴颈环了,随着小孩子年龄的增长,脖子上的颈环也慢慢变成更大更长的,如果不及时更换,也会有小孩窒息的风险。
当地人认为,小孩子越年轻,身体的骨骼就越柔软,换起颈环来就越容易。
长期佩戴颈环,也是会给生活带来诸多的不便利。比如说,戴了颈环的人们就没有办法脖子随意的前后左右摆动了,所以她们喝起水来也只能用吸管了;戴了铜制品之后,就很容易闷热和擦伤皮肤,所以她们经常需要用一些天然软膏和柔和的布块来保护皮肤;脖子伸长了之后,也会影响声带,她们的声音就会显得更加空洞、深沉。
现在的女性也会以有细长而优雅的颈部为豪,只不过没有像长颈族那么的“突出”。所以呢,时尚界也有一些针对颈环的设计,只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颈环的厚度不如从前大,因此它们对颈部的损害不如之前的大。 此外,现代女性更有可能定期摘下颈环,以求舒适或符合外表的文化标准。
看过长颈族之后,只能感叹,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你们看过之后有何感想呢?欢迎在下方留言,一起讨论一下。
或者关注作者后,私信给我,告诉我有哪些独特的文化现象,说不定后面会专门整理一个发布出来给大家一起分享。
长颈族详细资料大全
长颈族是由泰国北部与缅甸边界的一个少数民族喀伦族(Karen)的一支巴东(Padaung)族所组成的,只能在湄宏顺镇看的到。长颈族人以脖子长为美。孩子从5-6岁起,就在脖子上套铜圈,一年一个铜圈,使脖子拉长。最长颈者脖子达70厘米。洗浴时,长颈人只能把稻草塞进铜圈内拉锯般擦洗。为了生活,她们套上了沉重的枷锁,向世界展示著残酷的美。
基本介绍
中文名 :长颈族 外文名 :long neck's people 性质 :泰国一民族 分布 :泰国北部与缅甸边界的湄宏顺镇 人口 :不到3万人 来源 :缅甸山区少数民族 风俗 :女人们都在脖子上戴上铜项圈 民族概况,长颈族史因,历史,传说,风俗,旅游发展, 民族概况 湄宏顺镇 湄宏顺镇( Mae Hong Sung ),一个人口不到3万人的小镇,需由清迈转机,但来往的都是737型飞机,可见游客很多。长颈族是居住在乃梭村,离开湄宏顺还有约30公里。 湄宏顺在泰语里的意思是指薄雾笼罩的小城,这个海拔3000公尺的山区小镇,夜里空气清新,冰凉如水,宁静如诗,因此也有人将她译名为夜风颂。 湄宏顺府是在1965年,与清迈连线的公路完工后才与外面的世界有了联系,在这之前似乎只有一条河水接通两地。 长颈族史因 历史 克伦族原本是一支缅甸山区少数民族,在缅甸东部生活了几个世纪,向来居住在深山密林里,以耕种自给自足,而且族里女人一直都保持着在颈项套上铜环的传统习俗。1948年他们遭到若开族人的侵略和压迫,为了避开内战与寻求更安定和美好的乐土,十多年前,一群为数二三十人的长颈族人,翻山越岭走了几天几夜来到泰北落户,把湄宏顺的山窝当成了第二故乡。他们虽然住在泰国北部的难民营里,但仍在努力保持本民族的语言和传统。让女人在脖子上戴上铜项圈就是长颈族的典型习俗。 长颈族 传说 有些人说长颈族女人这样打扮是为了使自己看起来像长颈龙,这种龙被长颈族人视为天地万物之父。另一些人则说这种怪异的装扮是为了吓跑在森林里转来转去的饥饿的老虎。还有人说克扬族男人是故意把他们妻子的脖子弄长的,为的是不让她们被敌对部族掳走。 还有一种说法是,这种装束是男权主义思想遗留下来的,因为男人只需取下一只铜圈,就可以立刻轻而易举地杀死他的妻子。不过多数人都认为这种说法不对。如今长颈族人生活在母系社会中,没有人再去探究这种习俗的由来,因为人们已主要把这看成是美丽与财富的象征。也正是为了这个原因,长颈族人继续在小女孩年满5岁时开始为她们戴上铜项圈。 然而还有另外的说法,据传说,以前居民惹怒了神灵,就派了老虎来吃女人。因此他们决定所有女孩都戴铜颈环以自卫。不过,也有传说,这些喀伦人原住在缅甸东部,以务农为生,与世无争。但外人对该区的天然资源有意并吞而引发战争。男人出去打战,女人就把贵重金属品铸成金、银或铜环,戴在颈上或脚上,这风俗就流传下来。 每个长颈族女人都懂得用草药来清洗颈项,她们一生中只有几次把颈上的铜环取下来,那就是结婚、生子以及去世。通常她们不轻易让外人看到取下铜环的样子,即使亲如丈夫也不例外。 尽管历史学家和民俗学家对于“长颈女”缠绕铜圈这一习俗的来源众说纷纭。但有一点人们已达成共识:“长颈女”延续不绝的原因是金钱。自10余年前因战乱逃离故乡后,数百名巴东部落成员一直在泰国北部和缅甸交界的难民营里生活。他们虽然是非法移民,却因为有独具魅力的旅游价值,而得以在泰国立足,日子比其他部族难民好过得多。长颈女郎经营各种纪念品,她们完全靠旅游业生存的。 风俗 按照他们的风俗女孩在5岁的时候就要在颈及四肢套上铜圈带上1公斤的铜环,这个过程并不复杂。女孩接受了几个小时的推拿 *** 之后,就由精通此道的人在她脖子上缠上铜圈,铜线截面直径可达1.5厘米。这个仪式完成后,女孩的家人要请全村人一起来热闹庆祝一番。此后的几个月里,女孩要一直戴着那些铜圈,静待脖子发生变化。 长颈族 等脖子适应了这些铜圈后,就要把它们换成更紧的铜项圈,而且要多加上几只。长颈族女人最多可以戴25只铜项圈,重量在5公斤到10公斤之间。这些铜项圈可以借助锁骨的支撑来拉长脖子,直到女孩长到青春期、身体完全定型为止。 十岁开始便每年在颈上多加一个,一直至到二十五岁为止。长颈族觉得女子颈越长便越美,所以她们由五岁开始,这些环只能往上添,不能往下拿,终生都要佩戴。晚上睡觉的时候只取下后面的竖环,而其它环也不取下来,几天洗一次澡,几个人互相帮助,用布在环和脖子间搓洗。 长颈族女人认为这种习俗完全可以接受。“一开始是又疼又重,不过最后总能适应。”长颈族人莫波说,“最苦的是在天热的时候,铜圈热得烫人。这种时候我们只有到河水里泡一泡,才能给铜圈降降温。假如不这样做,即使天气凉快下来,被阳光烤热的铜圈仍会把一阵阵热浪传到全身。” 很多书上写因为这些环的支撑慢慢的把脖子拉长其实是不对的,事实上脖子的长度并没有太多变化,这些环的作用是靠重力把肩膀压低,显得脖子长。所以当她们需要看医生等不得不临时摘下的时候她们的脖子也会缩回,而不像有些书上说的会死掉。 他们相信人类的祖先,长颈族在以前多数是因为迷信和风俗而去弄长颈。除了风俗以外,多是因为生计——吸引游客前来。长颈族在Mae Hong Son这个地方有3个村,最大的一个有两百多人。他们的文化完全是一样的,所以旅游时只看一个即可。 旅游发展 长颈族女人这种奇特的装饰物吸引了好奇的欧洲游客。每年从11月到第二年的2月,天天都有大约200名游客来到泰国当局为长颈族人设立的难民营参观。在距泰缅边界只有几公里的夜丰颂省,游客要进入难民营每人需缴35法郎。 从游客那里收取参观费是这些长颈族人唯一的经济来源,但他们只能拿到总钱数的一半,其余的都落入了泰国人的腰包。这对泰方来说是一笔大有油水可捞的生意,1997年他们甚至强行把一些长颈族妇女带到泰国北部的帕尧难民营去展览。 据《南华早邮报》报导:“她们的家人说她们像奴隶一样被出卖了,每月只能挣到28法郎,还必须为了让游客满意而精心装扮……”在那里,游客花上几个小钱就可以满足自己的猎奇心理,但却没有人真正关心这些缅甸长颈女的命运。 从清迈前往Mae Hong Son坐车要100多B,7-9个小时。坐飞机800多B,半个小时。去Mae Hong Son一天往返绝对可以了,坐车至少要3天的时间。坐飞机就相当于花钱买时间,对于出国旅行的人来讲还是划算的。
![]()
长颈女和长耳人的来历与历史
1、“长颈女”指的是缅甸的布岛族妇女。
布岛族是一种人数极少的民族,主要居住在缅甸北部地区,总人口不到1000人,以其奇特的“长颈女”习俗闻名于世。
布岛族有着与众不同的审美观,觉得女子颈越长便越美。女孩子从5岁起就要戴上铜项圈,将其看成是美丽与财富的象征。从小到大,布岛女子身上的铜圈越加越多,有的多达25个,重量在5到10公斤之间。在铜圈的压迫作用下,“长颈女”的颈部看上去日渐变长,颚部则向外突出。
2、“长耳人”是传说中复活节岛的原住民
传说古时的复活节岛上,曾有两个民族一起生活,和平相处数百年。其中一个民族肤色白晰,相貌奇特,男男女女都把耳垂穿透,坠上很重的东西,人为地将耳朵拉长垂到肩头,他们中有的人头发是红色的.这个民族被叫做"长耳人"(Hanau-epe)。另一个民族肤色较黑,不坠耳朵,黑发,被叫做"短耳人"(Hanau-momoko)。"长耳人"生气勃勃,精力充沛,居于统治地位.他们是杰出的建筑师,工程师,和管理者。"短耳人"则处于被支配地位,辛勤劳动,帮助"长耳人"完成各种工程。
自第二历史时期(公元11世纪)起,"长耳人"开始修建阿胡和雕凿石像。他们雕凿石像是为了纪念"长耳人"的首领或家长。因此,他们雕凿的都是长耳的巨人。据说,雕凿石像的都是具有熟练石工技能的"长耳人",而搬运石料修建阿胡,运送石像,竖立石像等巨大的工程,则是"长耳人"指挥"短耳人"来进行的。后来,"长耳人"与"短耳人"起了冲突,一场惨烈的战斗,"长耳人"几乎被全部消灭。这场战斗也使得整个的巨人雕凿,运送,竖立工作完全终止了。
长颈族为什么要带圈
为了美。
长颈族人以脖子长为美,为了让自己的脖子变长,就用铜圈套上。孩子从5-6岁起,就在脖子上套铜圈,一年一个铜圈,使脖子拉长。一生只有三次机会脱掉它,结婚、生子、死亡。
长颈族是由泰国北部与缅甸边界的一个少数民族喀伦族(Karen)的一支巴东(Padaung)族所组成的,只能在湄宏顺镇看的到。长颈族人以脖子长为美。孩子从5-6岁起,就在脖子上套铜圈,一年一个铜圈,使脖子拉长。最长颈者脖子达70厘米。洗浴时,长颈人只能把稻草塞进铜圈内拉锯般擦洗。为了生活,她们套上了沉重的枷锁,向世界展示着残酷的美。
这个民族叫做长颈族,从字面上就很容易理解,因为铜圈压低了肩膀,所以看起来脖子很长,由于整个民族都这样,就有了长颈族的称呼。长颈族居住在泰国北部与缅甸边界,很多去泰国旅游的人,都去那里看看长颈族美女的奇特装扮。长颈族原本是一支缅甸山区少数民族,在缅甸东部生活几个世纪,向来居住在深山密林里,以耕种自给自足,族里女人一直都保持着在颈项套上铜环的传统习俗。按照长颈族的风俗,女孩在5岁的时候,就要在颈及四肢套上铜圈带上1公斤的铜环。在民族中,有专门完成这种任务的人,先给女孩做几个小时的推拿按摩,之后就在女孩脖子上缠上铜圈,铜线截面直径可达15厘米。这个仪式完成后,女孩的家人要请全村人一起来热闹庆祝一番。此后,女孩要一直戴着那些铜圈。
长颈族为什么要把脖子弄得那么长?
长颈族 长颈族,是由泰国北部与缅甸边界的一个少数民族喀伦族(Karen)的一支巴东(Padaung)族所组成的,只能在湄宏顺镇看的到。实际上,“长颈女”的颈部长度和普通人并没有什么两样,而是她们的锁骨和肩骨因铜圈的压迫而下陷。 风俗 按照他们的风俗女孩在5岁的时候就要在颈及四肢套上铜圈带上1公斤的铜环,十岁开始便每年在颈上多加一个,一直至到二十五岁为止。长颈族觉得女子颈越长便越美,所以她们由五岁开始,这些环只能往上添,不能往下拿,终生都要佩戴。晚上睡觉的时候只取下后面的竖环,而其它环也不取下来,几天洗一次澡,几个人互相帮助,用布在环和脖子间搓洗。 很多书上写因为这些环的支撑慢慢的把脖子拉长其实是不对的,事实上脖子的长度并没有太多变化,这些环的作用是靠重力把肩膀压低,显得脖子长。所以当她们需要看医生等不得不临时摘下的时候她们的脖子也会缩回小小,而不像有些书上说的会死掉。 一旦戴上铜圈,这些女性就等于一辈子上了枷锁,因为她们的颈部肌肉会变得十分脆弱,离开铜圈颈部就有断裂的危险。他们相信人类的祖先,男人是龙,女人是凤,龙和凤是最尊贵和至高无上的,说什么生在世上的人都要追求做龙做凤。 长颈族在以前多数是因为迷信和风俗而去弄长颈。而现在除了风俗以外,多是因为生计——为了吸引游客前来。长颈族在Mae Hong Son这个地方有3个村,最大的一个有两百多人。他们的文化完全是一样的,所以只看一个即可。 从清迈前往Mae Hong Son坐车要100多B,7-9个小时。坐飞机800多B,半个小时。去Mae Hong Son一天往返绝对可以了,坐车至少要3天的时间。坐飞机就相当于花钱买时间,对于出国旅行的人来讲还是划算的。 千百年来,家中有女儿的,要在她5岁开始骨骼发育时,在她们的颈上套上铜环,开始时是三个五个,然后每过一个时期就增加,一直到十几二十个铜环,将颈项脊椎骨拉得畸形变长为止。 自10余年前因战乱逃离故乡后,数百名巴东部落成员一直在泰国北部和缅甸交界的难民营里生活。他们虽然是非法移民,却因为有独具魅力的旅游价值,而得以在泰国立足,日子比其他部族难民好过得多。长颈女郎经营各种纪念品,她们完全靠旅游业生存的。 历史 克扬族人在缅甸东部生活了几个世纪。1948年他们遭到若开族人的侵略和压迫,不得不逃往异乡。目前他们虽然住在泰国北部的难民营里,但仍在努力保持本民族的语言和传统。让女人在脖子上戴上铜项圈就是克扬族的典型习俗。 有些人说克扬族女人这样打扮是为了使自己看起来像长颈龙,这种龙被克扬族人视为天地万物之父。另一些人则说这种怪异的装扮是为了吓跑在森林里转来转去的饥饿的老虎。还有人说克扬族男人是故意把他们妻子的脖子弄长的,为的是不让她们被敌对部族掳走。 还有一种说法是,这种装束是男权主义思想遗留下来的,因为男人只消取下一只铜圈,就可以立刻轻而易举地杀死他的妻子。不过多数人都认为这种说法不对。如今克扬族人生活在母系社会中,没有人再去探究这种习俗的由来,因为人们已主要把这看成是美丽与财富的象征。也正是为了这个原因,克扬族人继续在小女孩年满5岁时开始为她们戴上铜项圈。 还有另外的说法,据传说,以前居民惹怒了神灵,就派了老虎来吃女人。因此他们决定所有女孩都戴铜颈环以自卫。每个长颈族女人都懂得用草药来清洗颈项,她们一生中只有几次把颈上的铜环取下来,那就是结婚、生子以及去世。通常她们不轻易让外人看到取下铜环的样子,即使亲如丈夫也不例外。 这个过程并不复杂。女孩接受了几个小时的推拿按摩之后,就有精通此道的人在她脖子上缠上铜圈,铜线截面直径可达1.5厘米。这个仪式完成后,女孩的家人要请全村人一起来热闹庆祝一番。此后的几个月里,女孩要一直戴着那些铜圈,静待脖子发生变化。 等脖子适应了这些铜圈后,就要把它们换成更紧的铜项圈,而且要多加上几只。克扬族女人最多可以戴25只铜项圈,重量在5公斤到10公斤之间。这些铜项圈可以借助锁骨的支撑来拉长脖子,直到女孩长到青春期、身体完全定型为止。 克扬族女人认为这种习俗完全可以接受。“一开始是又疼又重,不过最后总能适应。”克扬族人莫波说,“最苦的是在天热的时候,铜圈热得烫人。”这种时候我们只有到河水里泡一泡,才能给铜圈降降温。假如不这样做,即使天气凉快下来,被阳光烤热的铜圈仍会把一阵阵热浪传到全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