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切换风格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connect_header_login!

!connect_header_login_tip!

!header_login!

!header_login_tip!

查看: 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荔波布依族(荔波布依族文化介绍)

[复制链接] [view_bdseo_push]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4-3-22 20:25: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荔波是1哪个省?
荔波县,隶属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处贵州省最南端,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地带,东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南丹县毗邻,总面积2431.8平方千米。

布依族艺术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布依族傩戏
布依族文化 博大精深,最有特色的布依族傩戏堪称艺术界的一朵奇葩。神秘奇特的傩戏在布依族已经传承了上百年的历史,它是布依族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淳朴善良的布依族人民情感的表达。下面,就让我带大家一起看看布依族傩戏吧。
布依族傩戏起源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的“傩祭”、“傩舞”,即先民们戴着神和猛兽的面具舞蹈,旨在驱赶邪佞酬神、消灾祈神于这种祭祀歌舞仪式的综合艺术。
“傩”源于古老的傩祭,是一种准宗教行为,“傩戏”孕育于宗教文化的土壤之中,直接脱胎于傩祭仪式,形成于唐宋,是多种宗教文化相互渗透、混合的产物。
我国傩戏分布较为广泛,各民族都有差异,各有特色,被誉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荔波傩戏主要有汉傩和布依傩两种,其中以布依傩最为盛行且独具特色。
贵州布依傩戏源于明代“调北征南”时期,大批军队和移民进入贵州带来了中原和江南等地流传的傩戏,尔后,傩戏与贵州地域文化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布依傩戏。
荔波尧古“傩戏”最早用于布依“做桥”“烧香”“还愿”等“傩坛祭祀”,流传至今已有半个世纪。后“傩戏”取材于中国古代征战故事,揉进神话传奇,杂以乡间吉语,集话剧、歌剧、舞剧为一体。
剧中人物有“将军、先锋、文官、武官、副将、妇孺”等形象。傩面具均用木质雕刻成型,造型奇特、色彩神秘、栩栩如生,服装更是瑰丽多彩,其舞姿粗犷,娱人娱神,独具特色。
荔波布依傩戏的形式主要分为正戏和副戏两种,正戏以反映自然和神灵为特征;副戏则以反映历史人物和典故为特征。传入并发展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荔波布依族傩戏的正戏戏目主要有:“酬神还愿”、“拜三界公爷”、“祭三光(日、月、星)”、“祭神树”、“祭泉井”、“祭五谷”等十余个,成为了荔波文化旅游项目传演最为广泛的民间地方戏之一。
傩文化是远古文化遗存,不仅是文化人类学的中国文本,也是民族、民俗、历史、戏剧等诸多领域研究的范本。它以神秘奇特、粗犷豪放、朴实无华的形式表现出原生性、神秘性、奇特性、粗犷性、和谐性、独特性等显着特点,显示了它是具有巨大吸引力的旅游资源,具有极其重要和非常突出的旅游功能。
荔波布依族山歌
大调和小调:主要流行于红水河北岸册亨、望谟、罗甸等县布依族地区。大调动用较为广泛,包括叙事、祝酒、迎宾送客、诉情说理等,有时也用于情歌;大调音域一般只有五度,因而稳重沉静。小调主要唱情歌,音调较为开展,音域也扩展到八度,因而开朗热情,带山歌风,歌手常在高音和结尾使用假声唱法,别有一番情趣。由于流行地区不同,曲调也常有所差异。
大歌和小歌:主要流行于黔南荔波、独山和三都周覃一带,是布依族民歌中具有多声部结构的两种歌唱形式。主要的区别是,大歌有向亲友致意的歌头和歌尾,四句或六句一首;小歌则只有歌尾没有歌头,一般只有四句。大歌在公众场合演唱,内容比较严肃,多用于酒歌、叙事歌或迎送宾容、祝福庆喜等,歌曲结构较大较长,故称“大歌”。小歌多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时成双成对的对唱形式,歌曲结构较为短小,故称“小歌”。大歌、小歌都是三度二度音程连续重叠使用。
明歌调和土歌调:这是贵阳郊区一带布依族对用汉语演唱和用民族语演唱的布依族民歌的统称。“明歌”用汉语演唱,按歌词内容又分“排歌”、“台歌”两类,按曲调特色又可分“四平腔”、“三滴水”、“酒歌调”三类。“土歌”指用布依语演唱,根据唱词的布依语声调行腔,话长音短,话短音少,歌腔多则三十余拍,少则十六七拍,视歌词多少伸缩,没有固定,多用于演唱传统的古歌。
惠水山歌调:俗称“好花红”调,流行于黔中南惠水、长顺、贵阳、龙里、贵定等县(市)布依族地区,基本上概括了这一带布依族民歌的格调风貌。曲调为四声羽调式,活动音域八度;迂回曲折,悠缓自如。歌词一般为七言八句,用比喻手法见物生情,内在含蓄、寓意深刻,生动活泼,委婉动听,颇受人们喜爱而广为流传。音乐家们已将其曲调作为素材,改编或创作成合唱、舞蹈音乐、杂技音乐、影视音乐等,颇受群众欢迎。
盘歌:布依族传统民歌。是借用唱歌的形式盘问对方一些事物的 歌。青年人初交时可利用盘歌的形式了解对方的情况,如问对方姓名,住在什么村寨等情况。老人唱盘歌,多在欢庆的场合,用盘歌互相问答,表现歌手们随机应变的才能。盘歌范围广泛,天文、地理、山川草木等,都可做盘歌的内容。另外,唱歌猜谜语也是盘歌的一种形式。
十二部对歌:布依族情歌的一种,流行于贵州省望道、罗甸、册亭等县。一伙子们把情歌编成系统的节目,在结婚和立新房时,主人请他们演唱,一般对唱的双方每边都是两人。女歌手坐在新娘房内,男歌手坐在堂屋的火塘边隔板壁对唱。内容是把平时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的过程做为十二问答进行详细描述。所唱的十二部对歌为;问以(序歌)、问同间减(询问)、问酥(互相赞美)、问化问马《唱十二季花果)、问送信(送信物)、问换信(互换信物)、问离(分别)、问蓬(相逢)、问定(抗婚)、问考双(打官司)、问调(相约逃婚)、问代问变(离婚逃婚都不成功,双方相约殉情,变成彩蝶双飞)。十二部对歌,想象丰富,唱词扣人心弦,可以连续唱七八天,是罗甸、望模、班亭等县布依族的主要娱乐形式,相当普遍。
贵州荔波县属于哪个市?
贵州荔波县属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地处贵州最南端,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地带,东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环江、南丹县毗邻,是大西南面向大华南、大岭南的交通咽喉,也是贵州南下出海最近的通道。
全县总面积2431.8平方公里,辖1个办事处5镇2乡,94个行政村,6个居委会,2020年总人口1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92.7%,主要有布依、水、苗、瑶等少数民族。荔波是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烈士的故乡,国家5A级旅游景区,拥有“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和“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两张世界级品牌。
荔波县自然气候情况。
荔波县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温分布的总趋势是南高北低。地势每升高100米,气温大致下降0.55℃;河谷地带比同高度的山地,东西向槽谷比南北向槽谷,南坡比北坡,封闭型谷盆地比同高坡地气温高。全县年平均气温18.3℃。
全县常年最热月为7月,最冷月为1月。7月平均气温为27.0℃以下,极端最高气温不超过40.0℃;1月平均气温各地均在5.5℃以上,极端最低气温在-10.0℃以上。
以上内容参考 荔波县政府——荔波概况
荔波四大少数民族是哪些,有多少人?
荔波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县,主要有布依族、水族、苗族、瑶族、侗、壮、毛南、汉等十多个民族,国土总面积2431.8平方公里,辖朝阳、茂兰、佳荣、甲良、小七孔5镇,黎明关水族乡、瑶山瑶族乡2个民族乡和玉屏街道办事处, 98个村(居)委会1156个村民小组(自然寨),总人口175286人,其中少数民族162427人,占总人口的92.66%。民族文化尤以布、水、苗、瑶四个民族最具特色。
其中布依族104519人占总人口59.62%,水族39485人占总人口22.52%,瑶 族5986人占总人口3.41%,苗 族9449人占总人口5.39%,其他民族15847人占总人口9.04%
布依族人口最多分布在县境内各地
水族人口主要集中分布于玉屏、水利、水尧、永康、佳荣等乡镇(街道办)
苗族人口主要分布于佳荣镇、朝阳镇
瑶族又分为瑶山的白裤瑶、瑶麓的青瑶、 茂兰和洞塘的长衫瑶族三支
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乡村山区,由于地域差异,又地处偏僻文化封闭,各传统文化独具特色,民族风俗保存完好,民间文化艺术原始古朴、多姿多彩。
布依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布依族的最重要的风俗节日
导读:布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他们大都分布在贵州、云南、四川等地,营生以农业为主,是拥有“水稻民族”之称的少数民族,那么你知道布依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布依族的最重要的风俗节日有哪些吗?以下是我对布依族的介绍,一起去看看吧。
  布依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布依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由古代僚人演变而来,以农业为主,布依族祖先很早就开始种植水稻,享有“水稻民族”之称。布依族男人喜穿对襟短衣、长裤、包头巾,妇女穿右衽大襟衣,着长裤或褶子裙,戴银质手镯、耳饰、项圈等细软。我国布衣族人民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四川等省,其中以贵州省的布依族人口最多。
在布依族生活中,一年十二个月几乎月月有节日。除与当地汉族人民过的春节、清明节、五月端午节、七月半、八月十五中秋、九月重阳等节日一样外,还有独具民族特色的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节日。
  布依族的最重要的风俗节日
祭老人房
布依族村寨的老人房是建在寨里最高处的寨神房。每年农历二月的第一个兔日全寨要祭祀老人房,祈求全寨人畜平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祭杞时,由最先在本寨定居的两户人家的长者,或者推举寨中德高望重年岁最大的男人扮做寨神。节日期间要打扫老人房和寨子,每家派一名代表参加,在老人房内进行祭祀。祭祀时,有许多的禁忌,如女子不准进老人房;妻子怀孕的男子也不得参加祭祀;不准大声讲话;禁止外人进寨等等。违反者罚其买猪、买鸡重新祭祀。
有的地方在农历二月二日祭龙,即祭祀村寨保护神和共同的氏族祖先。在村寨附近的树林中由村寨中辈分最高的男姓长者任主持人,请道公诵经祈祷,用猪、鸡和各种熟菜果品进行献祭。
三月三
农历三月初三是布依族人民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是布依族祭社神、山神、扫墓、祭祖及举行社交活动的节日。各地的具体活动内容和侧重点有所不同,除祭社神、山神外,有的地方侧重扫墓;有的地方侧重祭祖;有的地方侧重唱歌、摔跤等娱乐活动。罗平多依河两岸布依族过“三月三”时,最热闹的地方是三江口,节期3到5天。节日前,村村寨寨忙着杀猪、杀鸡、编蛋、装彩鸡蛋,家家户户都要准备制作红、黄、蓝、紫、黑的五色花饭,寓意生活多姿多彩、幸福美满。节日这天,全村到每年约定的河畔或龙树下进行祭祀。三江口人山人海,对歌、赛竹筏、打水枪、吹叶子、泼圣水,各种活动热闹非凡,是青年男女结交恋人、对歌定情的好机会。“三月三”这个节日,含有迎接新的耕种季节来临和祈求丰收的意味。
四月八
农历四月初八是布依族的传统节日——“牛王节”,也称“牧童节”或“开秧节”,是与农耕活动有关的节日。此时正是农忙栽插季节的开始,首先要让耕牛吃好,休息好,节日这天要祭“牛王”和慰劳耕牛,把彩色糯米饭、酒肉等抬到耕牛面前去祭祀,并用青草包糯米饭喂牛,让牛休息一天。此外,有的地方还举行祭祖或娱乐活动。
六月六
“六月六”是布依族人民的传统佳节,有过“小年”之称。由于居住地区不同,过节的日期也不统一,有的地区农历六月初六过节,有的在六月十六日或六月二十六日过节。节日来临,各村寨都要打扫卫生,宴请亲朋。杀鸡宰猪后,用白纸做成三角形的小旗,沾上鸡血或猪血,插在庄稼地里以示对田神的祭祀。家长带着孩子到田里传授生产知识和技艺;村寨里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要率领青壮年举行传统的祭盘古、扫寨赶“鬼”的活动;要召开全寨大会,由寨中长老宣布村规民约。此外节日期间也少不了“丢花包”等各种娱乐活动。
牛王节
每逢农历四月初八,布依族无论农活多忙,都要放牛休息,每户都要做黄、蓝、黑、白、红“五色”糯米饭(用“染饭花、叶”上色),糯米饭蒸熟先捏一团给牛吃,以示慰劳牛的辛苦,然后人们才吃。这一天,房屋四周要挂上枫香枝叶,相传这样庄稼就可以长得像枫香一样茂盛。
查白祭日
查白祭日是贵州省兴义县查白寨布依族传统节口。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二日进行。
打保符
打保符即“打豹虎”的谐音。贵州省独山、荔波等地布依族民间节日,其目的是祈求神灵阻止蝗虫吃庄稼。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举行。据说该节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地戏节
地戏节是贵州省贵阳市花溪一带布依族传统节日,每年正月十五日举行。花溪跳地戏始于道光年间,由安、卜(今平坝)艺人龙德甫发起,每年正月十五公演,逐渐形成固定节日。地戏不设戏台,演员站在地上表演,观众在四周高处观看,因此得名。
董朗桥歌节
董朗桥歌节是贵州省惠水一带布依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举行,届吋毗县邻村近万名布依族群众,来到当地的董朗河边,引吭高歌,欢聚一堂。这一天,是年轻人谈情说爱、寻求情侣的大好机会,姑娘和后步们一般见面后要先唱热情洋溢的相识歌,互通姓名、地址,然后是绕有风趣的盘歌(也叫猜歌)盘天问地,相互摸底,接着就开始唱赞美歌和爱慕歌。如果姑娘们通过对歌找到意中人,便向其赠送粽粑和袜垫,然后双双躲到避静处去谈情说爱。
赶干洞
赶干洞节是贵州省晴隆县布依族传统节日,时在每年清明节的第二天。据当地传说,位于晴隆县城东南的干洞,原名清泉洞,而且长年泉水清澈。那时候,当地两个寨子中的一对青年阿韦与阿花相爱了,常在清泉洞边对歌约会,双方父母念他俩心真意切,也同意了他俩的婚事,并定在清明节时成婚。不料此事让族长知道了,他认为不经过媒人上门聘定的婚缘是伤风败俗的,故而加以干涉。阿韦阿花得知后非常气愤,便于清明日晚偷偷来到清泉洞边,以山洞为媒,跪拜天地,自行婚礼。就在第二天,族长带人前来问罪,阿韦阿花只好逃出后投清泉洞殉情。清泉洞神被二个青年的忠贞所动,便放干了清泉水,并让阿韦阿花变成一对金画眉飞去。从此清泉洞变干涸了。阿韦阿花的事迹感动了附近布依寨子中的青年男女,他们于每年清明节第二天,都要赶往干洞唱歌玩耍、谈情说爱。如今此节日已演变成了规模很大的集贸盛会。
赶糯米坡
赶糯米坡节是贵州省惠水县党古一带布依族、苗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四月八日举行。是日,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向当地的糯米坡,姑娘们身着盛装,或歌或舞,老年人则聚一处拉家常。男青年们牵着各自的马,先绕场一周,然后在糯米坡上来回驰骋,一时间跑道两侧观者云集。坡会上最主要的活动是对歌,附近许多苗族青年也来参加对歌,歌曲多为相识歌、赞美歌,青年男女们相互中意后便唱情歌,再到僻静处去私定终身。夜晚,坡边的寨子家家宾客满座,大家继续饮酒对歌。据说糯米坡坡会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相传从前布依族妇女们到坡上边挖野菜,边唱诉生活的贫困和礼教的残酷,并带糯米饭做晌午饭。后生听到歌声,就来对歌,遂形成此节。苗族则传说,他们的先民因不堪忍受土司压榨,迁徙到此,也把“四月八”节俗带到这里,故每年过此节。
赶肖冲桥节
赶肖冲桥节是贵州省长顺县布依族传统歌会。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历时三天。节日期间方圆数十里的布依族青年,云集在当地的肖冲桥上,自由对歌。通过歌声诉说衷肠,传递情意。情投意合者,进而结成终身伴侣。
生活圈制作

转载请说明出处,本文地址:http://www.bike163.net/thread-79798-1-1.html
分享到: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