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西北黄土地区的一种地貌,四周是流水冲成的沟,中间突起呈台状,边缘陡峭,顶上比较平坦”,现代汉语词典对塬这样解释,你能想象出塬是个什么样吗?用塬上人家的话来讲,塬就是山顶,只不过这个山顶太大
太平,以至于你站在山顶放眼四望,还以为自己是在大
平原上。我参观的董志塬位于
甘肃省东部,属
庆阳地区,这个山顶有一百多平方公里,当地有一句话这样赞美它的丰足和富庶:“八百里秦川,不如半个董志塬边”。 上 塬 清晨,从
兰州出发沿312国道东行,当你见到1997公里的路碑,你已到了红军长征的会师地,甘肃
会宁,远远的可以看到高耸的会师纪念塔,庄重的会师楼,或许你还会听到隆隆的炮火,嘹亮军号,红旗又插上了城头。再往东,正好在需要午饭的时候
静宁到了,这里的烧鸡十分有名,过往车辆大多都在此处休憩,停下来品尝一下静宁烧鸡的香嫩味美。出静宁,不久就进入了
宁夏界,过
隆德,我们的汽车驶上了六盘山。山上是满满的松林,车里也充进了满满的清新空气。以往过六盘山,要爬到山顶,从长征纪念亭旁经过,现在一条长长的隧洞打通了六盘山,路少了许多,可也失去了扶栏远眺,体味“六盘山
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的机会。横穿宁夏后,我们又回到了甘肃地界,进入了
平凉地区,平凉市在泾河边,比较狭长,市西三十里有座
崆峒山,林木繁盛,宫观多立于绝壁之上,景色甚佳,是道家崆峒派圣地,相传黄帝在此问道,广成子在此升仙。泾川是上塬前经过的最后一座县城,城边的
王母宫传为西王母出没和设宴之处,始建于汉代,现存石窟、提刻多处,泾川温泉也很有名,有驱劳去病的功效。沿着泾河一路东去,在甘陕交界处的长庆桥跨泾
河北上,汽车顺着盘山路转了几个弯子,眼前顿时一片开阔,已到了塬上。 走 塬 西峰市就座落在董志塬上,是庆阳地区的政府所在地。庆阳曾是陕甘宁边区的主要组成部分,保留有许多革命旧址,从西峰到
延安只有六七小时车程,到
西安也只有二百余公里。一到西峰就听人说西峰有三怪:“西峰没有峰、东湖没有湖、小什字比大什字大”。西峰市所在的董志塬是全甘肃最大黄土塬,平平坦坦方圆百公里,连一座高点的小土包都不见,西峰之名从何而来我说不上,连西峰人自己都搞不清,怕是因为地势太平,人们希望西边出现一座山吧!东湖是个地名,在西峰市东缘,原本是一片空地,可就是没有湖,后来西峰人自己动手硬是挖了一个湖,挖出的泥土堆成了小山,依山傍湖又建起了东湖公园,现在的东湖有山有水,有树有亭,假日,这里成了西峰人休闲游乐的好去处。三怪中有两怪都成了历史,可小什字却还是比大什字大。小什字是西峰几条主干道的交汇处,中心花坛包围着一组雕塑,底部的四头大象代表从庆阳合水县出土的黄河古象化石,也表明庆阳古老的历史底蕴,上面是一位风姿飘逸的少女,向人们展示了古老的庆阳正以新的步履迈向未来,中心花坛北边是西峰市百贷大楼,东边是近年
新建的金象大厦,是西峰最高的建筑和新的商业中心,从小什字向东西南北辐射出四条大道是西峰市最繁华的地区。这个季节,我还品尝了本地有名的杏子、李子和新鲜的煮玉米。到西峰的第二天,我去参观庆阳的
北石窟寺。
敦煌
莫高窟、
天水麦积山、
永靖炳灵寺和庆阳北石窟并称为甘肃四大石窟寺。北石窟位于西峰市西南23公里,路比较好走,石窟开凿在塬边的山壁上,面对茹河和浦河,长一百余米,高三层,现存窟龛295处,造像2125身,始创于公元509年的北魏时期,它的创建者是当时的泾州刺史奚康生。奚康生是当时著名的武将,他到泾州任职三年,分别开凿了南北两座石窟。在身兼保卫和讲解双职的导游人员引导下,我参观了整个石窟最具代表性的三个洞窟。第165窟位于石窟的中央,高14米,宽21米,深15.7米,均是北魏的作品,是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一个,
洞口两侧立有两座天王像,怒目圆睁,煞是吓人。一进洞,首先注意到的是七尊约8米的佛像,称为七世佛,是释迦佛及其六位前世佛,造像头大身小,颇具威严。窟口左侧是一位乘象的
菩萨,前后各有一名象奴,菩萨面容慈善,长长的衣裙垂到踝上,十分幽雅。洞内还有一组大型浮雕,讲述了萨垂那太子舍身喂虎的故事,在莫高窟,这个故事是以壁画的形式展现的。222窟是唐代的作品,正中大佛高约5米,据称是以武则天的容貌雕刻的,在这个洞窟,盛唐的作品胖而不臃,身姿优美,而晚唐的雕刻则身体长腿短,比例失调,也不知是人无心待佛还是佛无意度人。在北石窟寺,我还见到了清代宣统年间的洞窟,这在其它地方是极罕的。由于年代较近,洞里的造像色彩仍十分鲜艳,这里供的是送子娘娘,我来时,也不知是哪位善男信女所为,娘娘身上正披着一条新新的红被面,墙上的壁画讲述了封神演义的故事,洞顶绘有十二生肖图,据说此图可以评测婚配,但评测的门道颇深,几年前,此地来了一位崆峒道士,我们的导游向他请教整整一天也没学会。 为了看窑洞,我到了西峰南边的
小崆峒。平平的塬上出现了两条深沟,沟里林木葱郁,流水孱孱.沿着沟间窄窄的山脊走到尽头,看到了,两侧山壁上有许多窑洞。这种直接利用山边地形掏出的窑洞称为半开放式,在整个黄土高原比较普遍,还有一种地坑式窑洞则是这一地区独有的。由于地势平坦,人们就在平坦的地面上先挖一个四方的大坑,然后再在坑壁上开洞,而用来将挖出的泥土从坑底运到地面的长洞则成为进出窑洞的
通道,。以前由于条件所限,这种地坑式窑洞成为许多人构筑家园的方式,而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幢幢瓦房平地而起,地坑里有的只是高高的荒草和偶尔几个象我一样从城市高楼中走出寻找古老的好奇者。 昨天还在信步佛国,此刻已在一座叫镇原的县城边垂钓。黄昏已过,天幕遮蔽了西边最后一丝余晖,月影便开始在池塘中浮动,远山上的农家亮起了依稀的灯,此时鱼上不上钩并无重要,抬头见七八颗星天外,虽无两三点雨山前,却可听取田边、溪中蛙声一片。天亮时登上县城北的潜夫山,见到了几株三人才能合抱的古柏,树龄已过千年,站在古老的高原上看着这古老的树,才发觉更多的是新枝新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