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切换风格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connect_header_login!

!connect_header_login_tip!

!header_login!

!header_login_tip!

查看: 1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6】走进英格兰之六:牛津大学图书馆

[复制链接] [view_bdseo_push]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0-2-28 07:59: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6/07/09,星期六。离开基督教堂学院,我们穿过属于牛津大学不同校园之间的高楼矗立、地面石块铺就的街道,继续前往下一个目的地。牛津作为一座真正的大学城,这里没有校门和围墙之界,三十多所古朴庄重的学院建筑散落在城市的各条街道,布满鹅卵石的街道从校园中穿过,漫步其间能够深切感受到充满了文艺典雅的气息。途中原本还打算参观某个学院,但因为当天学院内的教堂有婚礼举办,因此不对外开放。
随后我们又来到属于牛津大学图书馆的区域游览,这里是欧洲最古老的图书馆之一。因为英国境内出版的每一本书,牛津大学图书馆都能得到一册,因此也是藏书最丰富的图书馆之一。据说牛津大学图书馆的藏书管理严格,只能阅览,不能外借,连国王也不能破例。说起来真够“牛”。这片区域实际由最主要的3个图书馆所组成,包括老博德利图书馆、瑞德克利夫图书馆以及新博德利图书馆。
先观赏了在谷歌地图上被称为瑞德克利夫拱形建筑物的图书馆古老的阅览室外景,这座建于1749年的圆楼以优美的巴洛克建筑而成为牛津的地标建筑之一。在这座拱型建筑的前方,是一座高大的教堂钟楼,这座也是牛津的地标性建筑之一的教堂被称为圣玛丽教堂,是牛津大学的主教堂,已有近千年历史,建筑宏伟而华丽。随后我们又进入老博德利图书馆内的议事厅参观。高大的室内屋顶装饰着与牛津大学有关的贵族家族的族徽,虽然我们不认识这些族徽,但如此的屋顶装饰也极富有特色。













































最后我们又走进属于现代建筑的新博德利图书馆内,宽敞明亮的大厅内,可以看见图书馆二楼高大的书架,各种各样的图书整齐的堆放给人一种神圣的感觉,也许到了这里才能真正体会到“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得寓意。图书馆一楼大厅设有咖啡厅,很多的人在此落座休息,也有的人在此抄写东西。

新博德利图书馆内设有展览馆,里面陈列着这座图书馆引以为豪的珍贵藏品。在这些藏品中有九世纪的金字书写的经书,有青霉素发明者的论著,还有一本中国清朝同治年间的《烈女传》文本。在牛津大学图书馆这样的地方,当然也少不《爱丽丝梦游仙境》这部名著的文稿和书籍。《爱丽丝梦游仙境》是英国作家现代童话之父查尔斯.路德维希.道奇森的作品,这部童话作品自1865年出版以来,一直深受全世界不同年纪的读者爱戴,已经被翻译成至少125种语言,据说其流传之广仅次于《圣经》和莎士比亚的作品。在孩子们的翻译下,我们对这些眼前的展品有了更多了解。在图书馆内还有一幅昂山素季的照片,她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曾在牛津学习过,在本世纪初又获得了牛津大学荣誉博士称号。
新博德利图书馆的旁边就是牛津著名的叹息桥,其实就是一座骑楼连接两个建筑物之间的通道,因为造型别致且在学院内,据说也是学生们为了去迎接考试而感到叹息,因此而得名为叹息桥。看到这座叹息桥,不由得又想起六年前我们一起在威尼斯游览时观赏叹息桥的情节,光阴似箭转眼又是六年。也许这才是我们应该叹息的原因。




























离开叹息桥又来到谢尔登剧院(Sheldonian Theatre)前,在这座建筑的正门外墙上塑有一排古罗马哲人石像,非同一般的庄严肃穆古朴典雅。这座建于1664年到1668年的圆型建筑,是牛津大学授予学位典礼传统的举行场地,成千上万的牛津学子毕业之后从这里走向世界各地,因此这里也是见证牛津成就的地方。
剧院也常被用来举办公共音乐会,当时大厅内似乎正在准备晚上的音乐会,一位老先生正在调试一架仿古老乐器的琴。这架琴有钢琴的键盘,还有竖琴的琴弦,如此的混搭结构也是很少见。高大的剧院大厅有三层看台,面积不大容量有限,巨大的天棚上描绘着基督教的画面。据说这是一副精美的17世纪绘画作品,反映了真理战胜愚昧的内容。
我们在这座剧院内最主要的游览内容是登上位于顶楼的观景台,遥看周边的校园风景。各式各样高耸的尖塔,古香古色庄严的楼房,有模有样古老的建筑,来来往往络绎的人流。登高望远虽然不能看到牛津的全景,但局部的这种气势也让我们内心感到震撼,这才是真正的千年学府,这才是完全的大学城市,这才是切实的梦寐以求。结合在前面游览途中看到的鹅卵石马路,接踵毗邻的各种学院,不同风格的建筑楼宇,此时此刻也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暑假期间会有那么多来自世界各国的学生涌入牛津。这里的确是高等学府朝圣的地方。如果有条件真应该让学生们到这里来亲身感受一下,所见所闻绝对会在孩子们世界观形成过程中留下深刻的烙印。










































生活圈制作

转载请说明出处,本文地址:http://www.bike163.net/thread-8235-1-1.html
分享到: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