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盂兰盆节什么意思
盂兰盆节,也叫中元节,节期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的节日。
“盂兰”是梵语音译,翻译为汉语就是倒悬(人被倒挂起来),是极其痛苦的意思,用以形容三恶道的众生。“盆”,就是盛装食物的容器,泛指所有盘、盆、碗、桶、筐、杯之类的清净容器。衍生出来的意思,就是用百味五果的盆子,供养给佛陀和僧侣,以求拯救苦难的众生。
依据《佛祖统纪》记载,在我们中国,盂兰盆会开始于梁武帝大同四年。因为盂兰盆会提倡报答父母恩德,与儒家传统的孝道思想相符,所以普遍受到君王的重视和支持。自此以后,历代帝王多遵佛制,兴办盂兰盆会,以报答父母、祖先的恩德,这个节日一直盛行于今天。
节日意义:
从有关七月半的传说中,可深切体会到七月半的祭祀具有双重的意义在,一是阐扬怀念祖先的孝道,二是发扬推己及人,乐善好施的义举。这全是从慈悲的角度出发,很有人情味。所以,在庆赞中元的同时,应该跳脱鬼的角度,期勉互爱。
就其文化内涵而言,七月半也是中国传统祭祖节日之一,其文化背后体现的是一种信仰。七月半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文化,是追怀先人既古老又现代的一种传统,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元节
![]()
盂兰盆节是什么意思
盂兰盆的解释
(1).[梵uIIambana]意译为救倒悬。旧传 目连 从佛言,于农历七月十五日置百味五果,供养三宝,以解救其亡母于饿鬼道中所受倒悬之苦。见 《盂兰盆经》 。 南朝 梁 以降,成为民间超度先人的节日。是日延僧尼结盂兰盆会,诵经施食。后亦演为仅具 祭祀 仪式而不延僧尼者。 北齐 颜之推 《颜氏 家训 ·终制》 :“若报罔极之德,霜露之悲,有时斋供,及七月半盂兰盆,望於汝也。”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 卷十三:“盂兰盆正言乌蓝婆挐,此译云倒悬。案西国法,至於众僧自恣之日,盛设佛具,奉施佛僧,以救先亡倒悬之苦……旧云盂兰盆是贮食之器,此言讹也。” (2).指农历七月十五日 用于 超度亡人的供器。 《旧唐书·王缙传》 :“ 代宗 七月望日於内道场造盂兰盆,饰以金翠,所费百万。”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中元节》 :“又以竹竿斫成三脚,高三五尺,上织灯窝之状,谓之盂兰盆,挂搭衣服冥钱,在上焚之。”亦省称“ 盂兰 ”。 唐 杨炯 《盂兰盆赋》 :“陈法供,饰盂兰,壮神功之妙物,何 造化 之多端!” (3).旧俗用作占测气候的竹器。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 卷七:“故都残暑,不过七月中旬。俗以望日具素馔享先,织竹作盆盎状,贮纸钱,承以一竹焚之。视盆倒所向,以占气候;谓向北则冬寒,向南则冬温,向 东西 则寒温得中,谓之盂兰盆,盖俚俗老媪辈之言也。又每云:‘盂兰盆倒则寒来矣。’”
词语分解
盂的解释 盂 ú 〔盂兰盆会〕每逢农历七月十五日(中元节)佛教徒为超度祖先亡灵所举行的仪式。 一种盛液体的 器皿 :水盂。痰盂。漱口盂儿。 部首 :皿; 兰盆的解释 .梵语俗语的音译省语。即盂兰盆会。佛教徒于农历七月十五日为追祭亡灵而举行的一种仪式。 唐 韩鄂 《岁华纪丽三·中元》:“孟秋之望, 中气 之辰;道门寳盖,献在中元;释氏兰盆,盛于此日。” 清 龚自珍
盂兰盆节是什么节日?
盂兰盆节是佛教重要的节日,农历七月十五,是僧自恣日,又称佛欢喜日。十方僧众自恣,于此日将百味饮食安盂兰盆中,供佛及清净自恣僧,则现在父母、七世父母、六种亲属得出三途之苦。
以此供僧功德,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乞愿便使现在父母寿命百年、无病,无一切苦恼之患,乃至七世父母离饿鬼苦,得生天人中,福乐无极。
盂兰节是什么节日?
盂兰节即盂兰盆节,俗称鬼节。
盂兰盆节节期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的节日,也称盂兰盆会、中元节。需要注意,一定意义上,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七月半祭祖节归民间世俗。
印度佛教仪式中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佛经中《盂兰盆经》以修孝顺励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国慎终追远的俗信,于是益加普及。中国从梁代开始照此仿行,相沿成中元节。不过后来除设斋供僧外,还增加了拜忏、放焰口等活动。
盂兰盆节的习俗
1、烧包
“七月半”(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节期,分别有十三日、十四日、十五日)。送祖时,纸钱冥财烧得很多,以便“祖先享用”。同时,在写有享用人姓名的纸封中装入钱纸,祭祀时焚烧,称“烧包”。年内过世者烧新包,多大操大办,过世一年以上者烧老包。
2、接老客
邵阳人于农历七月十二前后“接老客”,于农历七月十五晚焚化纸包、烧香拜祖,曰“送老客”。纸包内包有寸厚纸钱,纸包正面书祖上名讳,包好后须在背面书‘封’字。十五当晚,焚烧封包越多,火势越大,表示家族越发兴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