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切换风格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connect_header_login!

!connect_header_login_tip!

!header_login!

!header_login_tip!

查看: 19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广东开平碉楼春光好景美如画(图文)

[复制链接] [view_bdseo_push]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0-2-29 08:11: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果说位于广东开平的碉楼与村落,因早在2007年6月,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而成为我国第35处世界遗产,广东省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后就声名远播的话,那么,随着由著名导演姜文执导的电影《让子弹飞》因以这里为外景地之一而火爆热映后,则更使广东开平碉楼的声名显赫。



记者一行在开平自力碉楼村前留影(摄影:胡绵鹏)
2011年3月11日,记者因到广东中山顺路来此一游。当日上午,记者一行从下榻的中山雅居乐长江酒店驱车前往距此西北方向120公里左右的开平进发,车子驶上高速公路从塘口出来后又行驶了5公里,前后共计不到两个小时车程,即顺利抵达开平碉楼群之一的自力村碉楼与村落风景区,这也是电影《让子弹飞》的外景地。



走进碉楼聚居地开平自立村(摄影:冯赣勇)
此时正值春光时节,来前只是为了慕名而来开平碉楼探访,但是万没想到,春天的碉楼却是一派令人赏心悦目,春意盎然的美景。走进自力村的景区大门,一条长长架设在水田之上的木制旅游栈道直通村口。站在栈道上远眺自力村,只见参差错落的一座座碉楼,隐隐约约地分布于一片片盛开的油菜花丛和水稻田中,灰色的建筑与金黄色的油菜花交相辉映,好一幅春光秀美的大自然画卷。



开平碉楼石纪念石(摄影:冯赣勇)
开平碉楼与村落旅游区主要以自力村、马降龙碉楼群、立园、赤坎古镇等景点组成。在开平市内,碉楼星罗棋布,鼎盛时期达3000多座,现存1833座,其数量之多,建筑之精美,风格之多样,在国内乃至在国际的乡土建筑中实属罕见。



观光者走进自力村碉楼群(摄影:冯赣勇)
在开平,碉楼分布于城镇农村,举目皆是,多者一村十几座,少者一村二三座。开平碉楼从水口到百合,又从塘口到蚬冈、赤水,纵横数十公里连绵不断,蔚为大观。这一座座碉楼,是开平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见证,它不仅反映了侨乡人民艰苦奋斗、保家卫国的一段历史,同时也是活生生的近代建筑博物馆,一条别具特色的艺术长廊。可以说,开平作为华侨之乡、建筑之乡和艺术之乡,她的特色在碉楼上都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村中碉楼小巷(摄影:冯赣勇)
由于时间限制,记者一行只观光了较有代表性的自力村碉楼与村落。自立村据说是碉楼最为集中的村落。有九楼(碉楼)六庐,但只有两座碉楼开放可供参观,一座是铭石楼,另一座是云幻楼;其余的大门紧闭,一把大锁挡住了所有窥探的目光。问询乡里,原来楼主们都早已迁居海外了,铭石、云幻两座是楼主的后人们和政府签了代管协议允诺参观的。



油菜花田与碉楼景观(摄影:冯赣勇)
从栈道走到尽头即来到了村口。由于不是旅游旺季,来这里的游人不是很多,所以信步闲游,走到哪儿都很随意尽兴。进村后不远是一个小小的开放式广场。广场一侧在一片绿地中央的旗杆上五星红星迎风飘扬。



碉楼古居历史展纪念馆(摄影:冯赣勇)
在靠近旗杆的一排灰色平房中最南头的一间是一座以介绍开平华侨史话为内容的《世纪回顾》纪念馆。馆内以丰富的图文资料、少量文物及实景建筑特色从多角度介绍了碉楼与村落背后的故事。看后令游人对碉楼的历史发展脉络过程有了极为清晰的了解。



碉楼民居展一角(摄影:冯赣勇)
从展馆出来后就可以进村一观了。自力村边缘以平房或二三层较低的建筑为主,从村口踩着青石板路顺着胡同进去,就可以走到村内一展分布于各处的碉楼景观。有些碉楼刚好位于大片的油菜花中。特别是登上云幻楼透过铁窗的栅栏向下俯瞰,在盛开的油菜花与绿色水稻田中的碉楼景色分外壮美。



从碉楼上远眺俯瞰(摄影:冯赣勇)
云幻楼是自力村最早的碉楼,比村内的铭石楼小得多。走进云幻楼的小院,一片黄竹林首先映入游人的眼帘。之后顺着弯曲的甬道可来到楼前。楼主早年是位教书先生,后到新加坡发展事业。顺着旋转楼梯一层层爬上去,游人可以一观每间屋的陈设。径直来到楼顶的阳台上环顾四周,自力村的景色一览无余,尽收眼底。



碉楼入门处(摄影:冯赣勇)
离开从云幻楼来到铭石楼下。这也是一座建筑很有特色的碉楼。楼主方润之先生在美国以经营杂货铺起家,楼上悬挂的照片中有一幅新人和花童的照片,想当年国人中有几位曾行此西式婚礼呢?墙上满是三个女儿浓妆淡抹的照片,巧笑依然。脸是丰润古雅的脸,身上、神情上却尽是洋派的。楼顶竟是一个爱奥立克立柱加中式琉璃顶的六角亭子,周围没有任何遮挡。



碉楼群中的居安楼(摄影:冯赣勇)
自力村的每座碉楼都根据主人的审美不同而情趣各异,但大体形状却又非常雷同。所有的碉楼都不止一道门,讲究一点的外面是个大铁门,里面是防子弹钢版,里面再是个木门。直筒楼顶着冠,每层四面都开着长方形一尺宽一尺半长左右的小小铁窗,铁窗也要两层,一层铁板或者钢板,一层铁柱。平时开了钢板,光便跃过铁柱透进来,因为光影对比异常突出,人们总能在这些老宅子里找到时光倒流的感觉。



近观碉楼景观(摄影:冯赣勇)
楼顶的四角有射击平台,向外挑出尺许,下面开了枪眼,远远看去如同檐下的燕子筑的巢,得名为燕子窝。“燕子窝”腾空,对前、对下都开着枪孔,可以对碉楼四周形成全方位的控制。



远眺碉楼(摄影:冯赣勇)
在开平除了自力村外马降龙碉楼群也是别具一格,尽管碉楼形态各异,但它们却都有一些相同的特点;首先是建筑占地普遍不大,人们追求的是高度,这样可以眺望,晚上便于射击。



透过竹林看碉楼(摄影:冯赣勇)
其次,碉楼的结构一般是用生土材料。生土墙又分为土坯墙和版筑墙两种形式。土坯墙建得快,只要土坯干透以后,一次就能从底部砌到顶楼。为了延长土坯的寿命,人们还常常在土坯墙的表面,先抹上灰砂,然后再抹一层水泥,这样可以防御雨水的冲刷,也能防止枪弹的射击。



层次错落的碉楼景观(摄影:冯赣勇)
再有,碉楼内部空间普遍不大,尽管每层都有窗子,但窗户很少。所以,碉楼只是作为应急使用,一旦发生情况全族人或全村人都躲入碉楼,一到天亮,大家再回平房休息。在贼匪猖獗的年代,一般碉楼上有年轻人守驻,看管上面的火炮、铜钟、警报器、探照灯等防范装置。



碉楼下的油菜花田(摄影:冯赣勇)
碉楼的造型虽说有许多种,但绝大多数的形式为一个平面是正方形或长方形的高塔型建筑,建筑的最上层出挑一圈环廊或一圈阳台、几个挑斗。在出挑的顶层四边都设有枪眼,出挑的部分楼板上也有长条形的枪眼,以便向下射击,使匪徒不能接近碉楼。



古堡型碉楼景观(摄影:冯赣勇)
碉楼的下部形式都大致相同,只有大小、高低的区别。大的碉楼,每层相当于三开间,或更大;小碉楼,每层只相当于半开间。最高的碉楼是赤坎乡的南楼,高达七层,而矮的碉楼只有三层,比一般的楼房高不了多少。



从另一角度看居安楼(摄影:冯赣勇)
观赏完碉楼景观,游人走到遍野的油菜花丛里更是一番别有情趣的享受。人们身处于花的包围中露着灿烂的微笑,尽享大自然的乐趣,其乐融融,其乐陶陶。随着一声声相机快门的音响,一幅幅在碉楼的美好瞬间记录被永远地记录了下来。



村中的木瓜树(摄影:冯赣勇)
如今的自力村内为了旅游者的方便,一些村民利用自家的房舍开了为游客们服务的碉楼农家饭餐厅和一些经营碉楼纪念品、小商品、饮料、山货等五花八门的乡间小排档。游人们游累了小憩在此,闲聊着大天,有的品尝着甘蔗、木瓜等当地的美味特色;有的则品着洋酒,欣赏着屋角的留声机中放着的粤剧唱片,那种感觉真是惬意十足,令人神往……(图文:冯赣勇)
来源:wikiomni(维基奥秘)网旅游
生活圈制作

转载请说明出处,本文地址:http://www.bike163.net/thread-8294-1-1.html
分享到: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