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切换风格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connect_header_login!

!connect_header_login_tip!

!header_login!

!header_login_tip!

查看: 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辽宁省博物馆,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复制链接] [view_bdseo_push]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0-3-10 07:26: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别去故宫,大帅府也别去!”一个厚道的沈阳人会这么和外地人说。
那么去哪?世博园吗?”外地人问道。
“嗯,植物园是挺好,但这天冷啊,要不你去辽博吧。”





央视节目《国家宝藏》让辽博露了次脸,广受好评。但作为一个辽宁人,深感辽博的表现只能说 是差强人意。


首先,九大博物馆里把辽博放在了最后,气势上先输了一重。
其次,“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家博物馆”这种标语听起来有种倚老卖老,并没什么真本事的感觉。
最后,展出的三件藏品,《万岁通天贴》虽说作品精美,但也仅是“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 金丹”的临摹书法,王家真迹早已灰飞烟灭。






《洛神赋图》


《洛神赋图》是也并非顾恺之原作,临摹之人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观众看得可真是“仿佛兮 若轻云之闭月”




马镫



那个马镫,没有一点美学价值,仅作为考古成果来展示,故事编的更是莫名其妙。




红山文化玉猪龙


可是,辽博,远不只如此。
作为东北文化的标杆,这里有“华夏第一玉龙”的玉猪龙;




清代汉满蒙文龙头宽温仁圣皇帝信牌


作为满清文化的发源地,这里有整套的清朝文化展;




元青花松竹梅纹八棱罐 | 铜鎏金大威德金刚


这里当然还有许多精美的“瓶瓶罐罐”,比如说“元青花松竹梅纹八棱罐”,还有许多佛教的物件, 比如“铜鎏金大威德金刚”。


但这些都是次要的,去辽博,其实只要做一件事就够了。


每个博物馆虽然表面上不说,其实都有着自己的绝活。没去过的人往往会被“几百万”藏品的宣 传 吓唬住,不知所措的转了一圈,然后大呼“过瘾”“见识到了”,最后悻悻而去,对外宣称“去过 了”。


这是典型的参观博物馆经历,究其原因是没有找到那个博物馆的绝活,只能随波逐流了。





辽博的绝活叫做“书画”,去辽博必须要做的那件事叫“看书画”。


参观辽博最好的用时比例应该是这样的:80%的时间用来看书画,10%的时间用来看墓碑,剩 下 的10%随便转转,再休息一下。


这是个秘密,其他人是不会告诉你的。


可是辽博着实可恶,自从搬迁到浑南后,竟把所有的书画作品都雪藏了起来,只给大家看一 些“瓶瓶罐罐”。


游客进去之后便觉晕头转向,马上就被那些金光闪闪的装饰给骗到了,看到一枚铜钱都觉得是 宝贝。


好在,不久之前,辽博的各个区域终于重新开放,那些传世巨作才重见天光。
这里列出一些普通游客都能欣赏的书画神作





张旭《古诗四帖》


若评辽博最优秀的书法作品,可能就是《古诗四帖》了,这个恐怕还真没有“之一”。
《古诗四贴》被多数人认为是张旭的存世的唯一墨迹,且是巅峰作品。
张旭其人自不必介绍。
若你之前真不知道,那不妨了解一下唐代三绝:李白诗歌,裴旻舞剑,张旭草书——唐文宗御 封。
简单的说,就是中国文化巅峰时代的巅峰文人的巅峰作品。
如果你见到了这幅作品,可以用参观其它一个展馆的时间来欣赏这幅作品。
顺便说一下,写《古诗四贴》的纸叫做五色笺,是当时最好的一种纸。





赵佶《草书千字文》


赵佶,当然就是宋徽宗。有人说:“宋徽宗什么都会,就是不会当皇帝。”这显然是过誉了。

同是帝王,写词的水平比李后主差了十万八千里,甚至连嫖友周邦彦都不如;音乐上恐怕也比不 了唐明皇;文化造诣上跟梁元帝更不可同日而语。
但徽宗的书法,是绝对能跻身一流的,虽然用了一些作弊的方式。
中国的书法家,写字好是最基础的刚需,但远不止如此,秦桧,严嵩写字都好,却不是书法家。
书法家的入围条件比诗人和画家都严格,不光要写字好,更需要品格高,像颜鲁公,苏文忠公这 种人才配叫书法家。
徽宗的人格在历史上毫无可圈可点之处,但凭借皇帝的身份和凄惨的经历,竟然也能有传世的书 法作品,可以说是一大幸事。
这篇《草书千字文》尽可展现徽宗的书法功底。对于背过《千字文》的朋友和草书爱好者可谓是 一道盛宴。





赵佶《瑞鹤图》


瘦金体没出,宋徽宗的故事当然还没有完。

靖康之变的十四年前,有几只仙鹤落在了宫殿上,徽宗大喜,以为天人感应,遂将情景画下, 并题诗一首。
看惯了中国山水画的游客,见到这幅画有没有心里一紧?
这超现实主义的画风,再配上千年的斑驳,有没有感觉超诡异?旁边再配上苍白嶙峋的“瘦金 体”。
虽然艺术家们对这个作品赞誉有加,甚至说是“蕴含中国传统文化正髓”,但笔者每次看《瑞鹤 图》,总觉得隐隐地散发着冷气,说不出的不寒而栗,可能是由此联想到徽宗的悲惨命运吧。






周昉《簪花仕女图》


《簪花仕女图》可谓是世人皆知了。

安史之乱平定了,大唐辉煌不在,尚武精神陨落,人民却开始自娱自乐了。
什么“张家长李家短”,什么“婆媳关系”的事情都走上历史舞台了。
著名剧名《打金枝》,就生动地描写了一场皇家的家庭暴力。
《簪花仕女图》也是那个年代的作品,主要功能是粉饰太平。
你看那第一个妇人啊,她亭亭玉立;再看那第二个妇人啊,她身材娇小……差不多就是这个意 思。
女性朋友们可以看看衣服啦,头饰啦,羡慕也好,庆幸也好。
男性朋友们可以看看当时的美女,大概会更珍惜现在吧。






赵孟頫《秋声赋》



赵孟頫在中国不算是超一流的名人,实话实说,知名度比李白,苏轼比确实差了点。

他被称为继苏东坡后,中国“第二个全才”,这本是个极高的荣誉,毕竟中国没有第三个。但这 个称呼仔细琢磨,确实大大的不利。
因为中国人从来就不崇拜什么“全才”,更何况是“第二个”。
再加上赵孟頫本是宋朝皇族,后来“委身事贼”,在人品上也打了折扣。
可他的艺术水平太高了,高到所有的污点都遮挡不住他在艺术上的造诣。什么书画,文章,甚 至是经纶济世之学,信手拈来,是个不折不扣绝世高手。
《秋声赋》的作者是欧阳修,本就是悲秋之作,而且被广为传唱。
再配上赵孟頫的书法,大家可以想象一下。





《曹娥碑》


这里只是列举了辽博众多书画作品中的几个神作,老幼皆宜。其他超级大家的像是欧阳询,董 其昌,唐寅,朱熹,甚至是传说中的《曹娥碑》——就是曹操和杨修猜谜语那事,都在辽博有 相应的作品。
对于书画爱好者,辽博可能是全国最值得参观的地方,没有之一。
对于普通辽博游客,辽博的书画才是真正的精华,逛辽博别再看那些刀币纸钱了!
最后,还要劝劝新来的外地朋友,大多城市,随波逐流是玩不到什么好东西的。关注我们,带 你深度的了解这里最好的玩意儿。




大家觉得我发的文章对您有用,可以关注、收藏、分享我,这是对我原创的小小鼓励呢,写 原创很耗时哦







生活圈制作

转载请说明出处,本文地址:http://www.bike163.net/thread-8696-1-1.html
分享到: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