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切换风格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connect_header_login!

!connect_header_login_tip!

!header_login!

!header_login_tip!

查看: 20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京什刹海一日游记,住南锣鼓巷未名四合院酒店

[复制链接] [view_bdseo_push]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0-2-18 00:08: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北京天气:晴
和谁一起:朋友
住宿:未名四合院酒店
点评:
胡同深处的四合院,环境幽雅、闹中取静、喝茶聊天,悠闲自得!早餐鸡蛋牛奶香肠面包随意混搭,刘阿姨,祖阿姨,煮的早餐味道正如网上评价的那么好,态度热情,前台小赵也是亲切,我们问路咨询都帮我们仔细查找,这次旅行住进了未名,体验了老北京的四合院生活,实至名归。推荐朋友们来北京可以住未名四合院酒店。

















说说我的游记:






在得知周六终于可以不用开会后,我终于可以和老婆孩子做一次短途旅游了。本来以为要去河北乐亭,周五下午被告知目的地是首都的什刹海。我家旅游的目标通常都是老婆定,我的意见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反正我也没去过,这事也就这么定了。


一切都是那么匆忙,我们不但没有赶上第一趟动车,而且也没有预订酒店,心想大首都还能没有我的容身之处?然而事实是这个季节的北京很难找到可以住宿的地方。出了南锣鼓巷地铁站,天气暴晒,感觉燥热,好在我们没被晒晕,还知道向北走,离开北海公园的北墙,进入什刹海。由于找酒店的原因,12:00以前几乎是在南锣鼓巷徘徊,在找了四五个酒店无果的情况下,我们决定先去逛什刹海。


没有住宿保障的旅游让我心情极差,我的将近20公斤的前挎包最上边是我带的相机,我都没有拿出来拍照的心情。看着来来往往的旅游者们谈笑风生,我恍惚中想知道他们难道都找到住处了?还是打算露宿街头?我也清醒的意识到,如果找不到住处,这次的短途旅游只能止步于当晚。虽然十多年前我也曾因为旅游而露宿北京街头;三年前去济南也未曾预订酒店,但好歹有辆车,最后也入住锦江之星了。这次悲催的首都旅游呀!


不过生活还得继续,旅游是出来散心的,起码要把在北京可能仅有的6个小时过好。在前海的东岸,女儿希望坐一坐当地特色——黄包车。女儿每到一处,是照例要坐当地的交通工具的,曲阜和骊山是马车,现在轮到黄包车了,我们实在想不出什么拒绝她的方法,加上我们要节省在路上的时间,就答应了。


车夫并非北京本地人,在什刹海,做这种黄包车需要支付120元,还不是直接给车夫的,在别人的提醒下,我们才知道还要给他小费,我当时都想骂人,这规定什么时候传到我大中华的首都这么古朴的地方了。老婆给了他多少我到现在都不想知道,反正我除了百元大钞就剩卡了,总不能给他让他找钱吧,谁听说过给小费还要找钱的。


总之,坐着黄包车,我们算穿梭在真正意义的北京胡同里了。当车夫得知我们要去恭亲王府后,还不忘介绍我们参观一个正统的北京四合院。在交了每人20元的门票后,我们才能进入传统意义的四合院,接待我们的应该是这个四合院的女主人,看上去将近50岁了,很端庄,感觉很有气质,有一种老北京贵妇人的感觉,在东房,她京味儿十足的向我们介绍四合院的历史,而我只记住了“不是东西”的由来,并欣赏了屋子里的老物件。出了屋子后,贵妇人随即在屋里用流利的英语接待了一批西方人。在院门口,据说是贵妇人的亲戚,善于用人的名字合成书写为一个字,而且是免费的,我们只带了孩子进去看了看他的书法,因为这并不是正统的书法,我们也没有向他求一幅合体字。


出了四合院,黄包车夫早已将黄包车掉头朝外了。约莫又登了一公里,车夫告知我们恭亲王府售票处到了。恭亲王府(前身和珅府)应该是北京最大的王府建筑群了,眼前这个售票处有些寒酸呀,但我们还是每人掏了75元(儿童略少),买了门票,还送给我们每个人一个红色的牌儿。


可是到了王府正门,售票处有五、六个窗口之多。这时一个导游站在一个入口,对我们说有团体票的可以先过,我们开始纳闷儿怎么我们的是团体票?再看旁边“散客”手中的票标价40元,一打听原来多出的35元是请导游的钱,我们进入后还被要求在一起集合,等待导游给我们讲解。看来在什刹海要防偷防盗防黄包车夫,总是带游客去花钱多的地方。


我彻底被这荒唐的旅游击垮了,开始用不屑的眼光打量着周围的一切。老婆也似乎在用另一种方式爆发,因为她看恭亲王府在什刹海地盘很大,应该是个主要景点,才提议要参观的。看到我不屑的样子,她冲我喊,那就等着听人家讲吧,门票又不能退。


渐渐的,周围的“小红牌”越来越多了,没有最扯,只有更扯,当周围大约有200人的时候,导游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用她那音量有限的小喇叭开始给这200来人介绍。我始终与这个团体保持一定距离,开始拿出相机胡拍,老婆孩子衣着在人群中还算显眼,可以找得出来。我注意了一下像这样的团大概有十来个同时出现在该景点,再加上散客,可以说有三、四千人同时在王府参观,真可谓人头攒动,门庭若市呀。有时抽空听导游讲,其实她一直在讲和珅,形容他怎么怎么富有,我真心感觉无聊,又去拍照去了。女儿这时也无精打采的,显然也是听不进去了。这也难怪,以前她跟我们旅游都是绝对的自由行,爱几点起几点起,爱去哪玩去哪玩儿。这次一不小心跟了个团,自然很不适应。


后面的恭王府我也实在不想说了,完全是忽悠你购物,而中招儿的往往是那些中国南方沿海地区的人,他们的特点就是人小声音大,说话像吵架,还可以说是一些求财的人,为了沾沾财气,很乐意在这上面花钱。出了恭王府,老婆也开始检讨这无趣的参观,说还不如看一些名人的故居。


在拒绝了黄包车夫们的的搭讪后,我们步行沿着前海向北走。因为我们没有吃中午饭,要找一些吃的填饱肚子。前方出现了一处卖汽水的店铺,就是那种玻璃瓶装的老汽水,为了回忆一下儿时的味道,也想让女儿尝一尝。由于玻璃瓶不能带走,女儿也一改以往慢吞吞的习惯,尽情地品尝这久远且陌生的味道。走在湖边的这段时间,我似乎忘记了当初的烦恼。心情好一些的时候,也开始认真的拍照了。


在银锭桥,我看见几个拿相机的人,好象是事先约好的,谈笑间时不时举起相机对着桥拍摄,然后互相讨论。我们过了桥排队买"烤肉季"肉串时才发现他们在拍美女。银锭桥是什刹海著名景点,游客完全可以用摩肩接踵形容,其间帅哥美女不计其数,也不乏手持各种相机的旅游者。来这里的人对镜头显得比较麻木。


绕过"烤肉季"就到了烟袋斜街。就象其他城市的特色小街,烟袋斜街就是这样一条街,只不过它不是一条小吃街,而是一条比较市井的购物街。2007年这条街翻修后开始成为商业街,经营者大多是年轻人,服务人群也大致为40岁以下。街道两旁另类商品琳琅满目,凸显个性。


烟袋斜街不愧是我们的福地,是这次旅游心情的转折点。遛着遛着,老婆抬头看到了一个旅店。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我们进去询问,没想到还真有房间。总有一种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感觉,要知道周边已经没有可住的地方了,在景区里居然还有,而且仅此一家。进到房间后,我第一件事就是卸下背包,象卸下了心里的一块大石,后面应该轻松了。


稍事休整后,我们轻装出发了。我只把相机挎在右肩,这样是为了给脖子减负,要知道这一大坨得有七、八斤重,但比那二十来斤的包可轻松多了。出了烟袋斜街向左,在钟楼附近,我们吃了晚饭。感觉北京的小吃没什么特色,凑合一下吧。


饭饱后来到钟鼓楼之间的广场,刚喝口水,老婆兴奋的喊我去拍照,原来这里晚上要举行歌手演唱会,一个吉他手正在练唱,周围已经有几人在拍照了。我也凑上去拍照。过了一会儿,我发现歌手时不时停下来和那几人交流。原来那几个摄影师是为这次演唱会做宣传的,了解后,我和老婆面面相觑,老婆还说我的设备比他们的都高级。


我们又一次穿过了胡同,这次是为了到西海边儿。赶到西海边,这里的颜色已经是金色的了。我们开始向北走想找个酒吧坐下,没走几步前边就没有酒吧了,原路往南走时又看到许多相机拍摄夕阳,尤以在银锭桥上的居多,看来银锭桥上是观日落的好地点。我也在这时拍了许多照片,只不过不在桥上。


海边的酒吧都已经营业了,每个酒吧里都有驻唱歌手,嗓音还算不错,和街上熙熙攘攘的人流相比,酒吧里很冷清,倒在沙发里的感觉一定很惬意。我们也累了,决定选一家酒吧。在找到一家顾客少的酒吧后,我们坐下,这个酒吧叫槐吧,门口大槐树上一直往下掉槐花,我们就坐在槐树下,点了两瓶啤酒,再给小的点一杯饮料,开始欣赏街景。


老婆突然又开始喊我:看,美女。我一看果然有美女,这次我没那么冲动了,因为周围有一群拿相机的。我淡定的坐在沙发上,跟老婆讲,这是外拍模特,是摄影俱乐部请出来供他们外拍,要给钱的,咱就别凑合了。以前我在网上经常看到外拍,这次算遇上了。


此时太阳完全落山了,竟还有一丝丝凉风吹过,我倚在沙发上,闭上眼睛,听着歌曲,偶尔会有槐花落在身上。心想,这才是旅行,这才算放松呀,旅行的意义,不在于此吗?什么购物,吃吃喝喝,包括听讲解员讲解,只是徒然浪费自己的时间。每到一处,认真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是我每次旅行的目的,我的相机里充满了人文摄影,因为我认为人才是活跃的因素,有了人(也包括动物)作品才能有声有色。此时,我决定写一篇游记,记录下这次旅行的心路历程。


时间不早了,我们原路返回,由于很累,早早的休息了......


(喧闹),不知是哪群人,刚回宾馆睡觉,把我给吵醒了,看看表,次日将近5:00,看看老婆孩子睡得还香。我凌晨的时候睡得很浅,当然也起得很早,所以大家经常看到我5、6点钟发的消息。既然已经醒了,走,自己逛逛去,照旧拿着手机、背着相机。


清晨的烟袋斜街空无一人,这些店铺开业时间都是10:00,使我得以欣赏店铺的门脸,偶尔有大爷大妈买早点路过。要说昨天晚上大街上很少能看见50岁以上人群,那么今天早上则很少能看见50岁以下人群。来到银锭桥,我也想等个美女拍她过桥这一小清新的照片,无奈,美女不早起,看来昨天那几个京油子挺有经验的,起码时间是对的。


我只好改变计划,决定顺时针沿后海溜一圈,替老婆孩子参观了。一开始满眼望去,街边都是从酒吧里清出的空酒瓶子,散在地上很是壮观,就是苦了清洁工们,离开酒吧一条街就好多了。大爷们一多半都在钓鱼,装备相当精良,经常三三两两的凑在一起拉家常,侃大山,偶尔能听到几句京骂,一路上还能看见遛鸟的,骑车的。如果昨天是歌声、笑声、快门声,那今天就是鸟声、骂声、铃铛声,今天的声音就算是传统北京人的生活旋律吧。


溜到宋庆龄故居门口,几个大爷正在踢毽球,我拍了若干张。这时他们其中一个比较年轻的走到我身边,想看看我拍的怎么样,我用北京话和他交流,最后他说了句照得不错就又跑去踢毽球了。


我照完一对父子打乒乓球后,老婆来电,该回来退房了,我才三步并作两步的赶回旅店。


这次旅游有一个好处就是没有买纪念品,背包里的饮料和零食也吃得差不多了,相机照旧斜挎,背包也不那么沉了。吃完早点,我们打算沿前海穿胡同去地铁站回家。查地图得知途中有郭沫若故居。此次前来也该参观一下名人的故居吧。


已经八点多了,景区喧嚣起来,新来的游客又像朝圣一样,目标直指恭王府,这一次我很庆幸和他们的目标相反。我们的目标是郭沫若故居。来到郭沫若故居,门票20 ,这次是每人一张,儿童不打折。进门以后,与外面喧嚣的世界相比,这里就是世外桃源,因为几乎没有游客,我们甚至在前院看到一只猫,这只猫应该不是流浪猫,因为它全身很干净,女儿抚摸它的脖子它也表现的很温顺。


前院基本就是个花园,当进到后院后,这里才像豪华的四合院,郭沫若的个人用品陈列于此,在东展厅,我们一家子甚至在里面整理了一下背包,我将相机放在长凳上,轻松地完成了这间展厅的参观。在正房,有郭沫若的许多手稿和后人为他制作的电子音像制品,我抽空签了份儿调查问卷,这时,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太太走过来,后来我知道她不是工作人员,而是名志愿者。她和我们攀谈起来,聊这座故居,聊郭沫若生平,直到后面有参观者过来,她祝我们参观愉快,去接待其他游客了。


直到参观完毕,我们在郭沫若故居见到的参观者不到十人,这与昨天大概有四千人同时游览恭王府有着天壤之别。恭王府代表什么?豪华、气派、金钱、富有,恭王府前身就是和珅府,其实是和珅造就了这一奇迹。这一点与现代人的急功近利不谋而合,人们向往什么,才去朝拜什么。的确,我们也去朝拜了,但最后感觉真心无聊,反观郭沫若故居,虽然冷清,但游览后的感受与恭王府大相径庭。个中滋味也只有亲历过才能体会。


出了郭沫若故居,向前几步就到了地铁站了。心里不由骂了一句,这地铁站离胡同这么近,昨天要是在这而不是南锣鼓巷下就好了,也许路程完全不一样,旅游的心情也会完全不一样,不过谁又能预料前方的旅途会遇到什么呢?


最后,这次旅游有一个小小的遗憾,第一天刚出地铁过马路后,我看到一个社团,手中清一色120相机,这是一种比135单反更阳春白雪的相机。当时老婆忙着看地图,我给举着伞。当我腾出手想拿相机拍摄时,他们也走了。本想和他们交流一下,对于一位摄影爱好者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生活圈制作

转载请说明出处,本文地址:http://www.bike163.net/thread-7805-1-1.html
分享到: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