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切换风格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connect_header_login!

!connect_header_login_tip!

!header_login!

!header_login_tip!

查看: 17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看山要看极高山——尼泊尔九日全方位赏山+POON HILL徒步攻略

[复制链接] [view_bdseo_push]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0-3-10 00:33: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极高山是指海拔50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500米,有着雪线和雪峰的大山。在川西——横断山区,我看到了许多摄魂夺魄的高山、极高山。过去这些山一直隐藏在幕后,中国山岳文化的聚光灯始终没有照临到这些山中的“灰姑娘”身上,她们一旦走到前台,必将带来一场颠覆性的革命。


—— CNG 2003 / 09



--西藏上然乌湖--

这段话出自于中国国家地理2003年第九期《四川专辑》。受这本书的影响,2011年我于四川完成了海螺沟、稻城亚丁、四姑娘山之旅,所见的高峰有7556米的蜀山之王——贡嘎山,以及蜀山皇后——海拔6250米的四姑娘山。从此,沿着318国道,我的赏山之路愈行愈远。


2014年暑期,继续上次的旅途,我沿着川藏线从四川一路来到樟木,从南迦巴瓦到西夏邦马,途中所见的雪山不计其数(见另一篇游记)。青藏高原是荒凉严酷的,即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从下飞机开始,就要时刻准备好抵御高原缺氧、长途跋涉、气温骤变、旅社简陋诸多不便。从拉萨往西,车行在4000米以上的高原上,仿佛置身撒哈拉大沙漠,能见到一点绿色都属奢望,山峰和大地一片土黄色。可以说,经过日复一日的长途行车,还没到达雪山脚下,多数人的兴致已经减退一半。况且,多数观景点到山峰的相对高差不到3000米,加之距离较远,我们很难收获视觉上的冲击感;反而六月肆虐的刺骨寒风和山口上的皑皑白雪更能让人感受到雪山的温度。青藏高原是美丽动人的,但另一方面它也成为内地与喜马拉雅极高山之间的一道坎。


尼泊尔,自19世纪以来就是登山徒步的世界级目的地。自2013年电影《等风来》这部电影上映以来,这个国度持续受到中国普通游客的关注。且不论影片本身的质量如何,但片末滑翔伞背后壮丽的鱼尾峰和安娜普尔娜群山牢牢地抓住了每个雪山迷的心。近处的青青芳草与远处的皑皑白雪构成了强烈对比,一看就是不可多得的看山宝地。所以,今年伊始,我利用冬季这个观山好时机,来到这里开始赏山之旅。


要以一句话概括这里,我想说,—— "喝着咖啡看极高山"




--安娜普尔娜IV峰(7525,左)和II峰(7937,右)--


山景的可观赏性,可受益于四个因素——
1. 绝对高度高。绝对高度高的山拥有丰富的垂直自然景观带与雪线,以及冰川、河流作用形成的地质景观。此外,人们一般按高度论山,高度高的山的知名度更大。
2. 相对高度高。巨大的相对高度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和压迫感。此外,这类山的可见范围也较大,易于欣赏。
3. 气候友好。有很多山友,每每亲临著名观景台,都为雨雾所困,难见山之真容。千里迢迢赶到山脚下,谁愿意抱憾而归呢?
4. 山形突出。如果一些山峰能呈现尖锐、陡峭的独特造型,那么这些山获得相机的青睐程度肯定大于山脊平平、顶峰不突出的山。


很遗憾,在国内同时具备这些因素的山并不多。首先,第一和第二点时常是相矛盾的。绝对高度高的山通常拥有很高的基座,因此相对高度必然大打折扣。在高海拔地区的边缘屹立着一些符合这两点要求的山峰,如贡嘎、南迦巴瓦等等。然而,我国的季风气候使得这些山普遍呈现降水量大、晴天少的天气状态。如果不在一年中仅有的两三个月前往,那么半数以上的日子都是浮云遮眼。


很幸运,造物主为地球创造了一些这样的地方,同时满足了所有条件。巴基斯坦和尼泊尔就是其中的代表。它们分别座落在喀喇昆仑山和喜马拉雅山多数极高山的边缘,并且拥有晴朗通透的旱季。可以说,任何一个选择合适时机踏上这些土地的观山客,一定获得了自然的优势。



--念青唐古拉山东段--


总体行程
Day1(1/18) 上海-加德满都
Day2 加德满都市内半日-那加阔特
Day3 那加阔特-博卡拉
Day4 博卡拉-Nayapul-Ulleri
Day5 Ulleri-Ghorepani
Day6 Ghorepani-Poon Hill-Tikhedhhungga(原路返回)

Day7 Tikhedhhungga-Nayapul-博卡拉

Day8 博卡拉市内半日-加德满都

Day9 加德满都-上海(CA438)


天气与时节
尼泊尔地处喜马拉雅山南麓,6月起的夏季为雨季,因而适宜前往的时期为每年10月起的冬季。我们前往的时间为1月下旬。此时是一年中气候最冷的时候。平原地区的夜间最低气温大约5度左右,白天很暖和,大致相当于厦门的气温;3000米处夜间最低气温略低于0度,阴坡时有积雪,白天最高温度回升到10度附近。总体而言,在POON HILL沿线,夜间只要厚实的被褥就不会感到寒冷,白天的气温可谓相当舒适。


这个季节,尼泊尔山上的清晨通常很干净,但有时河谷的雾气比较大。我们在当地的8天,大约有5-6天能看到艳丽的日出和日落。冬季鲜有降雨,我们这一周多的时间滴雨未下。





--那加阔特山谷的清晨薄雾--


就游客量而言,10-11月为徒步旺季,3-5月为登山旺季。在此期间,条件较好客栈可能人满为患,甚至出现晚上睡餐厅的情况。而12月-2月徒步人数较少,客栈基本都住不满,不需要预定;被子枕头等物品的存量较充足。





--加德满都--


地理环境


尼泊尔国内的主要干线是加德满都-博卡拉的公路,其实这条路也是我国318国道出樟木口岸后的延伸线(黄色线),是318这条景观大道的延续。




可以看出,尼泊尔的高峰集中分布在两大区域:
1. 以珠峰为首的东部边境,包含珠穆朗玛/卓奥友/洛子/马卡鲁四座山峰
2. 以道拉吉里峰为首的中部地带,包含道拉吉里/马纳斯鲁/安娜普尔娜三座山峰。
另外,在这两组山峰中间的Langtang National Park,分布着以Langtang Peak为首的十余座山峰,海拔在5500-7227米之间。它们是西夏邦马峰向南延伸的支脉,海拔不太突出,是纳加阔特的主要观赏对象。在东部边境之外,是较为独立的世界第三高峰——干城章嘉峰。


WORLD TOP20山峰实景照相
作为开胃菜,先放出此行看到的世界前20名高峰(以突出度大于500M的独立山峰计,见维基百科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highest_mountains_on_Earth )。此行共可见十四座8000米以上山峰的9座,世界前20位山峰13座,其余不可见山峰均分布在帕米尔高原及巴基斯坦。因此,这也是理论上的最大可见数量,能看到的一座没落下。


以下照片均为此次实景拍摄。


1.珠穆朗玛峰(于CA438航班)





2. 干城章嘉峰(于CA438航班)




3. 马卡鲁峰(于CA438航班)




4. 洛子峰(于CA438航班)




5-6. 卓奥友峰/格重康峰(于CA438航班)




7. 道拉吉里峰(于Ghorapani, POON HILL)




8-9. 马纳斯鲁峰/Ngadi Chuli(于加都-博卡拉途中)




10. 安娜普尔纳峰(于Ghorapani, POON HILL)




11. 希夏邦马峰(于CA438航班)




12. 安娜普尔娜II峰(于博卡拉-南丫浦途中)




13. 喜马楚里峰(于加都-博卡拉途中)





加德满都


加德满都给人的感觉,除去没有田地,就类似于北方较为落后的农村。整个市区虽是由加德满都、帕坦、巴德岗等几块组成,但却找不明显的界限。凡是能找到的空地都被用来盖起四五层的小楼,已建成的区域也在琢磨着在屋顶上加盖一层、两层...站在屋顶看市内,鳞次栉比的一大片,唯一的秩序就是无序。好在没有特别高的建筑,不至于让人喘不过气。



走在加都的大街上,丝毫感觉不到这是个拥有10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市内并没有几条快速、宽阔的马路作为主要路网,最先进的交通道口也许就是环岛,最宽的马路不超过双向4车道,一天所见的红绿灯仅有一个。。。但仅有的几条大马路白天一直淹没在拥挤的车流中,老司机大都选择走几米宽的巷子。整个路网的建设给人的感觉是"想修哪修哪",形状及其不规则;特别是占道路总量80%以上的巷子,几乎是在自建房的空袭中自然形成的。由衷佩服这里的出租车司机,除了深谙每一条胡同的走向、自行规划绕开拥堵的路线外,还要应付无时无刻摩托车大军的包围。


前一天晚上刚飞抵加都,后天下午1点多就要奔赴那加阔特,留出充裕的时间欣赏日落,再加上需要跟旅行公司商量包车、徒步安排,还有办电话卡、换钱之类的琐事,留给我们闲逛的时间只有3小时。主要去了两个地方——猴庙和帕坦杜巴广场。


TIPS 泰米尔区到帕坦的出租车费用一般在400-500RS,有些司机会张口要800、1000,so到空车多的地方打车,报出你的价位后静观他们互相压价。。。另外,乘坐出租车一般不需要给小费





由于对尼国宗教不甚了解,因此到猴庙主要为了看猴子和俯瞰市景。猴庙建在一个不到100米高的小山旁,天气好的时候视野开阔。然而,到那里已经是上午10点多,烧香、尾气的浓度已经达到了一天中的高峰,早上还能见蓝天白云,此时变成白茫茫的一片。加德满都污染之严重,名不虚传。





不得不说,猴子确实是这里的一绝,相比之下峨眉山神马的都弱爆了!猴子不但数量多,还不怕人、不抢食,活动范围就在登山道边上。当然除了猴子,还有很多肥硕的辉毛鸽子。




下了山,直接往帕坦赶去。但中午时分摩托车遍地,即使是小出租车也根本开不动,通过每个路口都是举步维艰。到达那里已接近中午时分。




说实在,杜巴广场虽然名气响,但没有给我们一家留下什么好印象。说到底,主要是尘土飞扬的狭窄街道实在让人游兴大减。2015年大地震后,一些地方成了废墟,更多建筑被木头支撑或脚手架包围。现在是冬季,至少免了高温酷暑的煎熬,很难想象夏季来这里是怎样的一番体验。




好在广场南侧的西餐厅CAFE DE PATAN令我们找回了一点慰藉。它在一个比较隐蔽的位置,但酒香不怕巷子深,Google Map上的高分绝不会弄虚作假。餐厅内部十分优雅,菜肴十分可口且价格便宜。这也是此行我觉得最超值的餐厅,相比博卡拉的饭店更加实惠。只要你能习惯fish and chips、咖喱鸡以及各种烧土豆,尼泊尔西餐厅的饮食绝对吃得舒服。










餐厅顶部还提供了一个小小的天台。透过层层叠叠的屋顶,隐约可见喜马拉雅山高耸的雪峰。


那加阔特


当天下午,怀着万分的喜悦,我们乘着崭新的斯柯达小轿车"逃离"了尘埃笼罩的加德满都,一路向东驶去那加阔特。此时这段路还算好走,但由于损毁严重的路面,一路上的会车还是险象环生。
虽然我们住在了较为便宜的Himalayan Hotel(60-70USD),但刚入住就发现了一个问题:它建在一侧山坡而不是山顶上,因此西侧的视野被另一条山脊挡住了。因此,我们拿起相机走出酒店,沿着土路一路往上,走到了最靠上的一家酒店: The Fort Resort. 这家酒店的建筑一看就是有些年头的,虽然花园略显破败,但掩盖不住从前的辉煌。也许,这是很久之前贵族休闲度假的地方,占据了最好的位置。从下面看,它也很像一个戒备森严的要塞,或许Fort就是这么来的。这里的住宿要价达到了110USD一晚。



老板人很好,为我们指明了上天台的楼梯。从这里的天台俯瞰我们的酒店,确实高出了不少。
就在我们已经感到受宠若惊时,一位酒店里的热心老头拿着一块画有山峰标识的木板跟了上来,向我们介绍那座是珠峰,哪座是西夏邦马。已在加都上过当的我们马上意识到是不是要向我们推销啥,他看出了我们的疑虑,立即帮我们打消了。不过,离开时我们也给了他一笔不小的小费,正如当地人说的,pay tips from your heart.




虽说那加阔特号称能看见多少座8000米以上山峰,但多数真正的高峰都是遥远的,不仔细分辨根本无法看清,噱头大于实际。清晰可见的山峰属于Langtang支脉,均没有超过7500米。为什么那加阔特这么出名?我想,主要原因是:这里的奢华体验是其他观景台无法比拟的。坐在舒适典雅的餐厅里欣赏美仑美乱的雪山日落,仿佛来到了瑞士的阿尔卑斯。




图中最高峰即为Langtang,海拔7227米。位于北部边境的Langtang National Park


1月的那加阔特相对冷清,我们入住的酒店只有寥寥几个游客。相较泰国、马来等目的地的热闹,这里的春节是如此宁静,但景致是如此美的令人窒息。


那加阔特的日落是醉人的。云层从雪山上升起,形成UFO般的环状,愈堆愈高。没有云的衬托,山峰是单调的;没有山的主演,云是孤独的。唯有两者皆备,方可相得益彰。



图中右侧最显眼的山峰海拔6799米。虽然只能算是喜马拉雅山脉里的小字辈,但相比那加阔特2000米左右的海拔,也是一庞然大物了。




西侧的三座山峰,最高海拔7406米。层次感十分鲜明,仿佛云中的天堂。




中段山峰(Langtang支脉)纵览。不难看出,直线距离还是相当远的。




东段的山峰,据说包含珠峰,但至今记不住哪个尖尖是它。尼泊尔方面的珠峰显得并不雄壮,反而被南部的努子峰和Ama Dablam盖过了风头。





太阳渐渐西沉。我们走下观景台,来到这家酒店用了晚餐。山上的饭食比较贵,人均大约1000RS上下,但这个价格对得起精致的装潢和口感不错的菜肴。反观国内一些名山景区,山上动辄三十一盘的土豆丝、五十一盘的炒肉,质量粗糙不说,用餐环境也是非常一般。






山顶的寒夜,围坐在火炉边烤烤火、上上网,享用着美味的西餐,真是人生的一大享受。来到尼泊尔的第二个夜晚,幸福指数就已远远超过我的期望。




次日一早,天方才蒙蒙亮,我便按捺不住对日出的期待,来到客房阳台上。想不到,白天看似荒山野岭的谷地居然是万家灯火,如千万只萤火虫在长夜里闪烁。上图拍摄的时间是当地时间6:00左右,北京时间8:15。北京上海已是阳光普照,而喜马拉雅山还在等待着第一缕霞光。







天渐渐亮了,我们再次爬到山顶的 The Fort Resort。尴尬的是,人家晚上可能出于安全起见锁掉了门,早上敲了半天也没人应答。千呼万唤,终于惊动了昨晚的热心老大爷,为我们打开了院门。略有点可惜,没有拍到第一抹金光,但还是为当地人的好心肠点一个赞。














看完了日落再看日出,反而感觉有一点平淡。




高达8163米的马纳斯鲁峰,在遥远的西侧。今天在去博卡拉的路上,我们将与她多次邂逅。









令人激动的则是云朵上的早餐。酒店的餐厅窗明几净,巍峨的山脉俯视着众生。山顶的酒店都不便宜,但就服务和环境的档次来说,在尼泊尔境内也属于顶级了。这十分符合纳加阔特度假山庄的定位——一流的自然风景,一流的服务体验。


在尼国的这短短一周多,我们格外的幸运,每一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几乎天天看两次日照金山。与后面几天的所见相比,纳加阔特的风景本身并不算格外出众。但要我推荐一个尼泊尔最适合享受的地方,非这里莫属。


博卡拉


前往博卡拉的旅途同样不易。那加阔特的盘山道陷阱密布,司机小哥调音乐一分神,啪的一下左前轮陷入一个小坑,前保险杠在地上摩擦,光荣牺牲一块漆。。。心疼才10000公里的新车,也难怪大街上找不到几辆没挂过彩的。



那加阔特在加德满都的东面,博卡拉在西。早上加德满都的车流量十分大,有木有路绕开拥堵路段?抱歉,所有经过加都的车都至少要走到Ring Road,并没有从郊区绕过去的路线。这就好比开车从济南到长春还要跑到北京三环路堵一阵一样不合理,不过这就是当地的国情。




同样令人不解的还有加德满都往东通往西藏樟木的一段路居然是四车道的,但连接第一第二大城市——加都和博卡拉的路全程双向两车道。跑到路的起点才发现,四车道路原来是中国援建的。。


眼看出西边出城的道路尘土飞扬、车流滚滚,司机小哥急中生智,拐进山坡上的一条胡同,起起伏伏地沿着山根越野了十几里,直接就抄到了出加都的边境检查站。可怜的斯柯达小车就这么硬生生地变成了越野车。





过了检查站就是清一色柏油路,路况终于跟国内相仿了。类似斯柯达这样动力强劲的小车并不多见,外加这辆是柴油版,年轻司机小伙当然不会枉费了飙车的机会。一路上沉浸于与上图这种Local Bus竞速的过程。当然,我们的小车凭借底盘低的优势,很少给大面包车以反超的机会,只有临近博卡拉时不慎让一辆不要命的破面包超越一次。别看路况不错,但处处是弯道,车流量也不小,可以想象飙到90、100码时坐在车里是什么体验了——紧握把手,盯着前方。



与其叫加德满都谷底,我觉得不如说是加德满都台地更贴切一点。出城后翻过一个小山便一路下坡,海拔从1500速降到500不到,然后沿着一条大河一路向西。




大约行到一半路程,离开博卡拉100公里的地方,距马纳斯鲁山峰集团达到最近。最显眼的是这组山中的第二高峰,海拔7893米、排名世界第18名的喜马楚里峰(下图左边山顶)。她有着东西走向修长的山脊,直到博卡拉近郊都能看到她的身影。马纳斯鲁峰则位于靠后的位置,外形上不如喜马楚里突出。






看到喜马楚里峰,意味着供你瞌睡的路段已经结束了。后2小时的路程,高峰迭起,一览无余!



首次邂逅安纳普尔娜峰群——海拔7937米的安娜普尔娜II峰(中间)和7525米的安纳普尔娜IV峰(左侧)。整个十余公里长山脊的海拔都接近或超过7000米,从700米左右的河谷看去,简直与天同高。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安纳普尔娜II峰距离马纳斯鲁峰相当的近,二者仅相隔一条山谷。因此,也存在很多地点,可以将两组世界级高峰纳入同一相框。可惜,车速太快,又不能在这窄小的山路上靠边停车,遗憾没有留下这样一张照片。



近处是热带丛林和芭蕉叶,远处则是终年严寒的生命禁区,强烈的反差在博卡拉处处都是。




大名鼎鼎的鱼尾峰。冬季风速大,峭壁上没有多少积雪,有点黑不溜秋的样子。虽然海拔上不及右侧的二号峰,但依旧不失威严。


六七个小时的颠簸,总算亲临费瓦湖畔。费瓦湖在博卡拉的地位就有点像杭州西湖。它不仅是外国游客的圣地,同时是尼泊尔当地人休闲度假的首选,湖中的小岛还有一座著名的庙宇,香客不断。



近年来,游客增多,湖边垃圾也渐渐堆积。当地人呼吁保护这里的生态环境。



在湖边晃悠了一会,迎来又一天的雪山日落。







沿着湖畔,是一排酒吧。面朝湖光山色,外国人在此一聊就是一下午。



博卡拉沿街商户无非三种类型——饭馆酒吧、户外用品商店、户外项目服务(向导/滑翔等)、纪念品店。用过晚饭,在买了两根登山杖(500RS/根),结实耐用,十分实惠。徒步背夫兼向导已由加德满都的旅游中介安排好,约定第二天早上8:00来酒店,一起出发。



下榻的酒店,花团锦簇。
传说中走POON HILL,第一天就是十分艰苦的。我们的心里都有点打鼓。


POON HILL 徒步


POON HILL是Around Annapurna Trekking中的初级线路。此路线的特点是比较自由,即可以走环线,也可以节省体力原路返回。整体体验比较接近于一般的低海拔登山,没有乱石坡、积雪路段等特殊地形,比较适合第一次体验徒步的朋友。
原本的计划是走环线,但由于中间出了一点岔子,改为原路返回。上下山各两天,走得快的人下山能一天完成,但这样会非常赶。


先介绍我们的背夫,名叫Bisman,博卡拉当地的年轻小伙,下图中间这位。



不论是英语还是服务都很nice,交流不少。特别印象深刻的是当我们第一天走到目的地筋疲力尽时,他主动为我们安排晚饭、端茶倒水,瞬间心里暖暖的!只是比较年轻,上来没好意思拒绝我们两个超重的包包,后来到第一天下午3500个台阶的时候重量的问题暴露出来了,他被压的逐渐落在了后面......后来我们减轻了部分重量并寄存了一个包,这也是导致我们原路返回的一个原因。


虽说旅游中介会说15kg的包他们也扛得动,但一般给背夫的包的重量不超过10kg,其实多数老外自己背一个大包,背夫却只背一点点东西。难怪我们的两个大包15kg背夫就吃不消了。如果东西确实非常重,那么最好找个膘肥体壮的家伙背。


关于该带什么,淡季的话除了钱包、相机以外,带好基本的换洗衣服、洗漱用品和一些巧克力就够了。山上的饭食还是比较靠谱的,除了肉比较少外,通心粉蛋炒饭也能凑合。如果能吃得惯加都或博卡拉的西餐厅,那么不需要带什么额外的佐菜。卫生问题,guest house的床铺普遍比较干净,非旺季的话可以加额外的被子,晚上不会受凉。除非要挑战负重,不推荐自带床单、睡袋之类的物品。充电宝可以带一个,因为有些旅馆常常停电,房间里也不见得有插头,有个移动电源能放心不少。


下面进入正题

Trekking Day1
porkara - Nayapul - Ulleri 坐车70分钟,徒步7小时


porkara到Nayapul虽然是坐车去的,但千万别睡了,这段路有若干个鱼尾峰和Annapurna II/III/IV峰的上好观景点。






一个来小时的车程,到达了徒步的起点:Nayapul.



Nayapul是背夫和司机的聚集地,博卡拉的出租车一般最远到达这里。其实从Nayapul往Poon hill方向还可以包当地的吉普车,用一个多小时通过尘土飞扬的路段,为当天下午的台阶路剩下体力。我们选择了步行,走完尘土路用时3小时左右。



最初的一段路,鱼尾峰一直在前方相伴。



中国援建的一座水电站。



过了这座铁桥,去Poon Hill和ABC的登山客就要分道扬镳了——Poon Hill往左,ABC往右。





第一天的上午全是这种尘土路,覆盖的土有一厘米厚。不下雨就是尘土飞扬,下雨肯定泥泞不堪。



土路沿着河水,一路田园风光。



悠闲的田园生活,狗狗睡在太阳地里



阳光灿烂的午后,村民聚在一起其乐融融



第一天的强度从这座吊桥开始。短时间内猛然提升500米海拔,路线暴露感很强。
行走的时候可以开着手机上的GPS,它会显示所处位置的经纬度和海拔高度。Ulleri的高度大概是2000米。随着一步步的行走,看自己从1500米到1700、再到1800......这样既能实时看到自己的进度,又可以减少连绵不绝台阶带来的绝望感。


两个小时后,来到一处小店补充饮品。正坐着歇脚,忽见山谷尽头巍峨的安娜普尔纳南峰。瞬间体能回了一半,赶紧走啊,到高处才能拍到日落时的日照金山。



就这样,在安娜普尔纳的激励下,又用了四十分钟到达目的地。5点左右,金黄色的雪山呈现在我们眼前,这也是平生第一次见到如此近距离的日照金山!这一天的努力终于得到了肯定。









此地距离山顶的垂直高差达5200米。虽然实际上离开雪山的直线距离有20千米左右,但压迫之感极为强烈。




第一天晚上住宿的客栈,拥有一个视野开阔的草坪。房间很整洁,勉强能覆盖到手机信号。这也是往POON HILL路上最后一个能打电话的地方,之后上网只能通过收费的wifi。不足之处是餐厅没有取暖设备,夜里比较寒冷。





Trekking Day2

Ulleri-Ghorepani 徒步4小时

第二天的行程十分轻松,如同散步。一方面是这一天台阶路少,一方面是第一天的艰辛已经给身体以充分的适应。




早餐6:45,安娜普尔纳南峰的日出姗姗来迟。比起金黄耀眼的日落,早晨的雪山如一位略施粉黛的少女,风韵依旧。




在草坪上享受山里丰盛的早餐。



这顿的颜值丝毫不输给那加阔特!




用过早餐,开拔上路。从这里回望走过的山谷,高度确实上升了不少。



遍地溜达的公鸡母鸡是沿途的一大特色。多亏它们,每天早上都能吃到煎蛋。



沿途一家商铺的猫。在野狗横行的当地,猫可不多见。



从这家商铺的位置能看见鱼尾峰的山尖,这也是徒步道上与她的第二次邂逅。



当天的午餐,炒鸡蛋、咖喱鸡、西红柿蛋汤,和一种薄薄的圆饼。山上山下餐馆用的菜单是统一的,一盘肉类大约400-500RS,炒米饭300-400RS,比较实惠。


随后,山路转入森林。泉水悠悠,鸟语花香。







这样的台子是专门修建供路人歇脚的。





走在这样的土路上,比爬连续不断的台阶要轻松百倍,海拔也在不知不觉中步步攀升。



一块如猛兽般的石头。



当地生活物资主要靠马匹运输。



下午才2点,Ghorepani的大门忽然已经来到了眼前!这一天的轻松实在在我们意料之外。
进村后再爬了20分钟左右,到达今天的住宿地——Ghorepani上村。从酒店的平台往外望去,两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已经尽收眼底。Poon Hill果然名不虚传。








Ghorepani的住宿条件普遍较好,都是三四层小楼。



道拉吉里的顶峰被不断北上的云层遮盖,迟迟不肯露出真面目。



安娜普尔纳的西南坡壁立千仞。上图右侧接近主峰,中间是7600多米的副峰。刀劈斧砍的岩壁从四千米直接上升到七千多米,使得在如此高的海拔上少有积雪。造山运动和冰川运动的神力令人敬畏。



海拔6800余米的尼日吉里南峰。如同它的北峰一样,拥有极陡的山壁。


值得一提的是安娜普尔纳和道拉吉里之间的甘达利基河谷,最低海拔只有1200米,因此尼泊尔推出其作为世界最深的大峡谷,深度6900米,超过了世界第一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虽然中国一些学者认为这两座山峰相距26km过于遥远,并不承认这一深度,但不可否认的是这里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它给人带来的视觉震撼,不亚于站在直白村仰视南迦巴瓦峰。
进一步说,如果将这两座8000米以上的山峰作为峡谷两岸的最高峰,那么26千米的直线距离不算离谱,毕竟人家的落差达到了近7000米。如果认为河流在峡谷的中心线,那么粗略计算,山坡的平均坡度为28°多,这也符合一般峡谷的正常坡度。这一峡谷的明显不足,应是其长度太短,无法与其他世界级的峡谷相比。


两个小时之后的日落,我敢说,完全超出了一般人对日落的任何想象。它就像一场雪山自导自演的大片,以360度的全景视角准时在布恩山上映。










相机的能力终究是有限的,只能记录某个狭窄视角上的所见。如果有一种相机能把这些山峰都容纳进去,并且没有图像质量上的损失,那么也只有我们的视网膜了。



余晖散尽,下午一伙登上Poon Hill看日落的老外也往镇子里返了,山坡上能看见他们头灯发出的光。而这天我们也睡得特别早,以迎接明早旅途的最高潮——布恩山日出。



Trekking Day 3
Ghorepani-Poon Hill(3200)-Tikhedhhungga(1500)

往返布恩山1.5小时,下山5.5小时,总计7小时


清晨5:20,在向导的带领下,打着手电开始向山顶进发。





东方已经泛起鱼肚白。山路上的登山客零星可见,没有出现旺季时人挤人挨的情形。
这段路的台阶十分平整好走。走走停停,不到一小时,我们便到达了山顶的瞭望塔。




POON HILL得名于其发现者,POON是此人名字的简写。






瞭望台的东方,从左到右分别是:鱼尾峰,安娜普尔纳II峰及东侧附峰,喜马楚里峰。


在寒风中苦苦等待半个小时,阳光终于自东向西开始点亮每一座高峰的顶尖。












片刻之后,高高的山坡已经阳关灿烂,低处的河谷仍在黑暗中沉睡。



一架博卡拉飞往Jomsom的小飞机掠过头顶,向着道拉吉里的方向飞去。



昨日在Ghorepani镇上无法看到、海拔7061米的尼日吉里北峰(中间白色山顶)终于现身。











太阳升起来了。此时的道拉吉里群山犹如一面明晃晃的大镜子,令人不能久视。



得益于晴朗的天气,安娜普尔纳南峰南坡的地形一览无余:一面是少雪的石壁,另一面覆盖着交错的悬冰川。



太阳升起来,东侧的山谷云雾茫茫。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回到酒店用过早餐,就要返程下山了。此时此刻,多么羡慕小镇上的人啊。我们向窗中倒影的道拉吉里挥别,期待下次有缘再会。


不论是环线还是往返线路,第三天的滋味都是不好受的。虽然走往返路线省去了反复上下山的麻烦,但是一天1700米的连续下降还是对小腿、膝盖的极大考验,特别是最后500米的连续台阶路段。好在这几天天气一直十分给力,路面十分干燥好走。





又见鱼尾峰和安娜普尔纳南峰。



一些村子还有骑马服务"Pony Service",但马在崎岖的台阶路上行走同样不易。



6只鸡,在树荫下躲避正午的骄阳。


当天投宿在最后一座吊桥边上的酒店,是我们住过的唯一一家没有独立卫浴的客栈。这边的位置有些尴尬,往下是个大一点镇子,第一天开始晚的人住在那里,往上走是Ulleri,条件也比这里好不少。



吊桥的钢缆十分结实,未见锈迹。



河边的树上长着奇怪的果子,不知是不是其他寄生植物的。


Trekking Day 4
Tikhedhhungga-Nayapul-Porkara

步行4小时+乘车70分钟


最后一天的行程很轻松,中午就可以出山了。愈发浓重的,是对这片土地的恋恋不舍。
路上偶遇一只黑狗,对我们不离不弃,一路跟随我们两个小时。我们歇息时它也停下张望,我们前进时它就在前面不远处引路。有时看到其他狗狗,它就跑过去玩一阵再回来。这里的狗狗虽然体型都不小,但见到人类非常友好,从未闻狗吠。最后,我们给了它两块牛肉干做奖赏。









回到了Nayapul,车辆行人多起来了,又回到了人类文明的怀抱。





马路上招揽生意的通勤巴士



这一天的下午起,雾气渐渐大了,之前连续几天的好天气告一段落。


行山四日,登高三千,我们对这段旅程感慨万分。


思前想后,在国内游览了这么多处名山大川,也鲜有能够步行爬山一两千米之高的。那么,如果安娜普尔纳在中国,将会是怎么样呢?景区巴士直接将游客拉到半山,后半的路程一步缆车足以搞定,这样游客只需2小时,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抵达山顶。和雅鲁藏布大拐弯、玉龙雪山、四姑娘山、海螺沟一样,所有艰难险阻在现代化交通设施的覆盖下都不在话下,有人到哪里都能享受到交通、用餐、观光的一条龙服务。然而,这种快餐式的体验真的很好么?本身可以给当地居民的就业机会全部被开发商承包,游客被封闭在舒适的车厢中,与当地的花草树木、风土人情完全隔绝,一个地方、一种文化被硬生生地"浓缩"成几个观光点、几张照片。当地原本物廉价美的野味被搬进土特产商店和昂贵的餐厅,门票和交通也动辄几百上千。


徒步天堂,不仅需要好山好水,更重要的是开发一处旅游资源时所持的观念和意识。原生态,有时能胜过看似便捷的现代文明。当然,如果路线的标识再清楚些,Nayapul泥泞不堪的道路再整修一下,徒步体验还能更上一层楼。


告别了背夫,回到湖区的酒店,一连在边上的高档餐厅吃了两顿犒赏自己。说是高档,实际人均也就1000RS,60多块人民币。吃得越多,赚的越多。



顺带提一句,印度人开的餐厅最好不要去。菜单上写一套,做出来是另外一套,结局你根本想象不到。。。。


泛舟费瓦湖

在博卡拉的最后半天,依旧是阳光明媚。但连走四天下来,没什么力气再去山上了。从我们下榻的Silver Oak Inn到费瓦湖很近,索性就来到湖边转转。



空地上有个荒废的足球场,安娜普尔纳群山也能尽收眼底。




正巧,岸边有个码头。乘一叶扁舟,来到水中央。



湖心有个小岛,香客云集。







可惜当天雾气比较重。如果是前几天的好天气,雪山倒影一定非常棒。



当地的纺织品小店




归程
一周的光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特别是在博卡拉这个让人忘记时光的地方。

下午,踏上了返回加都的归途。
五颜六色的大货车,排队前往印度口岸。





这样的挖掘机上车技术,是否让蓝翔的学员也自愧不如呢。





夜幕降临,终于回到了车水马龙的加德满都。



长途车站?错了,这是一座国际机场的候机室!


最后的高潮来自加德满都-成都的CA438航班。飞机起飞后的半小时内,地形从喜马拉雅南麓丘陵直上到地球最高峰,在飞机上一览无余。这也是这个南亚山地王国送给我们的告别礼物。




刚刚起飞,加都的低矮建筑遍布四周。



片刻,飞机转向东,Langtang Peak已经突起在地平线上。



西夏邦马群峰



樟木沟



卓奥友和珠峰前边的山沟,进入EBC必经的卢卡拉机场就在此处。从天上看,这些世界一流的高峰都凑在了一起。



珠峰右侧是另一座大山——马卡鲁峰



把东头的最后一座8000米级高峰,干城章嘉峰。



从珠峰东侧,飞机横穿过喜马拉雅山,进入西藏境内。




南坡的绿草茵茵,转眼间就变成了北边的荒凉大地。



风光秀丽的羊湖



念青唐古拉山的穷姆岗日(7048)



中央峰(7111)和远处的纳木错



念青唐古拉山东段,冰川极为发育。



上图为中国最长的海洋性冰川——位于念青唐古拉山东段的恰青冰川,长达28km



到达四川省,山势渐止,唯有云海。





九天的旅程就这样匆匆过去,并不专业的我们虽然背了个7D,但也未能记录下喜马拉雅山南麓最真切的美。如果你是个雪山控,或是徒步爱好者,那么这里绝对是世界上第一流的圣地。


尼泊尔人的服务意识也很强。在餐厅、酒店,到处是礼貌的服务生向你问好,向导、司机等也都十分友善,这是国内很多地方无法比拟的。各处旅游设施普遍整洁干净。毕竟,这里接待西方访客已有几十年的历史。


看惯了青藏的严寒有荒芜,如今才知,原来世界第一高峰有一个如此惊艳的后花园。





其他事项


尼泊尔当地的物价相当低廉。按人民币:卢比 1:16的汇率算(通过支付宝付款所得的汇率往往达到或好于此),行程的花销大约3000RMB/人(不含往返加德满都机票)。这趟行程中的交通和酒店在当地属于较贵的了。


前往尼泊尔不需要带人民币,因为最好的汇率来自支付宝,可以带一些美元以备急需。


落地加德满都后,十分推荐加德满都大酒店(Kathemandu Grand Hotel)。加德满都很少有高层酒店,这家也不例外,一共五层楼。建议预定较高、背对马路的楼层,以免噪声干扰。酒店与当地旅行社合作提供从来到走的高端旅游服务,这次与旅行社的CEO Pramod先生合作十分愉快。


我们的背夫名叫Bisman,今年才二十二岁,在博卡拉担任向导兼背夫已有四年,各条徒步路线都有涉及。正如前面提到的,英语能力和服务水平都比较靠谱。他的当地电话是 982-6189608. 如有需要,可私信提供Mr Pramod与Bisman的微信号。
生活圈制作

转载请说明出处,本文地址:http://www.bike163.net/thread-8684-1-1.html
分享到: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